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看的時候還沒理清人物關系,還是看完回味的時候才明白過來,表哥就是小文舅舅的孩子,也就是小文外婆的孫子,但是他面無表情,非常冷靜地跟小文說他奶奶死的事,證明平常就沒什么感情的,結合后面舅媽的態度,應該是日常不怎么來往的,所以后面孩子寧愿跟一個拉走了外婆的陌生人也不選擇在舅舅家。這部電影真的撫慰到我,我家的情況就像小文,外婆去世后,舅舅們在殯儀館大廳居然為了選什么檔次的骨灰盒爭吵了起來。

我一直很后悔那時候因為年紀小,沒有和他們爭一爭。老太太明明喜歡熱鬧,喜歡鮮亮,最后卻只有一個黑沉沉的盒子。看到小文的手繪盒子,看到煙花那里,我眼眶立馬就濕了。那真的很璀璨,很美啊。黃瓜茄子后來還穿上了婚紗,應該就是和隔壁婚紗店的小胖墩兒一起玩兒,關系好了以后,倆人兒互相學的。小孩子都是白紙,小胖是被他媽媽慫恿的炫耀古詩,然后又被小文攛掇演戲。

但小文那個笑容更多的是懂事,在家門口多生氣,但是爸爸一喊又什么氣都消了,就是那種很讓人心疼的懂事小寶,從會更加呼應三哥意識到,孩子是該讀書了。小文找老莫有個鏡頭是老人在旁邊跳舞,小孩在旁邊玩沙子,可能小孩就是跳舞老人帶的孩子,所以老莫讓小文大聲喊他爺爺。和小文一開始闖上天堂,然后三哥說“你外婆就在里面我帶你去看”,小文信了被一把摟住交到舅舅手里,這兩個情節是對應的。

是交接涂鴉骨灰盒的時候那個爸爸給了個信封給三哥,說是給孩子的紅包,后來三哥修不好表看到那個信封才想起去找他,就邏輯還挺通的。莫二哥救上來的那個孩子是莫三妹,不太可能。因為說的很清楚是撈尸,而且很多人在江里撈了多少回,如果是莫三妹,早就死了。那個小女孩的爸爸在幫助莫三妹的時候也很認真,想為小文做點什么,也算是彌補自己的小孩。

最感動的一個細節可能不是在三哥身上。因為過分關注朱一龍本身,所以對他所有的要求都會比較高。我感動的是在他親生母親回來找女兒的時候,把女兒帶走,然后文文開著后窗在那邊喊三哥。一開始喊的是三哥,媽媽也一直在阻攔,后來我問他喊了爸爸,他媽媽突然之間就頹廢下去了個眼神。煙花映在三哥的眼睛里面,亮晶晶的,也許是這世界上最平凡的人對于生與死這種重大問題的思考。也可能是對父親的懷念。

父親雖然走了,可是通過放煙花這種形式,父親把最后最燦爛的回憶留給了他。感覺強迫他給二哥磕頭,還有一層是在父親的心里,三妹一直是一個不務正經的孩子。他二哥確是一個能夠有著他們殯葬行業的風骨和責任精神的人。是希望他向二哥看齊吧。三妹他爸爸是個老殯葬從業者,他對死亡對葬禮對人生的看法和觀念必然和你身邊老一輩不一樣,何必去問別的老人愿意不愿意,你何不問問別的老人愿意不愿意遺體捐贈?

電影本來源于生活,一炮給他爹炸了,也是重大敗筆之一。如果骨灰倒了下水道,或者用骨灰捏成一個加菲貓,你是不是更喜歡。前面婚禮店不讓停車到后面的婚禮店鋪紅毯到上天堂,表達的就是殯葬行業從以前被認為晦氣到后面被人尊重的改變。人生大事,雖然電影中說只有死亡一件事,但是內容卻包含了結婚,養兒育女,死亡三件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