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經典總是難逃被翻拍的命運,不如說曾經獲得成功的影視作品,因其自帶的高關注度,使得不少資本將其視為現成的肥肉,恨不得將它搶過來,再榨出一把肥油來。
只是高關注度能否帶來高收益,別人嘴里的肥肉能否給自己也帶來高收益,就難說了。
日前,曾經紅極一時的仙俠劇《花千骨》電影版消息頻出,一會發布新海報,一會放預告,劇中演員造型也紛紛亮相。
據說影版《花千骨》計劃在2022年度上映,如今都下半年了,影版《花千骨》確實是要抓緊時間去宣傳預熱了。
只可惜,從網友們的反饋來看,似乎多數人對影版《花千骨》不太買賬。特別是對影版演員的片中造型,更是吐槽居多。
比起劇版趙麗穎的花千骨,陳都靈版失之靈動可愛;比起霍建華的白子畫,李程彬則輸了精致俊秀。
而茅子俊的殺阡陌、賴美云的糖寶、張紫寧的輕水等,普遍評價也是不如劇版。
(影版白子畫由李程彬飾演)
至于電影版的演員表現是否真不如劇版,恐怕還要等電影上映了之后才能見分曉。
但有一說一,翻拍的影視作品很多;影視作品成功后,劇版翻拍成影版,影版翻拍成劇版也是屢見不鮮,但真正能得到認可的,卻屈指可數。
同是仙俠劇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影版上映時還鬧出主演粉絲和影院的糾紛,反過來影響藝人的口碑。
反正月小牙印象中,劇版轉影版,或影版轉劇版的翻拍,貌似2000年以后,內娛就沒有幾部成功的。如果你認為有翻拍成功的作品,可以留言說說。
說起翻拍為什么失敗,原因有很多,強行歸類怕有失偏頗。但影版《花千骨》可能踩的坑,倒是可以說說。
一是演員與角色不貼,歸根結底是缺乏對IP的了解和尊重。
從網友們對電影版《花千骨》演員的反饋來看,對演員外形不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認為影版演員不貼角色。
影版《花千骨》的翻拍,固然是看中《花千骨》這個IP的熱度,但關鍵還是希望通過復制這個IP以復制成功。
當年劇版《花千骨》有多熱,無需多說。這部劇讓圓圓臉的趙麗穎徹底打開了國民度,后來更憑借《楚喬傳》、《知否》等作品,一步一步坐穩了一線小花的位置。
就連不是男主角的藝人馬可,都因為“殺阡陌”一角而炙手可熱,只可惜馬可后續發展不佳,才淡出大眾視野。
飾演殺阡陌的馬可,本人其實并不算美男子,但勝在演出了角色的魅力,加上妝造給力,大眾認可之余,無形中也對馬可戴上角色濾鏡。
雖然有人夸茅子俊演技不錯,但不說這粗糙的發質,稀疏的發量,就說這炯炯有神的劍眉星目,真的能駕馭好那沉浸于美貌,心狠手辣又一往情深的瘋批美男殺阡陌嗎?
而影版的陳都靈以清純出名,氣質偏向嫻靜淑女,可花千骨的特點是前期單純可愛,不需要多清純,卻一定要靈動甜美。
(陳都靈清純,可花千骨的特點是單純可愛)
演員不貼合角色,說到底是對演員特點沒把握準,或者認為其無關緊要。但影視作品固然需要情節講述故事,但人物(角色)才是一部作品的靈魂所在。
二是時過境遷,題材反向制約。
距離劇版《花千骨》2015年開播已過去了7年。
7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足夠一個學生完成高中加普通大學的所有學業,男主角霍建華已經從當紅小生變為如今的半退圈狀態,觀眾們的審美也發生著變化。
劇版《花千骨》播放時,恰值仙俠劇受捧的時代。如今,隨著時間流逝,大眾對仙俠劇有了更高要求,對一些古早的橋段和人設可能已不再像過去那么容易買單。
另外,近年來,仙俠劇雖然有爆款出現,但仙俠題材的電影卻很少有好評度高的作品。同樣的題材適合當年的小熒屏,卻未必適合今日的大熒幕。
這幾年,大熒幕上受到認可的作品,多是現實題材、喜劇題材等,主演也多是實力派。
而影版《花千骨》中,女主角陳都靈有名氣但褒貶不一,男主角李程彬有作品但名氣不大,飾演糖寶和輕水的賴美云和張紫寧則是愛豆出身的“火箭少女”成員。
可以說,演員普遍票房號召力有限,觀眾是否愿意為這樣一部電影掏錢買票,實在難說。
三是影視類型不同,敘述方式有差異。
雖然劇和電影都是視覺類藝術,但由于二者時長不同,其實敘述方式上也有所差異,兩者間觀眾的喜好和習慣也有差別。
仙俠題材之所以在小熒屏上頻出爆款,卻很少在大熒幕上獲得佳績,部分原因也在于此。
相比于劇版幾百上千分鐘的時長,一部電影時長多在100分鐘左右,故事內容必然有所取舍。
比如一些經典橋段,由于前因后果太長,可能會進行修改和刪減。一旦處置不當,很容易造成故事的割裂或別扭。
但電影時長可以少,精彩不能少;內容可以改,但不能魔改,尤其改得前后矛盾,出現割裂,最好還要有不同于劇版的閃光之處。
想想影版《花千骨》連作品都靈魂都沒找準,故事敘述方面真的沒有問題嗎?
只能說,仙俠劇《花千骨》IP雖熱,影版翻拍卻有三大坑。
我是元氣女文青月小牙,做娛評中的泥石流。原創不易,侵權必究。你怎么看影版《花千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