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因為一場臺風,讓久未露面的華少再次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中。
褪去主持人光鮮華麗的著裝,少了燈光舞美的環繞。華少化身前線記者,給觀眾帶來第一手的臺風實況。
眼鏡上布滿了雨水,發型被臺風吹得混亂。然而,華少的實況轉播依舊有條不紊。將現場實況一一還原的同時,也不間斷的向網友發布新消息。
對于這樣的轉變,不少人充滿疑惑的同時,也看到了華少在此次事件中的擔當。
畢竟與某臺代言撈金又翻車的主持人比起來,華少這個身在臺風一線抗臺的形象更給人帶來好感。
然而,這依然無法阻擋觀眾的探究。
只因,華少怎么“消失了”是縈繞在不少觀眾心中的疑問。而闊別多日,褪去了主持人光鮮的外衣,搖頭一變成為了令人意外的實況記者。
兩種身份存在著明顯的差別下,不禁讓人懷疑,華少是被“拋棄”了?還是被“下放”了?藍臺主持一哥就此沒落了嗎?
這其中,“高以翔事件”不過只是一個導火索。
華少出身在杭州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原名胡喬華的他,自小便是一個內向靦腆的孩子。
三歲才開口說話的他,甚至一度讓家里人覺得他是一個啞巴。而父母的離異,更是讓他內向的性格變得“雪上加霜”。
雖說,他是一個成績優異、十分聰明的孩子。但是,不善與人打交道,自卑等種種,成為了他性格中的“缺陷”。而為了彌補這個“缺陷”,華少養成了自言自語的習慣。
就這樣,靠著跟自己交流對話,華少練出了一口好嘴皮子。而不經意間養成的習慣,也為他日后的“飛黃騰達”埋下了基礎。
高考那年,目標明確的他,很快將目標鎖定在了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播音主持專業上。而成為一名主持人則成為了他的夢想。
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恰恰詮釋了華少為了成為主持人所做出的努力。
參加主持人選拔賽,苦練基本功,外加優異的成績,讓其貌不揚的華少得以在初出茅廬時就獲得了前往電視臺的“入場券”。
其中有幸運的成分,也有實力的依傍。
改名為華少后,胡喬華在電視臺的事業可以說也是順風順水。而2007年一檔節目的誕生,則更是讓他正式夠到了藍臺主持一哥的位置。
這檔節目正是《我愛記歌詞》。
作為一檔火爆熒屏的歌唱類綜藝節目,《我愛記歌詞》很好的詮釋了“低開高走”一詞。
從無人問津,到觀眾必看的綜藝節目之一,可見該檔節目的紅火。
隨著《我愛記歌詞》的爆火,華少與朱丹也順利成章的成為了藍臺的“頂梁柱”。
“一哥一姐”之名冠上身的同時,更是讓兩人火遍大江南北。
然而,節目辦得紅紅火火,前途更是無可限量。作為一姐的朱丹卻在此時萌生退意。就此離開藍臺的同時,也讓她與華少組成的“黃金搭檔”徹底散伙。
藍臺的頭把交椅就落到了華少身上。31歲的他,任重道遠,卻又有著無限光景。
《我愛記歌詞》的停播讓不少人覺得惋惜的同時,也成為了時代的記憶。而少了一檔王牌節目,華少手中也少了一點“籌碼”,這“一哥”之位坐的也是如履薄冰。
然而,人生對于華少依舊是優待的。而“金子”在等待的不過就是一個機會。
少了《我愛記歌詞》,《中國好聲音》如期而至。
沒有搭檔,沒有臺詞本,絕佳的臨場發揮,沒有提詞器等等都讓華少在《中國好聲音》中展現了他“十年磨一劍”的功力。
而“47秒念完350個字的廣告詞”更是成為了華少的“絕活”。
《中國好聲音》火了,“中國好舌頭”華少更是“火了”。
可是,火了背后依舊是要付出“代價”。而收獲過多關注下,也讓華少一次又一次的“翻車”,變得“非比尋常”。
惹惱張家輝
2014年,影帝張家輝做客藍臺《大牌駕到》節目。與《我愛記歌詞》、《中國好聲音》等節目不同的是該檔節目專以挖明星隱私著稱。
被觀眾視為低俗的同時,也讓身為主持人的華少招來不少“罵名”。
而節目中毫無節制的問題,讓不少明星難以適從的同時,更是直接惹惱了張家輝。
張家輝直接說:“主持人的分寸在哪里?”
這個臉上時常保持微笑的男人,面對華少的“犀利”提問,這一次真的怒了。
再看華少的提問,從zz立場,再到兒女婚嫁,整一個毫無內涵。
“你對未來姑爺有什么要求嗎?”“和您合作的鄭秀文喜事到了嗎?都有火花了,你不關心人家?”“在我們的觀念中,大明星都有很多套豪宅,您也是嗎?”
