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17
編輯 | 嘈坊
2022年的7月,酷暑難耐的盛夏,60歲的范偉正在為宣傳自己的新戲,忙得熱火朝天。
他和黃渤主演的電影《外太空的莫扎特》,即將在7月15日上映。劇組所放出來的宣傳片段,讓不少人開始期待,他在電影中的精彩表現。

自2005年退出春晚,專注于影視表演,范偉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從喜劇小品演員,到影視全才的華麗蛻變。后來,他又相繼問鼎金雞獎和金馬獎的影帝寶座。
想當初,范偉和趙本山這對黃金搭檔的“拆伙”,可謂是讓觀眾十分地惋惜。
而隨后,兩人關系的突然惡化,更是讓外界對于他們各奔東西的原因,眾說紛紜。種種猜測,也是層出不窮。

但拋開他們之間的矛盾和誤會,再看17年后的今天,分道揚鑣,或許才是他們當初最好的選擇。
01 相識和合作
1993年6月,范偉突然接到了一個令他驚喜萬分的電話。
“范偉呀,遼寧省藝術節近期在大連舉辦,我有一個小品叫《走毛道》,缺一個角色,你能過來合一下戲嗎?”
給他打來電話的,是早已在春晚舞臺上,闖出了自己名堂的趙本山。而此時,作為相聲演員的范偉,不過才剛剛冒頭。

面對大腕親自邀請,范偉自然是忙不迭地答應了下來,立即收拾好了包袱,告別了妻子楊寶玲和剛滿一歲的兒子,火速趕到了鐵嶺。
在這之前,作為同鄉的兩人,并未有過正式的見面,各自的成長之路,更是完美地錯開了。
時間從1983年說起。
學習了5年相聲的范偉,在多番努力下,得償所愿地考上了沈陽曲藝團。和他相隔60多公里的趙本山,卻早已憑借著拉場戲《摔三弦》,名揚東北。

此后的十年時間里,在范偉奔波于各大相聲比賽之時,這個時期的趙本山,已經從鐵嶺走到了北京,并開始在春晚的舞臺上,摸爬滾打。
在范偉逐漸成長為曲藝團骨干的時候,趙本山則在春晚站穩了腳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小品演員。

也是在這個時候,錯開的兩人,人生開始有了交集。
一次,范偉正在臺上表演相聲,他對表演的感覺、分寸和語氣的把握,讓坐在臺下觀看演出的趙本山,眼前一亮,還萌發了和范偉合作的想法。
但在那之后,他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時機,直到1993年的《走毛道》,才終于讓他實現了這個想法。
“走毛道”,在東北的方言里,是抄近路、走捷徑的意思,
和趙本山合作后,范偉的演藝之路,也有了“捷徑”可走。

02 提攜和幫助
1995年,范偉迎來了在春晚舞臺上的第一次亮相。
雖然只是個配角,但在范偉看來,春晚上再小的配角,只要在全國觀眾面前露了臉,也能被大部分觀眾所認識。
事實卻是,春晚過后,他的名氣并沒有任何的變化,走在大街上,也沒有人能夠認出,他是春晚小品《牛大叔提干》里的秘書。

范偉感到些許的失望,可更多的,是覺得自己的表演不夠好,于是他開始狠下功夫,不斷提高演技,并精心地給自己扮演的角色設計動作。
然而,盡管如此,他仍然沒能夠引起觀眾的注意。他們的視線,依然牢牢地鎖在了趙本山的身上。
好在,事情很快迎來了轉機。
1996年,范偉和趙本山、高秀敏,合作了電視劇《夜深人不靜》。在劇中,他需要扮演一個上了年紀的鄉下人。

但留著三七分發型的他,氣質稍顯洋氣和儒雅,不管怎么裝扮,看起來都和農村老頭沒有任何的關系。這個時候,趙本山突然建議他把頭發給推出平頭。
正為此焦灼的范偉,在聽到他的建議后,沒有任何的猶豫,直接把頭發給剃了。沒想到,頭發一剃,范偉儼然變了一個人,變得憨厚、木訥。

