幾年前的樊勝美引爆了一場「重男輕女」原生家庭下的女性獨立解放運動,這是一個很好的議題,新時代新社會就是要求人人平等,平權時代,讓人更有安全感。至少樊勝美成為了一種代名詞,后面還催生了各種蘇明玉、房似錦……
如今《歡樂頌3》,又迎來了阿初。
阿初的原生家庭也是實慘,親媽在家里就是一個萬年免費老媽子,伺候男人,伺候公婆,零回報。男人也是渣到土崩,出軌,想轉移婚姻共同財產,讓女方以后離婚也是凈身出戶。所以呢,現在大家不愿意結婚也是對的,婚姻就是女人的墳墓,中招率太高太不劃算了。
但阿初的這個媽呢,簡直就是封建時代女性的杰出代表,完全不清楚自己活在什么年代,也不清楚自己作為人,應該享受平等的權利。從她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舊時代童養媳的養成,由內到外,認定這就是自己的命,也不懂得去反抗、去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改變。
所以阿初,就肩負起給親媽改命的擔子。
把媽媽從老家接到上海,換個生活環境,也許再接受下大城市包容氛圍的洗禮,看看思想境界能不能調整一下。
這位媽媽呢,心善但過于善良,也就是一種愚善。善良是相互的,這是一種維穩,一種細水長流,但如果善良只是單方面的透支,沒有任何回應,這樣只能是一潭死水。
放在親情體系里,孝順善良都要遵循這個原則,否則就是愚蠢,這種愚蠢的人多了,便形成了一道屏障,這就是道德綁架。
阿初呢,她從小到大都擅長自己做主,讀書成績好,哪里都搶著要,還能自己去和校長談獎學金。她這一點很難得,從小就知道,要逃出這種窒息的生存環境以及當地僵硬落后的輿論環境,就必須要經濟獨立,讀書時期就只能用好成績去置換獎學金,步入社會就靠扎實的業務能力。
阿初這種能力與個性養成也很不容易,她在老家肯定就像一個異類,這也是小地方的共性:大家沒辦法體面做自己。
她愿意打破愚孝體系,比如親生父親不配為人,她就要斷舍離,并且鼓勵媽媽去斷舍離。但小地方的人呢,很多自己就是愚孝,并且太容易被各種綁架,周圍的七嘴八舌會把你瞬間摧毀,阿初媽媽就是這樣的受害者。
你要戰勝自己,并且要戰勝周圍這種落后愚昧的聲音,需要格外的強大。
經濟獨立,就能有自己的支配權,這樣你的斗志才能看到具體的解決方案,這就是阿初去抗爭的底氣。
像媽媽來到上海,她平時在老家做免費勞動力,來到大城市就能做優勢轉化,她可以去做有競爭力的保潔阿姨。現在人工成本都很貴,保潔阿姨,做飯阿姨,只要你能力強,自然都能拿到匹配度高的金錢回報。
阿初媽媽就能重新塑造自己,認識自己,她只要被社會肯定,被一個健全且平權的社會氛圍接納,她自己的能量就會有更多大爆發,這才是做人的樂趣。
這大概就是阿初這個角色的閃光點,畢竟這個世界,樊勝美們太多太多,都需要靠自己去積極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