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拍攝,19年拿龍標,21年公映,到現在再來回味或許《生生》的確等來了一個合適的檔期,作為一部臨終關懷題材的影片,它提示著一個溫情而又殘忍的事實:我們總是有那么一點來不及。
直播與短視頻的影響流塑造著當代的媒介環境,對于行將離逝的老太太及其后人而言,它們更重要的價值是“索引性”——提示著亡故之人曾經存在過的事實。
01追求一種自由
前一個“生”是指生命的靜止狀態,后一個“生”是力求生存下去的執念與渴望。
兩對母子/母女的關系探尋,很多欲言又止的故事細節沒有展開,最后都以不同的方式走向和解,向死而生或者生而孤獨,回到了珍視身邊人、心態積極的基調上來。個人感覺影片的剪輯過于凌亂,略有些不知所云。不過勝在主演的真摯細膩,用心去詮釋每一種狀態。
其實影片選取的人物關系還算有趣,鏡頭長時間跟隨著老與青的人物組合,抽空了最是苦熬的中年人。老太太在生生這里,獲得了關于死亡的經驗(生生向其言說哥哥的死,令她悵然若失),而生生又從老太太的死亡事件中,獲得了生的希望(雨中尋母,并鄭重地與哥哥道別)。
所有的情感,都蟄居在對于空間的感知與體認里,或是物理的故居,或是賽博格的社區,逝者已矣,愛卻生生不息。遺憾的是,影片在執行層面上還差了一點意思,只能算是習作的水準吧。
電影開場,莉莉奶奶的生與死(直播視頻),生生哥哥的死與生(鬧鬼),通過蒙太奇完成生死間的跨越,現實與虛幻以直播架起橋梁。片中的每個人都是孤獨的,而每個人關于生都有著一絲執念。生生通過莉莉奶奶回憶著哥哥,每次落入困境時母親都不在身邊。
母女間的角色仿佛有一種互換,母親讓女兒追求一種自由。
02愛是死亡的羈絆?
以溫情去解讀死亡,電影的兩個色調非常明顯。
以平靜去面對死亡,能感受到安邦想要建立的風格,但色彩并沒有給出多統一。導演在家庭題材,顯然有自己的觀點和深藏的價值,但是兩個人物塑造還稍欠佳。一個是女兒,一個是生生的母親角色。
“活過一百天”,日歷一天天撕去,生活一日日翻頁,一年有365個一百天,人一生又有多少個一百天呢?
生活總得繼續,愛是死亡的羈絆,我們卻總將愛掩于口齒,匿于繞指柔腸間。影片平淡得仿佛沒有高潮,兩人橫亙五十多年的時光,打羽毛球、看電視、聊天。
生生總是穿帶有“忠孝”二字的校服,不喜多言,整個人也是淡淡的,帶著不屬于那個年紀的憂傷,就連最后的在母親懷里的慟哭都帶有一絲克制。
當失去哥哥的小男孩生生,遇到人生進入倒計時的莉莉奶奶,兩個人相伴相知到最后分別的經歷,讓生生終于明白了死亡意味著什么。
而用好好活過一百天的“抗爭”去回避女兒的照顧和對死亡的恐懼的莉莉奶奶,在生生的影響下終于變得坦然。生生與媽媽、莉莉奶奶與女兒,他們各自把內心的真實情緒藏了起來,卻把彼此推得更遠。
當這兩對母子/母女敞開心扉,更勇敢地去面對死亡/分離,才讓彼此的愛自然流淌。鮑起靜飾演的奶奶,從開始的神采風揚到最后的垂垂老矣,表演很有層次。喜歡電影用舒緩平靜又細膩克制的風格,去表現原本沉重的題材,還有恰到好處的留白,給了觀眾更好地去共情和回味的空間。
03珍惜好當下的時光
沒看這部片子之前,從片名和宣傳海報感覺到的應該是挺溫暖的。
一個患了癌癥,想把在人世最后一段時光,活得快樂精彩的奶奶,和一個內心缺愛的孩子的生活點滴;一個單親媽媽每天晚班,精疲力盡竭力地生活為了給孩子基本的保障;一個即將離世的媽媽積極生活,努力照顧好自己,不給女兒添麻煩。
一個孤單的小男孩,絲毫沒有笑容,每天就在吃飯睡覺學習中等愛。
一個忙碌于自己的工作的女兒,疲憊應對生活壓力,沒有時間去享受愛情親情;看到最后,與其說好好再見,不如說是好好活著,在活著的時候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
關于死的電影,也是關于生的電影。人如何面對死亡呢?活著的人如何面對親人的離世呢?死亡是一個瞬時的動詞,但也將會是一個伴隨的形容詞。活著的人與它伴生。本片的演員都很有狀態感。
我尤其喜歡演莉莉奶奶的女兒的那個演員狀態。她只要站在那里就可以看出內心的復雜情緒,不露聲色的表演。
用人生的序幕初開連接行終將晚,站在生命的終點回望開路、對話往昔,用一種回環式的結構呈現人生起點與終點處,對待死亡與生命的態度,人生兩端的我們,卻有著同一種的孤獨。
對照與回望形式與框架的搭建,背后的支撐是劇作層對生命的思考,以及對生活的那份深沉情懷。
04生老病死總要釋然
伴著雷光下舒緩的音樂結束了觀影,眼淚才漸漸收住。在這個故事中看到很多身邊人的影子,他們平凡善良,總愿意為別人考慮,生活往往平淡帶著苦澀。老人得病后的心態,還是讓人感動,撕著日歷倒數的日子中,她到底在想什么?
怕麻煩女兒又怕女兒擔心想著直播女兒,就可以看到她。全片以男孩的視角看到了老人的生活,也影響了男孩的想法,更好地面對了死亡和母親。或許,我們終要自洽,接受,釋然。
臺灣電影對感情的表達往往都是比較細膩,《生生》也是,影片通過一老一少對親情,生命的不同感悟而產生的年代,碰撞是可以打動人心的。人都是要往前看的,臺灣電影不光感情處理得好,電影里的風景也很美,希望有機會去臺灣感受一下片中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