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出生于山西汾陽,中國電影第六代領軍人物之一的他就是賈樟柯。賈樟柯是中國電影圈最特別的存在,剛畢業就憑《小武》蜚聲國際,
分別在柏林、釜山、南特三大洲電影節上拿了大獎,45歲就拿到了嘎納電影節金馬車獎,相當于嘎納終身成就獎。
以往得獎的都是伊斯特伍德、阿倫·雷奈這樣德高望重的導演,他還是第一個讓國際一線導演為她拍傳記的中國人。至今為止,賈樟柯沒拍過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商業片,一心用自己的鏡頭去關心普通人和世俗生活,并且以他的方式思考世界的變遷,更是以一己之力生生在山西縣城搞出一個平遙國際電影展。這一切對一個電影人來說,怕是一生的追求和夢想,但他都實現了。
他也是中國最有名的禁片導演,但他的電影卻與風月和情愛無關,而是因為內容太過現實。這部《站臺》是他傾注了最大心血的一部作品,由于種種原因,國內一直被禁播,但卻在國外斬獲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評分更是高達8.4。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的山西汾陽,改革開放帶來的新舊碰撞讓小鎮青年阿亮對外面的新世界充滿了向往。好友小軍的姑姑從大城市給他寄了一條喇叭褲,這是當下最時興的一種,于是阿亮變催促母親也為自己趕織一件山寨版,即使外面白雪皚皚,冷的刺骨啊,阿亮還是迫不及待穿上了改裝版褲。然而在思想陳舊的父親眼里,這樣的褲子連蹲下去都費勁,既不好看又不實用,穿上簡直像個流氓啊。阿亮只覺得跟他有代溝,作為縣里文工團的一員,他一直標榜自己是文藝工作者和腦力勞動者,有著不同于勞動人民的優越感。他和根本小軍穿上了褲衩,其上三八杠自行車,各自約上喜歡的姑娘在看一場國外的電影,這就是那個時候他所認為的新時代年輕人該有的浪漫和追求······
這就是賈樟柯導演作品中表達80年代青春史詩,既真實又感人。推薦閱讀《賈想II》顧名思義,這本書集合了賈樟柯從2008年到2016年的文字、談話、演講以及短篇小說。從中你可以試圖厘清中國電影這十年的亂象,也會明白為什么賈樟柯說:拍電影是一種自由的說法。當你打開書你會看到一個創辦平遙國際電影展,奔走于電影和世界之間的賈樟柯。他拒絕寫好的結局,他用文字,記錄這一代人的茫然與努力。
這小十年賈樟柯做了很多事情,有人戲稱‘科長’是功成名就了,電影不再占據他人生的全部的事物的存在。在我看來,賈樟柯的文字無疑是和他的作品以及中國時代緊密相連。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