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市十年的華誼兄弟出現首次虧損,2019年因為兩部重要影片下架,營收繼續呈現下滑勢頭。
20年對華誼來說是關鍵節點,但疫情來襲,影院關門,公司股價跌到4塊錢。
比起資本市場的慘淡,在電影作品上,華誼兄弟也逐漸邊緣化。
2020年6月10日,港媒報道王忠軍以2億人民幣出售了兩處豪宅,外界紛紛猜測,華誼兄弟或許要變成奔跑吧兄弟。

一年前,向來隱居幕后的王忠軍曾表示,從孵化到宣發落地,自己會親自參與公司今后所有的電影項目。
然而一頓操作,華誼兄弟的短期借款由2019年年初的1.9億飆升到現在的21億,昔日大佬,命懸一線。
從綁定明星到去多元發展,從資本開道到現在回歸主業,如果華誼真的倒了,或許也是屬于中國電影的一個時代的終結。

為什么這么說呢?
故事要從軍隊大院開始說起,王氏兄弟出身在北京的一個軍人家庭,他們的童年,是數不盡的軍大衣和七拐八折的胡同。
王忠軍曾經想成為畫家,與中央美院擦身而過后,他在家庭的支持下赴美學傳媒。
1994年,海龜王忠軍回到北京,開設了名為華誼兄弟的廣告公司。
期間,經商受挫的弟弟王中磊也加入進來。

3年后,憑借國家電力、中石化等大單子,華誼廣告成為行業翹楚。
然后誤打誤撞的因為結識劉曉玲,投資了情景喜劇《心理診所》,就此闖入影視行業,并經人介紹,認識了馮小剛和徐帆。
在馮小剛的處女座《甲方乙方》成為年度票房冠軍的影響下,華誼看到了賀歲片的潛力,并正式組建了電影工作室。
緊接著給馮小剛個人執導的第三部電影《沒完沒了》投資10%。
在那一年,華誼還投資了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和姜文的《鬼子來了》,但是這兩部作品一部票房撲街,一部沒能在國內公映,讓華誼感到失望。

馮小剛的出現,讓華誼兄弟意識到,原來電影是可以賺錢的。
2000年,馮小剛作為簽約導演正式加盟華誼兄弟。
然后緊接著執導了電影《一聲嘆息》和《大腕》,這兩部電影的票房都位列各自年份的前三,說馮小剛以一人之力捧起了華誼也不為過。
在拍攝這兩部電影時,華誼旗下還沒有自己的藝人,為了拓展業務,他們找到了圈內第一經紀人王京花,后者為華誼帶來了李冰冰、范冰冰、袁泉、夏雨等一大波明星。
彼時的華誼,4部電影總票房3.2億,占據國內市場的33%,風光無限。

2004年,馮小剛在與華誼兄弟合約期滿后選擇單干,王中軍將這件事描述成20年來他所經歷過的最痛苦的事。
馮小剛走后,另一個對華誼來說非常重要的人也辭職了,她就是王京花。
2005年她與華誼合約期滿后,為了不讓藝人支付違約金,主動放棄了手中50%的華誼股權,帶走了包括陳道明、劉嘉玲在內的一幫大腕。
沒走的是李冰冰和范冰冰,李冰冰沒走,是因為感謝華誼的力捧,范冰冰沒走,換來的是和劉德華合拍墨攻的機會。

遭遇重大打擊的華誼開始嘗試進軍電視劇領域,2006年,由八一電影制片廠和華誼兄弟聯合出品的電視劇《士兵突擊》一經上映,立馬引爆全國,成為影響了一代人的軍旅戲神作。
而接下來完全由華誼投資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也成為我個人最喜歡的電視劇之一,豆瓣評分9.5,甚至有人稱它為民國版的紅樓夢。
在繼續簽下張紀中拍攝金庸武俠劇后,華誼兄弟再三考慮,還是決定挽回上一段感情,他們找來馮小剛,給出了第二份誠意滿滿的合同,開出的條件是400萬現金+公司3%的股權。
如今回過頭來看,華誼兄弟這錢花得太值了。
因為馮小剛一回到華誼,就帶來了兩部票房口碑上雙豐收的電影,分別是戰爭片《集結號》和賀歲片《非誠勿擾》。

2006年-2008年,國產電影排名前十的票房收入有15.57%被華誼收入囊中,僅次于中影集團。
至此,馮小剛出走帶來的風波算是漸漸平息。
2009年9月27日,華誼兄弟成為國內首家獲準公開發行股票的娛樂公司。
合約期滿的馮小剛減持手中股票,獲利頗豐,成為中國身價最高的導演。
這次合同到期后馮小剛并沒有離開華誼,而是在華誼上市的當天,在手模上按下手印,五個手指意味著馮小剛將會在新的合約期內為華誼拍攝五部電影。

