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知名國家一級演員,上過12次春晚,丈夫背景更不一般
在孩子們的心中,最高興的事的就是過年了,不僅有長長的假期,還有好多好吃的,在除夕夜當天還有好看的春節聯歡晚會,全家圍在一起,吃著年夜飯,看著春晚節目,這也是為一年中為數不多的幸福時光。
而演員或者歌星,在春晚則是最忙碌的時候,他們因為演出的需求,在除夕夜為大家送去祝福,卻不能陪在親人的身邊。在《藝術人生》的舞臺上,馮鞏受邀做客,主持人朱軍采訪馮鞏說道:每年你都是第一個表演小品,臺里領導夸你是高風亮節,其實這背后是有原因的,當時,馮鞏的天津老家,還有一位八十歲的老母親,馮鞏每次早早演完自己的節目,就會直奔天津。
看似舞臺上光鮮亮麗,其實背后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其實還有一位知名歌唱家,她連續12年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她就是譚晶。
譚晶,1977年出生于山西的一個音樂家庭,她的母親曾是文工團的獨唱演員,譚晶從小就是在母親的歌聲中長大,在她1歲多的時候,就跟著媽媽哼唱《妹妹找哥淚花流》,雖然還口齒不清,但是卻找準了調門,7歲的時候就會用“氣聲”唱高音,她唱了一首《媽媽的吻》,被她的父親錄成一盒磁帶,這么多年過去了,一直被她父親珍藏著。
由于她非常的喜愛唱歌,在她8歲那年開始學習鋼琴,9歲跟隨父母第一次登臺演出,11歲開始跟著母親系統的學習聲樂。譚晶還把自己學會的歌曲利用課余時間交給同學們,尤其那年流行《霍元甲》的主題曲,她不僅會唱,還教會小朋友。
在她高二那一年,她的唱功已經成熟,學校每年的文藝晚會,獨唱就被譚晶承包了,她的歌聲可以和專業歌手比美,為了讓女兒得到正規的訓練,她的母親就鼓勵她就讀山西大學的音樂系,在山西就讀了一年后,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在94年又參加一次高考,最終被中國音樂學院錄取,進入聲樂系攻讀民族聲樂。
畢業后,她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總政歌舞團,就是在這里實現了她人生的轉折點,隨后,她參加了青歌賽,并獲得了冠軍,開始嶄露頭角。
并在2000年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臺,演唱了《花好月圓》,還用通俗的唱法演唱《大地》獲得專業通俗唱法金獎,她的成名之路就此打開,她經常去國家、地方、部隊等演出,甚至多次出國演出,去過很多的國家,光上春晚就上了12次之多。
表現優異的她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也是中國第一個通俗唱法碩士學位獲得者。
譚晶不僅人長得漂亮,唱歌唱的棒,就連她的婚姻都非常幸福,她的丈夫名叫鄧中翰,是個圈外人,為人十分低調,被稱為“中國芯片支付”還是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還是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真是令人羨慕的一對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