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沛東是著名的作曲家,現年68歲的他譜寫了無數經典的歌曲,有很多至今都還在傳唱,
如《我熱戀的故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籬笆墻的影子》、《苦樂年華》、《亞洲雄風》、《不能這樣活》、《命運不是轆轤》、《鄉音鄉情》、《辣妹子》、《紅月亮》、《種太陽》、《久別的人》、《愛我中華》、《大地飛歌》等歌曲。

還為很多電視劇譜曲,如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三部曲,《風雨麗人》、《東周列國》、《和平年代》、《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我這一輩子》、《五月槐花香》等60多部音樂作品,
而他事業的成功離不開一個好妻子,妻子崔靜曾任中國歌舞劇院民樂團副團長,在音樂上的造詣比徐沛東還厲害,
兩個人結婚41年,一直很恩愛,還生下了一個女兒徐唱。

因為工作原因徐沛東身邊很多美女歌手圍繞,
兩人之間也曾有過猜疑,最終還是憑借對對方的愛化解了疑慮,
婚后崔靜全力扶持徐沛東的事業,把雙方的父母都安排得很好,
曾經徐沛東要把父母接來北京,崔靜卻攔下了,原來她另有打算。
01
1954年,徐沛東出生于遼寧大連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都是機車廠的工人,
也許是天賦異稟,徐沛東從小就對詩歌和音樂感興趣,經常哼哼唧唧唱一些別人沒聽過的旋律。

上初中時,徐沛東進入了學校的宣傳隊,
宣傳隊里有很多樂器,他沒事就去自己學,二胡、定音鼓、大提琴等等,
由于沒有教材,徐沛東就去向老師借,他很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教材,日夜翻看。
后來徐沛東想,看完了就要還給老師,自己就不能再照著聯系了,
于是他向了一個辦法,徐沛東幾天幾夜不睡覺,用一個本子把譜子全都抄了下來。
天賦加努力,不久后他就成了學校樂隊里最小的樂手,
而且他對音樂特別敏感,別人拉錯了一個音他就能指出來,別人拖了半拍他也能聽出來,老師都感到十分震驚。

16歲時,福州軍區歌舞團來大連招文藝兵,才華出眾的徐沛東應征入伍,跟著部隊去了潮濕的南方,
身為一個北方人,他十分不習慣當地的氣候,時常長濕疹,
但他不怕苦也不怕累,每天都堅持訓練,一直是同批兵中的榜樣,
他會樂器,又是個難得的音樂之才,一直很受領導的賞識,鼓勵他多多的創作新的作品,
22歲時,徐沛東被不對推薦,考進了中央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和指揮。

1978年,上大三的徐沛東到中國歌舞劇院實習,遇上了比自己小5歲的崔靜,
崔靜是一名民樂演奏員,她那時才19歲,但是卻已經進中國歌舞劇院1年多了,
徐沛東為舞劇《寶蓮花》編排民樂總譜,崔靜是民樂伴奏,每天在徐沛東的指揮下排練,
時間長了徐沛東發現,崔靜不但人長得活潑可愛,而且特別好學又勤奮,
別人休息時都出去玩,崔靜卻一個人跑去排練廳排練,
同時崔靜對徐沛東也十分仰慕,覺得他很有才華,對音樂很有激情,一旦沉浸其中就無法自拔,十分有魅力。

在徐沛東實習的這3個月里,兩個人已經暗生情愫,只等著有人捅破這層窗戶紙,
3個月結束后,眼看就要回部隊了,徐沛東意識到再不說就沒有機會了,
于是在這一天的傍晚,他羞澀地敲開了崔靜宿舍的門,
徐沛東大膽向她表白了,崔靜也默默地點頭同意了,一切盡在不言中。
但是徐沛東的心里卻并不輕松,因為他意識到未來兩個人會很久見不到面,
崔靜的家庭條件那么好,人又漂亮,難保不會有別人追求她,
于是回到福州后,徐沛東馬不停蹄地開始給崔靜寫信,每一封信里都是濃濃的思念和情誼,滋潤著崔靜干涸的心。

