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新中國成立后的老電影中,曾有許多經典小英雄形象陪伴過幾代人的青春歲月,激勵過幾代人的健康成長。今天,咱們來聊10位老電影中的小英雄形象,再次回味記憶中的少年風采。
1.安吉斯飾演的小英雄張嘎子。1963年上映的《小兵張嘎》是一部中國電影里程碑式的經典兒童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白洋淀少年張嘎子在老鐘叔、老羅叔等的引導下,成為一名真正的八路戰士的故事。別看嘎子只有13歲,但他卻是一個勇敢、機靈的小英雄。電影中,雖然“嘎事”一籮筐,但他愛憎分明,勇敢機智,如配合羅金保執行任務制服日軍翻譯官;俘獲偽軍官并繳獲了一支真手槍,卻發現自己的屁股不知何時中了一槍;奉命進城偵察里應外合,既救出了老鐘叔,也替奶奶報了仇等,都讓我們熟悉了這位小英雄。


2.祝新運飾演的小英雄潘冬子。在1974年上映的《閃閃的紅星》中,潘冬子機智勇敢、疾惡如仇,在紅星照耀下,潘冬子積極參加對敵斗爭,切斷敵靖衛團的后路,把鹽化成水躲過敵人搜查,和椿伢子把情報送給游擊隊,把敵人的運糧船弄沉,并最終砍死胡漢三等等。影片最后,映山紅漫山遍野的時候,冬子終于戴上閃閃的紅星,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祝新運把冬子的倔強、勇敢和機靈都演繹得十分到位
3.蔡元元飾演的小英雄海娃。1954年上映的《雞毛信》中,龍門村12歲的放羊娃、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他以放羊為掩護,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將信藏在領頭羊的大尾巴下,其間,與可惡的鬼子“小胡子隊長”、漢奸“歪嘴”等日偽軍斗智斗勇,雞毛信一度得而復失、失而復得,一個懸念接一個懸念,最終他把雞毛信送到八路軍張連長手中,進而炸毀了敵人的炮樓,并活捉了鬼子“貓眼司令”。


4.陳克然飾演的小英雄蘇保。1958年上映的《紅孩子》講述了1934年紅軍離開江西革命根據地后,留在蘇區的紅軍子弟蘇保、細妹、虎崽、冬牙子、金根、水生等6個小伙伴與白匪展開斗爭的故事。其中,蘇保是6個孩子中年齡最大的一個,他目睹白匪的罪行,決意為鄉親們報仇。孩子們組成了一支少年游擊隊,勇敢、機智地奪槍支、貼標語,消滅了不少敵人。嚴酷的斗爭使以蘇保為首的孩子們經受了考驗。
5.洪兆森飾演的小英雄國堅。1961年上映的《英雄小八路》講述了福建前線某村五個少年兒童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積極進行各種支前活動的故事。小學生國堅勇敢堅強,從小對國民黨軍隊的暴行恨之入骨,他主動要求留下支援前線,但趙書記看到孩子們還小,派一輛汽車將他們送往后方。但國堅和其他孩子佯裝肚子疼,巧妙地逃回了前線。他在炮火紛飛、硝煙彌漫的陣地參加修工事,運炮彈,幫助民兵看守監督崗,敲防炮鐘,給解放軍叔叔送茶水、送飯、縫洗衣服鞋襪,戰斗中,他鍛煉成為了一名堅強勇敢的小戰士。


6.王京春飾演的小英雄小松。在1975年上映的《烽火少年》中,父母被日寇殺害的小松堅決要求參加八路軍,打日寇,為親人報仇。剛參軍,由于對部隊紀律的嚴肅性認識不足,在戰斗中隨便開槍,影響了戰斗部署。后來,小松逐漸成長起來。最后,小松頑強追擊日寇,親手打死了鬼子指揮官黑田。
7.劉繼忠飾演的小英雄趙志燕。在1975年上映的《黃河少年》中,少年趙志燕帶領兒童團站崗放哨,為八路軍、游擊隊傳送情報。雖然不幸被捕,但他臨危不懼,痛斥鬼子,并設法逃出敵人的魔掌。在一次重大戰斗中,他勇敢機智地騎跑了漢奸孫元臣的棗紅馬,把敵人的火力引開,掩護游擊隊突圍,保證了戰斗的勝利進行。


8.方舒飾演的小英雄小蘿卜頭。1965年上映的《烈火中永生》講述了在重慶解放前夕,江姐、許云峰等革命者在獄中保守黨組織秘密,同敵人展開頑強斗爭的故事。其中的小蘿卜頭八個月大時隨母親被捕入獄,惡劣的生活條件,使得小蘿卜頭營養不良,大大的腦袋,瘦弱的身子。在他八歲那年,與父母一同被特務殺害。方舒飾演的小蘿卜頭利用自己年齡小的優勢,在獄中傳遞情報,機靈可愛,讓人難忘。
9.楊森昌飾演的小英雄李小虎。在1957年上映的《牧童投軍》中,給地主胡四放牛的李小虎在山上解救了兩名我軍偵察員,胡四得知情況后將小虎一頓打罵。氣憤不已的小虎投奔了八路軍。在一次戰斗中,小虎協助解放軍活捉了敵參謀長,消滅了敵人。后來,他成了一名真正的八路軍戰士。楊森昌是原名楊錫業的著名表演藝術家鐵牛的兒子。


10.林華亭飾演的小英雄鐵蛋。在1963年上映的《地雷戰》中,“鐵蛋”是趙家莊民兵“三叔”的兒子。鐵蛋聰明伶俐,電影中的“臭粑粑雷”、“不見鬼子不掛弦兒”等經典臺詞,都出自他口。別看鐵蛋人不大,卻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一個小英雄角色。
“自古英雄出少年”。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唯有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嘎子、冬子、海娃……都曾是人們少年時期的偶像,讓我們銘記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