一連串問題問下來,盡管張家輝臉上依舊保持著微笑。但,從其的字里行間已然看到了怒意。
而這并不是華少第一次在這檔節目中“翻車”。
或許很多觀眾會辯解,這明顯是節目立意不好,所以才給華少“招黑”。
但是,如果細看這期節目,華少在主持過程中不僅佩戴名表、首飾。言語更是略顯狂妄。甚至在節目中透露自己買了三四套房,頗有幾分“炫富”成分。
無內涵的輸出,只讓張家輝拋出了“土豪”的回應。
而,他明明是一個主持人。
惹怒金星
作為一哥,《中國好舞蹈》開播時,華少自然又是當仁不讓的主持人。
然而,一檔充滿正能量,甚至宣揚文化的節目,又被華少搞得“烏煙瘴氣”。
一期節目中,一位身患殘疾的女選手跳了一支舞,備受好評。
“身殘志堅”當如是。
可是,此時華少卻開口問她:“這兩年要從一個一級癱瘓,請注意這個詞一級癱瘓,到我們看到的奇跡,你經歷了什么?”
此言一出,觀眾自然明白,做節目的老套路來了,那就是“賣慘”。
作為評委的金星,聽完華少的問題,當場直接就不樂意了。直接批評道:“咱不說。我不喜歡中國節目里拿別人的傷疤,揭來揭去,摁來摁去,消費別人的的苦難。”
華少一聽金星的發言,當場就尷尬了起來。急忙找話找補的同時,也算圓了過去。
其實,在此事中,金星已經給了華少一些警醒。做節目,主持人應該有底線,也應該為自己的言語負責。
然而,依舊擋不住華少的一次又一次翻車。
直到“高以翔事件”的爆發,徹底讓華少的觀眾緣跌落谷底的同時,也給國內的綜藝節目深深的上了一課。
2019年,藍臺一檔標榜體能競技類的綜藝節目《追我吧》誕生。請了不少明星加盟的同時,卻也釀制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節目中高強度的環節,其實早已讓不少嘉賓直呼吃不消。然而,為了收視率,為了節目的“噱頭”,藍臺卻從未考慮過后果。
就這樣,依舊是“賣慘”的老配方。只是,這次從素人,換成了明星。卻不想,帶來的后果讓人“始料未及”。
因為意外,高以翔在節目錄制過程中猝死。讓藍臺成為眾矢之的的同時,“不作為”的主持人華少,更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內情不間斷的被曝光,高以翔在節目中已經到達了“極限”的同時,錄制過程中卻一直充斥著工作人員的歡笑。
華少對于嘉賓身體的異樣稍微有所感知,卻沒有進行制止的同時,與工作人員一樣,形成了一種對嘉賓身體情況的“漠視”。
就這樣,慘劇發生,高以翔錯過了最佳的急救時間,就這么遺憾的離開人世。
本可以避免的意外,因為“不作為”三個字,讓一條鮮活的生命就此離開人世。
不管是藍臺,亦或者是主持人華少,都成為了此次事件的關鍵人物。
然而,事件發生過后,即使遭受無盡的謾罵,華少始終三緘其口。不為自己辯白,卻表“忠心”不會離開藍臺。
可惜,欠高以翔的那一句道歉,高以翔始終再也聽不到了。
即便華少參加了高以翔的吊唁儀式,也表達了對逝者已矣的惋惜。然而,“路人緣”已經敗壞下,華少也不得不接受“后果”。
為此,他逐漸放下了主持人的工作,悄悄地開始往幕后轉行。
不想,過多的應酬,工作的壓力等等,直接讓他的身體亮起了“紅燈”。
身體不堪重負下,他放緩了工作的腳步。健身打卡,保持身心愉悅的同時,也將身體健康放到了第一位。
就這樣,主持人仿佛成為了他的“副業”,在節目中越發少見他的身影。而隨著直播的火爆,華少緊跟老搭檔朱丹的步伐,一起轉戰直播界,“分一杯羹”。
電視上,雖然少了他的身影,但是業務廣泛下,華少的“營業”確實不少。但是,主持人“風光”不再下,依然躲不過曾經的“陰霾”。
如果,早聽一句勸。如果,能夠堅守自己做主持的初心。或許,“一哥”之位,能夠無法撼動。
然而,人永遠容易被眼前的“繁榮”迷了眼睛。迷失自我的同時,忘記了曾經的自己。
口碑的積攢不是一蹴而就。但,崩盤卻只是一瞬間。
一個細節就足以讓人被判“死刑”的同時,這也是“謹言慎行”告訴我們的道理。
華麗的外衣穿久了,就讓人忘記了內里的本質。人始終靠的是實力,而那些浮華不過只是“包裝”罷了。
顯然,很多人都早已“本末倒置”。
如今,華少做起了實況記者,不知是否是找回了自己的“初心”。
而“消失了”的華少再次出現,希望他能夠找回當年的“理想”,別再次迷失了自我。
對此你如何看?你對華少作何評價?
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