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央視推出一檔名為《主持人大賽》的電視節目,該節目將鏡頭對準那些具備發展空間的年輕主持人,通過不同方向的檢測對這些年輕面孔的整體實力進行評價。
最終主持人大賽共挑選出兩位金獎獲得者,也就是所謂的冠軍,她們代表著本屆選手的實力天花板,分別是來自新聞賽道的選手鄒韻、文藝賽道選手蔡紫。

除了冠軍之外,獲得參與總決賽的選手一共有12位,同時包括那些在比賽舞臺上表現出色但遺憾缺席總決賽的優秀選手,他們都獲得了入職央視的機會。
當央視向他們拋出橄欖枝的時候,至少證明在事業發展的初期,他們已經領先于其他年輕面孔。
央視為主持人提供的工作機會非其他電視媒體所能夠比較,入職央視就是對事業發展的一種保障。

比賽舞臺上會根據得分高低從而判斷選手名次,入職央視之后,節目制作方也會根據主持人的表現對他們的工作進行不同的安排。
在這種差別下,通過主持人大賽入職央視的選手事業發展已經拉開差距。

主持人大賽金獎:鄒韻
作為主持人大賽新聞金獎的獲得者,鄒韻通過比賽舞臺實現了從記者到主持人的轉型,而離開比賽之后,重返央視舞臺的她得到了制作方的重用。
從央視國際頻道入職央視新聞頻道,從一些不知名節目到主持《24小時》《環球視線》等新聞節目,鄒韻在事業發展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走得堅實、有力。

正如鄒韻在主持人大賽總決賽舞臺上所表達的內容一般,在舞臺上她不是那個最亮眼的人,然而多年一線的采訪經歷、對待節目全身心的投入,讓鄒韻有底氣站在總決賽的舞臺,也讓她有底氣成為央視新聞頻道的節目主播。

鄒韻年輕有活力,同時她的主持表現又有一種沉穩、大氣的氣質出現,這種成熟感幫助鄒韻不斷提升自己的市場口碑,也讓她的未來發展存在更多可能性。
對于鄒韻來講,她的目標不僅僅是頻道門面主播,繼續保持競爭力的話,她同樣有機會成為央視門面。

主持人大賽銀獎:王嘉寧
王嘉寧在總決賽的舞臺上惜敗于鄒韻,結束比賽的兩年后,她的事業發展和鄒韻相比出現了一些差別。
倒不是發展前景或者市場口碑上的不同,而是在離開主持人大賽之后,王嘉寧從新聞主播轉型成為文藝節目主持人。

這是央視節目制作方針對王嘉寧的主持特點所進行的調整,其實在入職央視之前,王嘉寧在地方臺所主持的新聞節目多為民生新聞,相較于國際新聞、時事新聞,該類型節目更加輕松化。
所以王嘉寧的主持風格和觀眾印象中那些一板一眼的新聞主播還是有所不同,基于此,轉型成為文藝節目主持人未嘗不可。

更何況就王嘉寧的轉型來看,她的改變收獲到一定效果,以文藝節目主持人參與工作的她得到央視重用,合作撒貝寧主持多檔門面節目,同時自己也會獨立參與到一些節目的主持工作。

被甩開的選手
鄒韻、王嘉寧屬于在央視發展得比較好的選手,對比來看,劉妙然、白影、馮碩等人的發展相對遜色一些。
當然這種遜色只是對比鄒韻、王嘉寧來看,劉妙然、白影等人同樣具備成為頻道門面的可能性,她們的事業發展也在一步一步不斷向上邁進。

真正被甩開差距的主持人大賽選手,是那些入職央視小眾頻道的節目主持人。
包括央視農業頻道的李七月、郭嘉寧以及孟語凡,央視七套的周瑜。
頻道自身市占率不夠突出,頻道內部節目影響不夠突出,讓這些新面孔的知名度相較于其他選手有所不足,事業發展自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就拿李七月來說,主持人大賽舞臺上,她是觀眾心目中有望競爭最終獎項的實力選手,然而在比賽結束之后,她在央視的事業發展情況并不理想。
其中原因觀眾無法知曉,對比來看,頻道的選擇讓李七月的事業受限,畢竟央視農業頻道節目的市占率完全無法和《等著我》相比較。

結語
其實對于每一位主持人來說,內心清楚事業發展會存在差距。
比賽舞臺上如此,央視舞臺同樣如此。
對于她們來講,這一場名為“主持”的比賽并未落下帷幕,不到最后一刻,誰又能夠保證自己就是穩操勝券的人呢?
-【全完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