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演藝界是塊麥田,綜藝秀像麥田里的雜草還是像麥田里的大燕麥?分食麥苗的養分,影響麥苗的成長,對受益人來講只要不是雜草,無非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事,對麥苗而言卻是另外一回事,會被影響果實飽滿度,會影響本質生存。內地演藝圈在縮減范圍,因為綜藝秀大行其道;只見影視劇不多,綜藝秀卻不少,新老藝人有無實力都在啃綜藝秀的大面包。
在關于王傳君參與的綜藝秀評論區看到網友有人評論稱,“前幾年很欣賞王傳君,不同流合污,對演員職業認真有敬畏感,沒想到也開始拍綜藝了。”這樣的聲音潛在于熱愛演員的網友心里,沒有像他一樣說出來,只是懶得說,因為基本從演員開始進入綜藝,路人粉便粉的感覺也不存在,會由一個演員的演技和作品變成冷眼旁觀的看客。
因為綜藝秀呈現出演員的一面是普通的一面,沒有劇情的烘托,沒有角色的人設和光環,加上演員自身性格任意的流露,和觀眾粉絲的界限沒有了,看到的只是一個和自己無差別,沒有什么夢想可做的工作者。且節目中會給嘉賓制造話題,起到宣傳作用,會刻意放大一些本該剪輯掉的東西,角色帶來的光芒也就自然暗下去。
演員張譯稱不參加真人秀,只做電影和電視劇,也想大俗大雅,但不是一個能娛樂大眾的人,很痛苦做不到。主持人說真人秀根賺錢,賺幾千萬呢,他稱推過好幾個。他的這番論點應該是演員的基本自我要求吧,因為真人秀會破壞演員的神秘感,讓角色不容易再被捏出角色本身的形象;像看過魔術套路再看魔術后的感覺。
王傳君氣質上帶有強勁的角色附著力,他能把自己演成各種深刻的樣子,只要劇本夠力度,角色夠味道,他都可以演出比期待更好的感覺出來。但真人秀里,王傳君的耍寶在消耗他作為演員的東西。有人說結婚后養孩子太貴,他需要賺錢。也許吧,畢竟即使堅持做演員也得有拍戲的氛圍,有對影視劇真正熱愛的氛圍。
沒有實力的網紅或者脫口秀藝人在不需要臺詞劇本和演技的綜藝秀里賣力,那是他們的生存主場,因為他們沒有做演員的實力,他們需要靠綜藝秀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再用知名度賺他們自己的黃金屋。演員,尤其像王傳君這樣的演員混跡于真人秀,真的不是浪費資源嗎?呆久了,演戲都像做真人秀該如何是好。
內地影視劇的質量已經集體低劣到讓人無感的地步,《覺醒年代》那樣的優秀作品終究也只是演藝圈里一劑作用甚微的腎上腺素,讓過度迷失了本質的演藝圈仍舊半癱,多好的演員都要淪為綜藝秀的嘉賓,表演著各種沒有趣味的日常,這樣繼續下去,內地影視劇市場該怎么辦,演員們該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