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霞和張效誠參加爸爸當家,展現出了普通家庭的溫馨和幸福,張效誠的父母為人隨和,開明大度,也非常疼愛小孫女,只要有時間就把孫女抱在懷里,減輕了吳敏霞的負擔。

但誰能知道,在第一次見北方公婆的時候,吳敏霞卻被公婆嚇到了。7月27號,看到一個視頻,在一檔節目中,吳敏霞曾經回憶第一次見公婆時的場景,當時的她雖然已經有了不錯的成就,他還是擔心自己是個晚輩,不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

沒想到的是,剛一進門她就被公公婆婆的熱情嚇了一跳,有一大桌子的人迎接她,吳敏霞直言,真的就是北方的那種熱情,一下子讓我給驚到了,親戚朋友都來了,都去迎接她,那種被重視的感覺,也能感受到,公婆對她的喜歡和疼愛。


要知道南方和北方的習慣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就比如南方的人洗澡都有隔斷,但北方就不同了,大多都是大澡堂,好朋友之間也都是一起去泡溫泉搓澡,就是人多熱鬧,把朋友都當作一家人,沒有任何的隔閡。
而親戚家人就更是如此,婆婆公公對待兒媳,比自己的親生女兒還要親,這是對兒子的疼愛,而南方人表達比較含蓄比較精致,會考慮對方很多,但兩方都是心向對方合攏,打心里成為一家人,令人感到溫馨。

這一家人令人感到無比溫馨的地方,不僅僅是因為家人的和睦,還有父母對兒子兒媳家庭的體貼,兒子對父母的孝心,不過這個孝心也反映出了每個獨生子女家庭最困擾的一點,自己在外工作,父母在家沒人照顧怎么辦。
在節目中,張效誠想把兩位老人接到上海生活,享受兒孫在身前的天倫之樂,但吳敏霞的婆婆卻拒絕了,他希望兒子能獨立,強調自己是不會跟兒子兒媳婦同住的。


如果能活到八九十歲,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那可能會考慮去找他,但在這之前,自己的想法很簡單,兒子賺的錢能夠養活他們一家四口就夠了。
吳敏霞婆婆的想法很開明,她覺得自己有養老金,足夠養活自己,身邊也有丈夫和自己為伴,和兒子兒媳生活在一起,就覺得會成為兒子兒媳生活的負擔,兒子有兒子的小家,自己也有自己的家,她不想給孩子們添麻煩。


如果家里的孩子多,也有在身邊陪伴的孩子,工作在外倒也不至于擔心父母。但當父母和自己相隔千里,家里又沒有別的孩子,逢年過節才能回家的時候,父母就成了孩子的牽掛。
其實孩子何嘗不是父母的牽掛?即便如此,父母依然擔心自己和孩子生活會成為孩子的負擔,不愿意和孩子們一起生活,這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但無論是婆婆的熱情,還是她對兒女的體恤和理解,都令人感到無比溫馨。父母總是無條件地把困難留給自己,把幸福和未來留給孩子,成為孩子最溫暖的港灣,堅強的依靠,堅實的后盾。

她是千千萬萬個父母的縮影,引起漂泊在外的孩子對父母的牽掛,如果有時間,給父母打個電話,報一生平安,問一句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