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多年,國產喜劇達到了一個巔峰。
因為現在能把人逗樂這件事,達到了紅利最高的一個時代,只要能讓人笑就會名利雙收。
2012年,年度票房冠軍《人再囧途之泰囧》;2013年,年度票房冠軍《西游降魔篇》。
2014年,華語票房冠軍《心花路放》;2015年,華語票房前三名《捉妖記》、《港囧》、《夏洛特煩惱》。
2016年,年度票房冠軍《美人魚》;2017年,年度票房第三名《羞羞的鐵拳》;
2018年,年度票房第二名《唐人街探案2》,第四名《西虹市首富》;2019年,年度票房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
而從這些票房極高的喜劇電影中,能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影。
2015年之前都叫他郝建,《夏洛特煩惱》后,他便成了渾身長滿笑點的喜劇演員沈騰。
短短四年的時間,一躍成為華語電影百億演員,也是最具票房號召力,流傳段子和臺詞最廣的演員。
而讓他一舉成名的作品,必然要提《夏洛特煩惱》,回頭來看,這部電影簡直是這五年間,國產喜劇絕無僅有的極品。
一是無以復加的配角群像,就連僅露面一兩分鐘的小角色都叫人印象深刻。
如嬌羞百媚的孟特嬌、擁有專屬背景音樂《一剪梅》的袁華、渾身透露著憨憨氣質的大傻春;
身材誘人的秋雅、愛好收禮,為人師表的王老師、大門牙,二傻子張揚、好色但又一本正經的校長;
以夕陽之姿戀上嫩草的夏洛母親,一身油膩肥肉的陳凱、被一個紅綠燈整的熱血沸騰的出租車司機。
二是與劇情配合的恰到好處的歌曲,片中出現的老歌一點都不突兀,沒有胡亂堆砌的違和感。
《公元一九九七》出現在20分30秒,夏洛穿越到過去,跳樓住院醒來后發現自己并沒有回到原來。
于是他沖出醫院,伴隨著這首歌和大全景,航拍等鏡頭以及1997年的代表人物與事件。
如香港回歸、《泰坦尼克號》上映、喬丹奪冠以及邁克爾杰克遜,年代感一下子撲面而來,被渲染的淋漓盡致。
《一剪梅》一共出現四次。
第一次出現在30分56秒,袁華遇到強勁的情敵夏洛,在學校的小樹林向秋雅訴說內心的不甘,卻再次受到打擊,《一剪梅》適時響起。
第二次出現在35分19秒,袁華和秋雅這對苦命鴛鴦,在天臺互道安慰,袁華為復仇,找人收拾夏洛,《一剪梅》現身的節奏剛剛好。
第三次出現在59分30秒,袁華打電話給秋雅,詢問知道她報了哪所大學,準備跟他上同一所大學。
想要破鏡重圓卻意外得知秋雅已和夏洛在一起,傷心欲絕的他,叫喊聲悲天憫人,《一剪梅》掐點來到。
第四次出現在1小時4分,落魄的袁華捕魚為生,偶遇了發達的夏洛,就此改變人生,飛上枝頭變鳳凰。
這次的《一剪梅》也是僅有的帶著一點希望,而非都是悲傷。
費玉清的《一剪梅》的旋律和歌詞,完美符合袁華坎坷的情路歷程,真情似雪花飄落,看起來很美也很真,但太陽一出來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而他的行為舉止又像孤傲的寒梅,凄涼的傲立在雪中,不論外界如何變化,它自巋然不動,與袁華的裝叉性格十分契合。
所以《一剪梅》一響起,袁華的形象便映入腦海,因為他即《一剪梅》,《一剪梅》即他。
樸樹的《那些花兒》出現在33分35秒。
用一首歌把每個人的性格與日常生活串聯起來,而這些生活狀態也預示著他們未來的樣子。
如唱彈一體的夏洛,當公主養的秋雅,偷穿母親衣服并涂口紅的孟特,看《圣斗士》哭雞鳥嚎的大傻春;
吊兒郎當把大人氣昏過去的張揚,表面上在學習,實力搞顏色的袁華,迎著黃昏遠去的馬冬梅。
許巍的《曾經的你》出現在36分15秒。
一首歌掃過去,校園百態浮現于屏幕,有吃午飯的,有打掃衛生的,有無所事事的,也有發悶氣。
而且《曾經的你》的歌詞也符合朝氣蓬勃的學生眾相,對未來雖迷茫但有所期待,對愛情雖渴望但不濫情。
反串王菲、那英在春晚合唱《相約九八》出現在56分33秒。
這首歌的出現一是為了推進劇情,二是為了抖包袱,以這首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歌曲的反差感突出笑料。
三是合理的劇情,不是爛俗無邏輯的喜劇。
《夏洛特煩惱》中的夏洛因面子穿越,為愛回歸,實際上走的是魔幻現實喜劇的套路,即美夢成真型故事。
這種類型作為敘事脈絡的故事核心都可以總結成一句話,涵蓋了電影的諸多要素,人物的狀態、動機、欲望,以及故事的展開方向,很統一,也很完整。
四是流傳至今的名場面。
首先是“就他x你叫夏洛啊”。
夏洛本在游戲廳向大傻春傳授生財之道和戀愛秘術,卻被突如其來的一幫混混打斷,大傻春站起身欲幫夏洛出手,怎料對方一個巴掌上去,向大傻春怒吼道;“滾!”