在捆綁演員的問題上,華誼首創了“明星資本化”模式,所謂“明星資本化”,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主要是通過給明星股份來深度綁定明星,在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之前,華誼向眾多藝人明星、導演配售原始股,這些明星也由此真的實現了許多人一夜暴富的夢想,馮小剛、張紀中、黃曉明等立馬獲得上億的回報,其中馮小剛直接套現2億多元。
而這一舉動難免引得其他娛樂公司效仿。
從此,影視公司用股權激勵、綁定明星成為資本市場常態,這是明星資本化的第一個時期。

明星資本化的第二個時期則更加瘋狂,華誼在上市之后財大氣粗,直接選擇大量購買各路明星剛剛成立沒兩天的空殼公司。
2015年11月,華誼兄弟以10.5億元高價收購馮小剛的“空殼”公司東陽美拉70%股權,其中10.35億元一次性交付給馮小剛。
當時東陽美拉僅成立兩個月,總資產僅1.36萬元、凈資產為負,該次收購溢價率達10萬倍。
同年,華誼以7.56億元收購李晨、Angelababy、馮紹峰等明星持股的東陽浩瀚,而當時這家公司僅成立一天。
而華誼之所以出高價購買這些明星的空殼公司,實際上也就是需要把這些明星和自己深度綁定,畢竟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明星的號召力相當重要。

馮小剛是留下來了,但對當時的華誼來說,演員頻繁出走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繼范冰冰之后,2010年,簽約沒多久出演了《風聲》的當紅炸子雞黃曉明宣布出走,成立個人工作室。
李冰冰,張紀中,周迅,王寶強等人也相繼單飛。
受到馮小剛事件的啟發,包括黃曉明、周迅、李冰冰等人在內,她們在華誼的后期也手握著公司股份,所以他們在離開的時候,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華誼越來越牛,但演員們紛紛以此為跳板,這讓王氏兄弟頭痛不已。
再加上市場上其他的影視公司也開始瘋搶演員,直接導致演員片酬暴漲,從而衍生出”陰陽合同”事件。
后來事件爆發,整個行業也因為這個”公開的秘密”迎來了一次大清洗。

2011年,華誼兄弟開始布局實景娛樂產業,試圖將公司變成東方的迪士尼。
但是迪士尼有唐老鴨啊,有米老鼠這些經典IP。
于是,華誼打造的第一個實景娛樂項目,就是根據馮小剛電影中經典場景和元素衍生出來的衛浴海口市的馮小剛電影公社。
它的占地面積達93萬平米,是一個集實景旅游、實體商業和影視拍攝三位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區。
近六年來,因為過度沉迷實景娛樂項目,也讓華誼兄弟荒廢了主業電影。
除了《芳華》和《前任攻略3》,幾乎再沒有票房上的爆款作品。

2015年,華誼兄弟以超過10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馮小剛的空殼公司,借此將自己與馮小剛緊緊綁在了一起。
2016年年底,《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因為排片問題,馮小剛還和萬達大吵了一架,也就是在電影上映前,華誼剛剛從萬達挖走了一個高管,馮小剛也不留情面的表示,萬達這是公報私仇。
2018年,馮小剛在微博發出《手機2》的海報,宣布電影即將開拍,但沒想到的是,這則微博一經發出,徹底惹惱了崔永元。
2003年馮小剛拍《手機》時,曾經向崔永元了解過很多主持行業的趣事,后來電影中因為婚外情事件暴露而狼狽不堪的《有一說一》節目主持人嚴守一,被很多觀眾誤認為就是在映射崔永元,鋪天蓋地的輿論直接導致后者患上重度抑郁癥。

2010年時王中磊做客《小崔說事》,算是首度和解。
然而時隔15年之后,馮小剛的微博,再次扯出了這段往事。
崔永元更是在微博上曝光了華誼偷稅漏稅和陰陽合同的丑聞,直接導致后者股票跌停。
在遭遇了2018年的業績滑鐵盧之后,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top25中,依然沒有華誼主投的電影。
無論是修建現實中的電影世界還是投資游戲,華誼兄弟一直希望能在電影票房之外再賺點錢,但迫于種種壓力,2019年,王中軍不得不宣布公司將會回歸到主業上。
2020年開年,疫情襲來,無數行業受到波及,電影院關門,從業人員跳樓自殺的新聞也沒過去多久。

但對華誼兄弟來說,疫情的來襲反而給了他們喘息的機會,一方面是公司本身在這一階段就沒有重點要上線的電影,其次,沒有了票房,他們還有一部分實景影視城能夠賺錢,雖然不多,可相比其他坐吃山空的電影公司來說,總歸是件好事。
創業板上的公司,三年未盈利會被強制退市,雖然有了騰訊和阿里的增持,這兩位大佬應該不會眼看著華誼消亡。
但是在這個越來越看重內容的年代,這個曾經靠電影本身制霸行業,且圈內口碑越來越差的大佬,又要何時才能真正地用電影說法,用實力翻身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