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趕著周末的下午場看了《獨行月球》,首先選了巨幕場,因為感覺觀影效果更好,另一個吸引我的就是電影宣傳的“含騰量”100%,和“沈馬組合”的又一力作。觀后也確實感覺很開心,是一部適合全家人一起看的捧腹喜劇。但我也希望給大家提個醒,不要拿《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的優秀作品作為一個門檻,去心里設置一個高要求,認為沒有他們好就是不及格的喜劇電影,它們都是在話劇舞臺經過無數次的現場演出后不斷完善修改后的成果。

《獨行月球》是直接拍攝的電影,只能說《獨行月球》的劇情本身還是有些邏輯問題的,而且故事內容線也比較簡單,但相比于今年暑期同期上映的電影、乃至今年喜劇電影來說,《獨行月球》不論票房和口碑來說都應該是最好的了,基本秒殺一眾,估計票房應該能在30億左右。而且劇中還有一處令我印象深刻:“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這樣一個,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設,碌碌無為是他的日常,可在特殊時刻,他總是能挺身而出,獨孤月就是這樣一種人”。

一種平凡人帶給我們的感動,給人一種希望和力量。就像結尾最后說的:宇宙這么大,我們還會相遇。給人一種希望,也為是否拍攝第二部留有伏筆。總的來說,是一部很值得觀看的電影。這部由開心麻花出品的電影,有喜劇標簽,作為國內喜劇電影行業的龍頭,麻花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國內的票房收割機,但是這一次麻花也做出了大膽嘗試,讓科幻也成為了該部電影的主要元素。

雖然該部電影不像美國的科幻大片那樣硬核:感官上給予視覺刺激,情節上令觀眾心潮澎湃,但故事線的整體背景,情節的推進,都還是以科幻元素作為支撐。如果說作為喜劇片,該電影達到了讓人笑口常開的目的,但是科幻元素的參與,卻讓該部電影整體質量有所折扣。獨孤月作為維修工,與團隊一同登上月球參與阻止隕石π的計劃,但是由于意外,在團隊緊急撤離時,獨孤月被不幸落在了月球上。更不幸的是,身處月球的獨孤月親眼目睹了隕石π撞擊地球的冥場面,這也讓他一度認為自己是最后一個存活下來的人類。

待在月球的這段時間,他走進自己暗戀的女人——領隊馬藍星的房間,嘗試與她的照片進行交流;也偶然找到一只與他同樣被落在月球的袋鼠——剛子,與它在空間站相愛相殺。但,長期孤身一人的寂寞無疑是痛苦的,獨孤月一度有過自殺的念頭,但就在實施前,他看到了地球上的人類用光向月球發出的信號,得知地球上仍然有人活著,也最終與地球上的人取得了聯系。

與剛子經歷了千難萬苦后,獨孤月終于搭上了返回地球的飛船,正當一切順利,即將成功之時,由π分裂出的π+正在向地球襲來,為了全人類的命運,獨孤月不得不犧牲自己,帶著炸彈沖向隕石,完成了拯救地球的使命。如果說看到以上的情節概述,觀眾們會認為這是一部不錯的科幻片,展現舍小我為大家的個人英雄主義,但是在喜劇元素的混合下,這部電影似乎變得些許雜糅,而影片的主旋律在過量喜劇元素的參與下,似乎有些煽情,甚至做作。

我盲猜一手漫畫應該情節上與電影并無明顯出入,但是他并不會讓喜劇元素過多地參與到電影之中,麻花仍然展現了自己出色的喜劇功底,以及對于電影情節推進的穩定把控,但在跨界的嘗試中,弱化了科幻應該向觀眾展現的東西。擁有良好的故事情節作為電影的基礎支撐,麻花更應該在喜劇與科幻之間尋求平衡,過多地填入喜劇元素,可能會打破科幻電影原有、應有的嚴肅感;能在科幻的電影氛圍下,讓喜劇元素巧妙的緩和科幻的嚴肅氣氛,或許才是正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