就在觀眾以為身高馬大的大傻春會以牙還牙時,他卻不按套路出牌,脫口而出:“滾就滾!”
不僅如此,他還調高了音量,轉身離去,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不帶一絲猶豫。
隨后的場面,就是夏洛被以一個肥頭大耳的胖子老大為首的古惑仔毆打,聞訊趕來的馬冬梅,帶著標槍只身救夏洛。
當她快要被那群流氓非禮時,夏洛撿起搬磚挺身而出,一磚頭下去,從一個人被打變成了兩個人被打。
正巧從此路過的王老師,騎著二八大杠看到這種現象,自然不能不管不顧。
可是他的右腳剛落地,準備行正義之事,那群混混一聲“滾”,王老師順勢一蹬,右腳跨回原位,像一陣風一樣,騎著自行車溜之大吉。
但他終究還是老師,看到自己的學生被人欺負,不會袖手旁觀,返身回來以一套詠春打退了那群流氓。
最后,他再以一聲“I’m a teacher”樹立起自己偉光正的形象,瞬間洗白誤人子弟的人設。
其次是大傻春的表白。
經過夏洛的熏陶,大傻春以為自己悟到了戀愛法則。
遂鼓起勇氣,梳著漢奸式的中分頭,帶著馬冬梅最愛的向日葵,憨憨傻傻的向馬冬梅施展自己的柔情蜜語。
偶遇馬冬梅后,大傻春把塞在秋褲里的的短袖掏了出來,手扶墻擺好姿勢,口中唱起張國榮的《倩女幽魂》。
若按照偶像劇的劇本,馬冬梅應該是感動到一塌糊涂,然后和大傻春處對象,可這是喜劇,自然是用喜劇的處理手法。
只見馬冬梅不但沒有被打動,反而一個耳光抽過去,讓一臉茫然的大傻春,哭哭啼啼怨怪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最后是神奇的對話。
夏洛得知馬冬梅為了救自己,付出了許多,愧疚的他去曾經的小屋尋找馬冬梅,便有了這番對話:“馬冬什么,什么冬梅,馬什么梅。”
五是精彩的反轉。
影片結尾處有兩個反轉,第一個是夏洛得艾滋病;第二個是夏洛喜當兒。
前者要搞清楚疾病的來源,先得捋一下角色之間的人物關系,孟特、秋雅、夏洛、袁華四人是高中同班同學。
但隨著夏洛的成名,袁華的區長父親貪污,孟特變成了孟特嬌,以及他們各自上了大學,彼此之間的同學關系發生了變化。
夏洛與一直愛慕的秋雅走在了一起,袁華得知之后,被迫放棄了他與秋雅的戀情,在傷心之際,孟特嬌趁虛而入走進了他的心房。
根據劇情猜測,他們應該開始了沒羞沒臊的男男生活。
一次海上捕魚,袁華的漁船撞上了夏洛的游艇。
得益于以前的同學關系,夏洛幫了袁華一把,讓他留在自己身邊做事。
也許是舊情復燃,也許是夏洛身體不堪,秋雅一邊和袁華過著巫山云雨的日子,一邊與夏洛春宵一刻。
而艾滋就在這時在他們四人之間來回串門,最終夏洛首先中招。
后者純粹是張揚近水樓臺先得月,讓夏洛后院著了火。
尤其是他的那句“以后咱倆各論各的,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哥找什么呢?爸幫你找找”一出來,喜劇效果拉滿。
六是近幾年華語喜劇的標桿。
喜劇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看時覺得好笑,看完后大腦卻空無一物;第二種是通過喜劇作品刻畫生活的苦辣,令觀眾感同身受;
第三種是于笑聲中見悲憫,將蒼涼精神內核包在密集的笑點之下,讓人又哭又笑、悲喜交加。
《夏洛特煩惱》無疑是第三種,片中的喜劇表演不是無厘頭的耍寶而是如溪流般柔軟,總會在笑過之后觸動心底最脆弱的情感。
遺憾的是,這幾年可以與《夏洛特煩惱》并肩的國產喜劇太少了。
現在充斥著屎尿屁的鬧劇太多,那些刻意為之的笑點,就像隔著屏幕硬撓觀眾的胳肢窩逼著他們發笑。
如果實在不行,就往成人、規則、倫理方面靠,沒有一點內涵,這樣的行情久了,對國產喜劇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