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何冰、張國強主演,潘軍執導的懸疑掃黑大劇已于昨晚正式上線開播,但是,從首播情況來看,該劇似乎“出師不利”。

“這劇又是一個詐騙劇,拿著何冰當賣點,結果含‘冰’量低得不能再低了”
“什么懸疑劇,我勸大家不用看了,何冰沒咋出場,劇情無聊”
“導演真是會拍戲,怎么‘注水’怎么來,這是催眠曲啊還是懸疑劇”
“潘軍我看你還是好好當編劇吧,當導演就是純粹惡心觀眾”
“沖著何冰來的,結果就是個詐騙劇,何冰這是要晚節不保啊”
……

僅僅播出兩集,觀眾們對于該劇的嫌棄就溢于言表。總得來說,觀眾眼中的“糟爛”主要體現在兩方面:掛羊頭賣狗肉,拿一番男主何冰做賣點,戲份卻少得可憐;戲份拖沓注水,不夠“懸疑”。
帶著審視的心態,小編也看完了已經上線的兩集,所以就來說說自己的感想。
懸疑劇玩“無懸念”開局,觀眾入戲難, 棄劇多
看了《分界線》頭兩集,我覺得沒有留住觀眾實在是太正常了,這個劇開頭一看,壓根看不出是部懸疑劇,而是部生活劇,而且還是沉悶乏味的那種,所以才會有觀眾的“詐騙感”。

我們看過不少懸疑劇,遠的爆款如《隱秘的角落》《白夜追兇》,近的如《開端》《獵罪圖鑒》《江照黎明》《庭外》,還有掃黑懸疑類的比如《掃黑風暴》……

總之這些懸疑劇,無論哪一部,開局都不會像《分界線》這么平淡,總會玩“懸疑”感,丟給觀眾一堆問題,觀眾帶著解謎的心態才能繼續追下去。

比如《江照黎明》,開場就是警察在江邊發現一具尸體,這個尸體被蒙著白布抬下去了,記者在報道江邊尸體的具體情況,接著鏡頭一轉回到三天前一個叫李曉楠的女人的家……播出才5分鐘,觀眾的問題就產生了:這個蒙著白布的尸體是誰,是李曉楠嗎?這跟李曉楠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會死?死亡過程又是如何呢?好奇心是人人都難以戰勝的,帶著解謎的心態,觀眾會為了充分掌握蛛絲馬跡,一分鐘不落地看完兩集。

接下來的內容更加“驚心動魄”:李曉楠老公欠一屁股賭債,跟李曉楠的女同事“偷情”不說,還暗戳戳的對李曉楠的車動手腳差點出車禍,往老婆喝的奶里下安眠藥,李曉楠的哮喘藥被老公藏起起來,而這一切危機竟然被李曉楠無意的化解了?兩集里解答了一個問題,死者是李曉楠老公,但是又拉出來一大堆嫌疑人跟問題,觀眾帶著已知條件繼續解謎……

再看這劇,首先說一下,這個劇主要圍繞一起搶劫案展開,馬冬生為給女兒治病,持槍搶劫了一家非法典當行,裹走了保險箱里的錢跟物件,圍繞這起案件發生了“案中案”,首先搶走的東西里有上層高官貪污當犯罪分子“保護傘”的證據,其次馬冬生的女兒根本沒得病,而是被注入毒品,引發了一起“制毒案”。

簡介這么精彩,但是在觀眾眼里開局是這樣的無聊:父女二人一起吃早餐,然后父親送女兒上學,啰里啰嗦20分鐘就這么過去了,小編想難怪觀眾嚷著要棄劇啊,流水賬似的吃飯上學上班能講20分鐘,看過預告簡介站在上帝視角的小編知道可能這20分鐘平淡的開局隱藏著后來“案發”的線索,但是這在普通觀眾眼里就是一部催眠生活劇,此時不棄劇更待何時?但凡導演把“搶劫案”作為切入點開場,然后再回過頭來描述案發經過,棄劇率也不會這么高。

接著第二集依舊沒有“案發”,男主送水遇到被上司騷擾的職場女性,此時,已離婚的前妻回來看女兒馬瑾,馬冬生的徒弟要鬧離婚,女兒在學校暈倒住院等等一大堆流水賬般毫無邏輯的劇情就這么讓觀眾瞌睡了兩集,毫無懸疑感緊迫感的劇情直接造成觀眾棄劇,收視撲街,想問問導演沒吃過豬肉,沒看過豬跑,哪個懸疑劇的開局會平淡成這個樣子?
掛豬皮賣狗肉,雙男主何冰淪為八番配角

很多人是沖著何冰老師的口碑而來,而且這部劇一開始定位就是雙男主,何冰飾演的于波跟張國強飾演的馬冬生應該是一對好友,但是因為這起搶劫案,昔日好友必須反目成仇,上演貓捉老鼠,二人也深受情與法的煎熬,所以于波這個人物非常重要,前期友情鋪墊也十分有必要,可是從前兩集的描述來看,于波跟搶劫的馬冬生好似沒有任何交集,更重要的是何冰的戲份加起來不夠十分鐘,這就跟最近的《少年派2》似的,本來想看林妙妙林大為王勝男一家子逗趣日常,結果貨不對版,配角無聊戲份喧賓奪主,棄劇的是一波又一波,所以在不少觀眾看來,何冰這次選劇有些失策,戲份不多且沒有發揮的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