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本色》在今年有重映,可惜的是國內還沒有重映的消息。但在臺灣重映包括《英雄本色》在內的三部修復版影片。

1986年,兩個失意的導演相聚,其中一位對另一位說:“我們來翻拍《英雄本色》吧。你當導演,我當監制。”就這樣一部經典之作誕生了。

在當時動作和喜劇片盛行的香港影壇,兩人冒險拍冷門的黑幫警匪片無疑是一場“壯烈”的豪賭。 1986年,由吳宇森導演、徐克監制的電影《英雄本色》上映后,幾乎“迷暈”了所有人。 最終,影片不僅打破了香港電影票房記錄,還一口氣拿下了金馬、金像等多項大獎,31歲的發哥終于擺脫了“票房毒藥”的稱號,憑借“小馬哥”一角重登影帝寶座。‘

他在影片中穿戴的同款風衣和墨鏡賣到斷貨,嘴叼火柴用美鈔點煙的經典鏡頭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 直至今天,無論是在各種官方評選中還是在影迷心中,86版《英雄本色》仍然是香港電影史上難以復刻的經典,甚至不少國外電影都競相模仿和翻拍。《英雄本色》的成功,應該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集大成之作。

主演之一的張國榮曾說過《英雄本色》是一群失意的人湊到一起創作出的作品。因為籌拍時,不僅導演吳宇森處于人生低谷中,主演狄龍當時也是無戲可拍的狀態,發哥雖然不愁片約,但“票房毒藥”的稱號還是令他壓力極大。于是,幾位主創將各自的人生經歷、失意與不甘投入進了電影中,最終,大家用實力成就了經典,也成就了各自的事業。

另外,影片中獨特的“吳氏暴力美學”,令人耳目一新。吳宇森在影片中將東方的武術與現代槍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火爆的槍戰場面、帶著火焰飛出的子Dan、唯美浪漫的慢鏡頭,都讓人熱血沸騰。 影片中最大的看點也是最引起共鳴的則是 “情義”,在復雜的江湖中,敢做敢當的江湖道義、義薄云天的兄弟情,尤為讓人感動。

正如吳宇森自己所言,他拍《英雄本色》的目的,就是想展現一些美好的道德價值。比如說友情、親情、義氣、誓言。

以此來提醒現在的年輕人,不要忽略美好的東西,要把它找回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