雖然不斷有別人追求她,但她依然守著這片愛情的綠洲,從無轉移,
這一寫就從戀人寫成了夫妻,再寫成了為人父母,
當7年后徐沛東終于調回北京時,他們一無所有,只有滿滿一大箱子的書信,記載著他們寶貴的愛情。
02
說起來他們結婚登記,還有一個小故事,十分有意思,
1981年,恰逢7月下旬崔靜要隨團去大連演出,兩人就商量徐沛東也回大連,把婚禮給辦了,
可是在這之前兩個人要先把結婚證領了,崔靜無法趕去福州,
徐沛東只好找到了團里一位新婚同事的妻子來幫忙,演他的妻子,和他一起領了證。

就這樣,徐沛東才得以順利地帶著結婚證回了大連準備婚禮,
結婚那天,他本來定了一輛大轎車去接新娘,可是左等右等那輛車都沒去,
他沒辦法,只好臨時找了輛大貨車去接崔靜,徐沛東感到很丟臉,
沒想到到了招待所以后,崔靜團里的同事一哄而上,大家高高興興地被大貨車拉去了徐沛東家,并沒有不高興。
因為這事,徐沛東十分愧疚,他覺得自己沒有給崔靜一場體面的婚禮,
可是崔靜并不在乎,反而安慰他說:“日子又不是過給別人看的,再說我又不是沖著你有錢來的,我看中的是你的才華”。

徐沛東在心里默默地發誓,一定要努力創作,給崔靜一個體面的家,讓所有人都羨慕她,
1985年,他們有了一個女兒,徐唱,徐沛東也終于調回了北京,也進入了崔靜所在的中國歌舞劇院,一家人終于得以團圓。
他們在北京的家十分簡陋,就是團里分配的筒子樓,只有十幾平米,只能放下一張床一張桌子,
家里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臺鋼琴,還是徐沛東借岳父的錢買的,因為這個家里什么都可以沒有,就是不能沒有音樂。
這架鋼琴給他們帶來了無數的歡樂,下班后徐沛東彈著曲子,崔靜抱著女兒唱歌,生活中所有的艱辛都煙消云散了。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除了完成團里的舞劇譜曲以外,徐沛東也開始創作一些吃上上需要的流行作品。
1987年他寫出了《我熱戀的故鄉》,由范琳琳演唱,收錄在合輯磁帶《中國迪斯科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中,
歌曲一經發行,就收獲了百萬銷量,開創了中國歌壇西北風的時代。

“我的故鄉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澀的井水,一條時常干涸的小河,依戀在小村周圍……”
樸素的語言,高昂的旋律,激情的演唱,使這首歌曲在80年代廣為傳唱,婦孺皆知,
時隔多年依然廣受歡迎,成為跨世紀的經典之作。

徐沛東也一夜成名,歌曲邀約接踵而至,成為了和谷建芬齊名的作曲家,
他激情澎湃,先后又創作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籬笆墻的影子》、《苦樂年華》、《亞洲雄風》、《不能這樣活》、《命運不是轆轤》等歌曲,
同時隨著電視劇市場的興起,很多電視劇也邀請他來制作音樂,
這些創作不只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報酬,還帶來了無上的榮譽。

1991年,他為電視劇《轆轤、女人和井》制作的音樂,榮獲了第11屆全國電視“飛天”獎最佳音樂獎,
1996年,他為電視劇《和平年代》制作的音樂,榮獲第十五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音樂獎,同時還榮獲第十七屆全國電視“飛天獎”優秀音樂獎。

1998年,他為電視劇《雍正王朝》制作的音樂,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音樂獎,同時還榮獲第十九屆全國電視“飛天獎”優秀音樂獎,
其中的主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還獲得了最佳電視劇主題歌獎,
同時,徐沛東也收獲了“伯牙子期”之誼,徐沛東遇到了詞作者張黎,
兩個人相見恨晚,組成了最佳搭檔,一個譜曲一個作詞,制作出了不少優秀的作品。

03
徐沛東的成功,離不開崔靜的支持,
崔靜是打揚琴的,經常自己調音,對音準特別敏感,練就了一副非常厲害的耳朵,徐沛東的那點音準和她比起來不值一提,
而且她做事特別認真,有一點差錯都會指出來,所以徐沛東在錄音棚錄音時,崔靜都會陪著他,給他把關做監制。

