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張衛國的夏天》,劉奕君飾演的林宏年北漂,為一個賣保健品起家的老板開辦的新媒體公司出任內容總監。
我上個星期就說過,別看他們當時好像伯樂遇見千里馬似的,用不了多久準掰。
果然,這尷尬本周就來了。

《張衛國的夏天》里的王總
這位肥頭大耳的王總,就是林宏年的新老板。
林宏年剛上任,王總就從外面請來了一位“外聘顧問”。此人因為創辦了一個自媒體名叫“掐死你的溫柔”,所以人稱“掐哥”。
公司剛剛有了一個內容總監,這就又搞來一個外聘顧問,而且這倆人根本也不是一個路子的。
掐哥是草根出身,玩野路子的。林宏年此前是社會新聞主播,雖然不是電視臺的人,但也屬于西裝革履字正腔圓那一款的。
再加上自古文人相輕,所以倆人一見面就互相憋著不忿。
更搓火的是,王總在引薦雙方認識的時候還說,林宏年雖然曾經是很火的主播,但做新媒體還是頭一次。

劉奕君主演《張衛國的夏天》
然后林宏年的笑容就慢慢消失了。
心說,這擺明了是老板不信任我嘛,意思是我不如這掐哥唄?
而在當初,他們倆聊合作的時候,王總對林宏年的評價是“非常專業,我這個內容總監非你莫屬。”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個道理在王總這里是不存在的。
作為一個暴發戶,王總根本不知道該怎么搞新媒體。他只是跟風,反正也不缺錢,什么火就玩什么。
正因為他自己不懂,所以也就不知道該把內容總監這么關鍵的崗位交給誰。
他先遇到了林宏年,覺得林宏年說得頭頭是道,相見恨晚非你莫屬。
轉回頭,他又遇到了掐哥,又覺得掐哥說得也非常有道理,然后又相見恨晚非你莫屬。
可是這邊已經有了個林宏年了,總不能搞出兩個內容總監來吧。于是王總這才想出了個“外聘顧問”的頭銜。

劉奕君主演《張衛國的夏天》
介紹完雙方認識之后,王總說,以后這內容方面的事你們多多配合。
也沒說怎么配合,也沒明確分工,怎么個上下級關系、什么合作模式,完全沒說,就說多多配合。
因為他自己不懂嘛,他以為弄兩個高手過來打工就會自動產生1+1=2的效果。
最搞笑的是,說完這些,王總起身離席了。
讓這倆人單聊,老板走了。臨走之前撂下句話,“等著我啊,一起吃飯。”
老板當甩手掌柜,讓兩個初次見面的“高手”直接打配合,不出事就怪了。
如果他們真的都是高手,那么性格一定都比較強勢,都習慣了自己說了算,不磨合肯定不行。
如果他們之間有人是水貨,那就更麻煩了。實力派肯定看不慣水貨,而水貨因為沒實力就會更加強調權力,所以這內耗是注定了的。

林宏年與王總第一次見面
王總從賣保健品轉型做媒體,其實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
自媒體火、成本低,這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對于王總來說,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從此貼上文化人的標簽,否則他總覺得自己這保健品老板的頭銜有點拿不出手。
在這個思維下,王總搞來林宏年又搞來掐哥,也有給自己臉上貼金的成分。
因為這會顯得他的公司人才濟濟。
就像有的人有錢以后,會囤名表、名車、名牌的衣服褲子鞋和包。王總囤人才,也是這個道理。
還有的人,可能不通過囤名牌來為自己貼金,但會通過參與一些文化活動來彰顯自己的文化人身份。
比如說,搞個茶文化交流會。大家在一起品品茶、聊聊茶文化。參與活動的人基本都和他一樣沒什么文化,但所有人都想讓人覺得自己是個文化人。

《張衛國的夏天》王總
這是王總與林宏年的第二次見面,也是他們第一次正式聊合作意向。
王總在聽林宏年闡述觀點時候,眼神里寫滿了半信半疑,或者說是提防。
王總根本聽不懂林宏年在說什么,但等林宏年說完之后,王總還夸他非常專業。
你現在就是把林宏年換成掐哥,王總也還是聽不懂他在說什么,但是他不能讓對方看出來自己聽不懂,否則他這文化人就白裝了。
像王總這樣的老板,哪怕身邊囤積了再多有文化的人,他也不會信任他們。
他只會相信那些,跟他一起摸爬滾打起來的兄弟。因為他們都沒文化,所以沒人敢跟王總耍心眼兒。
王總真正擔心的是,林宏年這種文化人一旦跟自己耍心眼兒,自己可能會吃虧。
所以他才在林宏年的身邊又安插了一個掐哥,這里邊也有監軍的意思。
所以,林宏年和掐哥互相不服氣,反而是王總希望看到的局面。否則他們倆要是一條心了,那還不一起坑我?

劉奕君、白凱南出演《張衛國的夏天》
最后說說林宏年。
我之所以說他給王總打工是文人傍大款,是因為他確實只圖人家的錢和頭銜了。
他在原單位已經被邊緣化了,后來甚至被勸退了。
他需要另找一份工作,再加上他正在跟老婆鬧離婚,以及他婚后這些年一直是上門女婿的卑微狀態……幾股逆反心理合起來,讓他覺得自己的新工作必須非常拿得出手。
什么叫拿得出手呢?無非就是錢多、名聲好。
新媒體公司內容總監,待遇不低于原公司,以及王總口中的“非你莫屬”,讓林宏年與王總一拍即合。
可是林宏年沒想到,王總口中的“非你莫屬”非常不值錢。
然而這只是開始。
將來林宏年可能還會面對王總更無理、更粗魯的對待,而那才是王總習以為常的管理風格。
現在,大家都還在裝的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