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常說“魚生火,肉生痰,蘿卜白菜保平安”,但實際上這樣老式的飲食思維是不對的。
肉類是日常飲食中不能少的營養(yǎng),肉類無論是蛋白質(zhì)、脂肪、礦物質(zhì)的含量都是大多數(shù)蔬菜無法媲美的,無論什么年齡階段,幾乎都需要補(bǔ)充適量的肉類來增加營養(yǎng)。
進(jìn)入三伏天,也就意味著迎來了一年中暑熱的最高峰,又熱又潮,人們難免會感到有些不適,在民間每到三伏時節(jié),很多人飲食上都會有所調(diào)整,吃一些肉類來補(bǔ)充流失的營養(yǎng),但這個季節(jié)吃肉也是有講究的,脂肪含量高的豬肉,溫補(bǔ)的雞肉都不是最佳的肉類,推薦多吃下面這3樣肉,遵循時節(jié)變化,健康跑不了,幫助人們降溫防暑,舒暢過三伏。
一、兔肉
在民間,常用“飛禽莫如鴣,走獸莫如兔”來形容食材的美味,在走獸中兔子無疑是最鮮美的,而且也是一種很適合夏季進(jìn)補(bǔ)的佳品,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是豬肉不能匹及的,味辛、性平還有清熱的妙用。入伏后吃兔肉,“清補(bǔ)”不燥熱,幫助人們舒爽過盛夏。

推薦做法:紅燒兔肉

準(zhǔn)備食材:兔肉。
1、兔肉清洗干凈剁成塊,再次用大量的清水沖洗掉血水后,放入淡鹽水中浸泡1個小時以上。

2、浸泡過的兔肉沖洗干凈,加入冷水鍋中,加入1勺料酒,姜片,大約煮開焯水2分鐘,至兔肉都變色撈出控水。

3、炒鍋中加入寬油,燒熱后加入2勺郫縣豆瓣醬炒出紅油,倒入控干后的兔肉、七八顆冰糖,中火翻炒5分鐘至兔肉基本炒熟。

4、炒鍋中加入小蔥、姜、蒜、干辣椒,1段桂皮,2個八角、1把香葉和花椒,大火翻炒3分鐘,炒出調(diào)味料的香味,沿著鍋邊淋入1勺白酒翻炒均勻。

5、倒入足量的熱水后加入1顆山楂,2勺生抽,少量的鹽,燜煮30分鐘左右,大火收汁即可。

二、鴨肉
俗話說“入夏無病三分虛”,入夏之后由于天氣炎熱,人們可能會出現(xiàn)胃口不佳、流汗多等情況,從而導(dǎo)致人們營養(yǎng)攝入不夠,此時只吃蔬菜水果是不行的,還要多吃一些肉類,來維持身體健康。

在各種肉類中,鴨肉是夏季進(jìn)補(bǔ)的絕佳食材,鴨子是水生物,性涼且富含多種營養(yǎng),有養(yǎng)胃除濕的效果,因此夏季吃鴨肉不僅能補(bǔ)充營養(yǎng),還是消滅夏熱的“滅火器”。
推薦做法:鴨肉菌湯煲

準(zhǔn)備食材:鴨子,野山菌、銀耳、生姜、紅棗、桂圓、山楂片、黨參、當(dāng)歸、枸杞。

1、鴨塊放入清水中清洗干凈后浸泡10分鐘,銀耳和野山菌等食材提前加入清水泡發(fā),菌類的種類不限,也可以直接選用新鮮的菌類。

2、鴨塊浸泡好后下入冷水鍋中,倒入2勺黃酒,加入一段小蔥和適量的姜片,大火煮開焯水2分鐘后,撈出鴨肉控水放置一旁備用。

3、炒鍋中加入少量的油,油熱后倒入焯水后的鴨塊,煸炒至鴨塊焦黃,并析出較多的油脂,沿著鍋邊倒入2勺料酒翻炒均勻后,倒出多余的油脂。

4、鴨肉炒好后倒入足量的開水,大火煮至湯色奶白,加入撕碎的銀耳、野山菌、生姜、紅棗、桂圓等輔料,蓋上鍋蓋大火煮開,轉(zhuǎn)小火煮1個小時左右,也可以倒入砂鍋中燜煮,最后出鍋前加入適量的鹽和雞精調(diào)味即可。

三、羊肉
入伏之后,難熬的“苦夏”也開始了,現(xiàn)代每到夏季人們用吹空調(diào)、吃雪糕等方式來降暑,但在沒有空調(diào)的古代,人們在飲食上講究“以熱制熱”。羊肉就是“以熱制熱”的好手,不僅性溫還富含營養(yǎng),在這三伏天吃羊肉再合適不過了。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根據(jù)老傳統(tǒng)頭伏是要吃餃子的,給大家分享一道羊肉胡蘿卜餡餃子的做法。
推薦做法:羊肉胡蘿卜餃子

準(zhǔn)備食材:羊肉、胡蘿卜、面粉、姜、大蔥、花椒、小茴香、小蔥。
1、羊肉清洗干凈剁成肉餡,胡蘿卜、大蔥、姜塊分別清洗干凈后,刮去表皮切碎,小蔥處理干凈后切成蔥花,面粉中少量多次的加入淡鹽水,揉成面團(tuán)。

2、煮鍋中加少量的清水、花椒和小茴香,開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熬煮5分鐘左右倒入碗中晾涼。

3、用濾網(wǎng)過濾出料水中的小茴香和花椒,少量多次倒入肉餡中,順時針攪拌至上勁,讓羊肉餡充分吸收料水。

4、羊肉餡中加入2勺生抽、1勺老抽、少量的白胡椒粉、姜末、鹽和雞精,順時針攪拌均勻,將小蔥碎和胡蘿卜碎加入碗中,再次順時針拌勻。

5、大蔥碎用1勺香油拌勻,加入羊肉餡中,再次攪拌均勻使食材融合。

6、羊肉餡盤好后,將面團(tuán)切成小劑子搟成餃子皮,然后包餃子煮餃子就可以了。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guān)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