徐沛東做出來的曲子,崔靜都是第一個聽眾,她總能以她特有的音樂感覺,提出寶貴的意見。
而且徐沛東一旦投入創作,就什么都無暇顧及,經常忘這忘那,
崔靜就負責幫他收拾整理資料,管理得非常清楚,
徐沛東如果去錄音室,必須要崔靜陪著幫他帶資料,否則根本錄不成,嚴重影響工作。

盡管徐沛東這么粗心大意,可是如果去外地演出,他總會記得給妻子和女兒買禮物,只為了看到她們開心的笑臉,自己卻舍不得買,
當然結婚41年,兩個人之間也曾出現過猜忌,
徐沛東身邊的美女歌手太多了,宋祖英、毛阿敏、成方圓、楊鈺瑩,基本上知名的女歌手都和他走得很近。

很多人都為了能演唱他的歌和他套近乎,外界就開始深扒徐沛東的家庭,
當大家得知他的妻子只是一個民樂手的時候,都表示不看好他們的婚姻,覺得不般配,一定會離婚,
這些風言風語也傳到了崔靜的耳朵里,作為一個女人她難免多想,
有一次徐沛東回家后,崔靜跟他說了外面的傳言,然后說:“如果你有什么別的想法,我會尊重你的選擇”。

徐沛東明白崔靜這是被傳言影響了,
于是誠懇地說:“崔靜,我們的感情不是旁人能理解的,這一輩子我都不會有二心,你千萬別多想”,
崔靜的心也一下子開闊了,是啊,外人又怎會清楚他們的感情呢,但是自己應該明白啊,
從那以后她再也不胡思亂想了,努力經營好自己的家庭。
04
父母年紀大了后,徐沛東曾經想把他們接到北京來住,
可是老人不習慣,還是愿意呆在大連,徐沛東為了不能盡孝而十分苦惱,
他有心在大連給父母買套房子,讓弟弟、弟妹也住過去照顧老人,可是老人又不愿意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覺得不方便。

最后還是崔靜想了一個辦法,她說:“別把父母接過來了”,
“我們直接買兩套房子不就好了,同一個單元里買兩套,一套給爸媽住,一套給弟弟住,這樣他們又能互相照顧,又不會尷尬”,
徐沛東十分感動,他沒想到妻子如此大度,緊緊地握住了她的手。

徐沛東工作忙,崔靜就親自跑了好幾趟大連,
把房子買好,又找人裝修好了,幫老人搬了過去,
有了弟弟照看著,徐沛東終于能安心工作了。
妻子對他的父母這么好,徐沛東對岳父母也不錯,
岳母去世后,岳父一個人十分孤單,他就經常去陪岳父喝幾杯,聊聊天,
后來他發現子女的陪伴還是代替不了另一半,就跟崔靜商量給岳父找個老伴兒,
崔靜想了想說,其實自己的小姨人不錯,性格也很好,也沒了老伴兒,但是怕爸爸不同意,覺得別人會說閑話。

徐沛東說:“你跟爸爸說他肯定尷尬,不如我出面去說吧,我和爸爸還比較聊得來”,
于是徐沛東去做岳父和小姨的工作,最終成功地把他們撮合到了一起,
同時眼看著老人年紀大了,住老房子上下樓不便,徐沛東就主動提出把自己住的電梯房給老人住,
他和妻子沒房子住,就臨時住在朋友空著的房子里,將就住著毫無怨言,
女兒在他們的培養下也十分出色,4歲就開始登臺唱歌,出過5張個人專輯,《種太陽》就是徐沛東寫她唱的。

但是徐沛東夫婦對女兒從不嬌生慣養,從小就教育她把自己當個普通人,別覺得自己是名人的子女,有優越感,
所以徐唱并沒有因此耽誤學習,反而是個妥妥的學霸,而且還有很多好朋友。
她憑借自己的努力考進了北京重點中學匯文中學,
高中畢業后考上了加拿大的卡爾頓大學,一直讀到了博士,畢業后回國在高校里當老師,生活平淡而幸福。

父母給她做了很好的榜樣,爸爸雖然有名氣但是一直勤勤懇懇不浮躁,
60多歲高齡還堅持每天工作在錄音棚里,以至于大腦供血不足,調理了好幾年,
而父母41年恩愛的婚姻更是讓她十分羨慕,對老一輩的孝順也感染著她,讓她更加尊重父母、孝順父母,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影響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