他有了鮮明的個性和特點。
他的演藝生涯,也隨之迎來了轉折。
從2001年開始,在趙本山的大力提攜下,范偉憑借著小品《賣拐》、《賣車》和《功夫》,以及“忽悠三部曲”,一步步從可有可無的配角,成長為炙手可熱的喜劇明星。

他和趙本山的默契配合,也讓兩人成為了春晚舞臺上的黃金搭檔。
對于趙本山的幫助和提攜,范偉一直銘記在心。在所有人為他的成名,表示祝賀的時候,他只說了六個字:謝天,謝地,謝人。
這個人,就是趙本山。
就在所有人期待著,兩人之后的精彩作品之時,范偉卻選擇了退出春晚。
03 分道揚鑣
2005年,在共同出演了小品《功夫》之后,范偉和趙本山便結束了,喜劇小品上的合作。
人們為此感到惋惜,但又試圖抽次剝繭,找出兩人突然各奔東西的真實原因。
事實上,早在2003年,兩人之間就出現了矛盾。
那時,范偉的妻子楊寶玲,想讓兒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和他商量著舉家搬到北京的事情。
這在剛成立了本山傳媒的趙本山看來,范偉此時要離開沈陽,無疑翅膀硬了,想要離開自己。

不過,即便心里很不舒服,他仍然幫著范偉,落戶到北京煤礦文工團。只是,兩人的關系還是不可避免地淡了。
在和趙本山有了矛盾之后,范偉開始轉戰影視圈。2003年,41歲的范偉,接下了自己的首部電影《看車人的七月》,并憑借影片,一舉拿下了金雞獎的影帝。
之后,他又接下了文藝片《芳香之旅》,并憑借該片,獲得了開羅電影節的特別表演獎。

而這兩部片子,直接影響了他在之后的,演藝之路上的選擇。
2006年,范偉在拍戲時,意外發生了車禍。得知此消息的趙本山,第一時間給他打去了慰問的電話。
借此機會,兩人解釋清楚了當年的事情,由此解開了心結。

2007年,還在養傷的范偉,出現在了電影《落葉歸根》的首映禮現場。自2000年以后,趙本山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沒有再拍一部電影。
因此,作為他的電影復出之作,《落葉歸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范偉的到場,自然也就打破了外界關于他們不和的傳聞。
然而,事情看似平息,實則暗流涌動。
2008年,在電視劇《關東大先生》的新聞發布會上,趙本山夾槍帶棍的一席話,透露了對范偉的強烈不滿,也掀起了一陣輿論的熱潮。

此波未平,一波又起。
2009年春晚的前夕,在范偉退出春晚后,成為趙本山新搭檔的宋丹丹,突然也宣布了退出春晚,打得趙本山措手不及。
在危機的時刻,他想到了范偉,于是給他打去了邀請的電話。
可令他沒想到的是,范偉并沒有接電話,甚至在自己的助理發去信息時,也沒有專門給自己回個電話,只是讓助理轉告,他不想上春晚,并且這段時間拍戲很忙。

任性內向且膽怯的范偉,并不敢當面拒絕他的邀請,只能如此迂回地婉拒。
趙本山卻覺得范偉如此不給自己面子,這讓他十分的惱火,在媒體面前大吐苦水。
但范偉也有自己的堅持,闊別春晚三年,他實在是不想再戰春晚了。

接踵而至的兩個矛盾,使得剛剛消除誤會的兩人,再生嫌隙。
也是從這個時候起,范偉和趙本山徹底分道揚鑣,就連影視方面也不再有合作。
04 潛心演戲和捧紅徒弟
自2009年和趙本山“拆伙”后,范偉的全部精力,都轉向了影視表演。
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商業電影崛起的時候,電影的票房也由此,正式邁入了以“億”為單位的時代。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范偉卻選擇了和電影發展趨勢,不相符合的一條路——他在劇本上的選擇,幾乎以小成本文藝電影為主。
他所飾演的人物,也盡是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

《耳朵大有福》里,貧窮困頓的下崗工人“王抗美”;《老大的幸福》里,天性樂觀的足療師“傅老大”;《不成問題的問題》里,世故圓滑的農場管理者“丁務源”……
盡管都只是一些小人物,可經過他的塑造,都變得有血有肉,直擊人心。
也憑借這些小人物,他先后在2009年,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在2011年,斬獲了金鷹獎的“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2016年,他更是攬下了金馬獎的影帝桂冠。
只是,即便表演令人拍手叫好,他主演的小成本電影,在票房上仍然沒能突破千萬,這和動輒破億的商業電影相比,著實是“沒眼看”。

也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少觀眾都以為范偉從熒幕上,“消失”了。
如果說范偉的選擇,是一條不合時宜的,主動遠離名利場的道路,那么趙本山選擇的道路,就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主動追逐名利場。
在范偉、宋丹丹相繼退出春晚后,趙本山的目光,開始投注到自己組建的“趙家班”上面。于是,在之后的兩年里,他以一己之力,在春晚上捧紅了徒弟小沈陽、丫蛋、王小利等人。

雖然在2011年和2013年,他先后宣布退出春晚和小品界,但他不在江湖,江湖卻滿是他的傳說。
先是“劉老根大舞臺”創收2.2個億,和購入價值2億的私人飛機,讓他在和名利較勁之時,也卷入了輿論的硝煙中。

后來,硝煙散去,便改由他的“趙家班”,穿梭于燈紅酒綠的名利場。
宋小寶、小沈龍、楊樹林等小品演員,開始頻繁活躍在,各大喜劇競技類的綜藝節目中。

《鄉村愛情》里的“劉能”王小利,“謝廣坤”唐鑒軍,和“趙四”劉小光等人,也迎來了流量和名氣噴發的時期,在直播平臺玩得風聲水起。
“趙家班”的鼎盛,讓締造“趙家班”的趙本山,一度被推上了“神壇”。
然而,這些人能讓江湖充滿他的傳說,也能把他從“神壇”中拉下來。
05 狀況百出和榮譽加身
2020年,范偉和趙本山,在時隔十年后,再次聯手,合作了《劉老根3》和《劉老根4》.
所有過往因誤會產生的矛盾,在此刻,一笑泯之。

2021年12月,64歲的趙本山,卸任本山傳媒的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
原以為卸任后,就能夠開始晚年生活,不料卻是鬧劇頻出。
2022年2月,以“港臺腔”出名的嬌嬌,突然放話自己將要回擊本山傳媒。
此后,她開始在直播中,大罵趙本山不是人,緊接著又放出本山傳媒的內幕和猛料,鬧得沸沸揚揚。

2022年5月9日,嬌嬌還在叫板,“趙四”劉小光,也開始在直播間大吐苦水。
拍戲辛苦,片酬卻不高;帶貨效益好,卻攔不住公司的抽成狠,甚至帶貨直播的權利還被取消。

然而,這些事情還沒等到回應,“廣坤叔”唐鑒軍又出事了。
2022年6月30日,網絡上突然出現了他“疑似出軌”的視頻。視頻中,53歲的唐鑒軍,在放聲歌唱時,不忘緊握身邊年輕美女的手。


他沒有作出任何的解釋,倒是讓嬌嬌有了機會,再次在直播時,暗指趙本山和關婷娜,有著不可告人的關系。只不過,這件事是她“冷飯熱炒”,因此并沒有激起網友的熱情。
面對此般情形,此時的趙本山,想必萌生了解散“趙家班”的想法吧。
比起趙本山在名利場上的“硝煙四起”,范偉的影視之路,則是佳績不斷。
2021年12月,范偉則憑借電影《一秒鐘》,斬獲了華鼎獎的全球電影最佳男配角,和金雞獎的最佳男配角。

轉型17年,兩次金雞,一次金馬,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影視獎項,都足以證明:他的人生舞臺,不止在春晚。
自古便有人言,清酒紅人面,財帛動人心。
在如今名利至上的浮躁社會,更是如此。
“趙家班”的諸多爭議,就是最好的證明。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上世紀八、九十代,輝煌一時的小品和相聲,隱隱有了青黃不接的趨勢。
老一輩的演員,轉型的轉型,隱退的隱退;新一輩的,又是拍戲的拍戲,上綜藝的上綜藝。
相聲尚且還有郭德綱,小品的接班人又會是誰呢?
如果潛心鉆研小品的演員,越來越少,要想重回巔峰,又待何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