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見,吸毒明星竟然拿了影帝。
還記得柯震東嗎?
2014年8月14日,他因吸毒鋃鐺入獄,被行政拘留14天。
按理說,劣跡藝人應當被“封殺”。
可柯震東不甘心,一次次嘗試曲線復出。
事實證明,他“成功”了。
前幾天,臺北電影節,他斬獲了“最佳男主角”。
看到這條新聞,蔣叔不太敢相信。
吸毒藝人憑什么?
往前看,還有更讓人大跌眼鏡的。
去年國慶前夕,他粉絲在微博放出消息,其主演的三部電影已定好上映日期。
更早前,他和房祖名在直播間連線。
兩人對吸毒一事道歉,全程嬉皮笑臉,仿佛“吸毒”只是一件小事。
互聯網沒有記憶,道完歉就能復出?
同為“吸毒咖”的房祖名,也復出當導演了。
2018年1月,房祖名在微博發文。
“第一部作品殺青。”
新浪電影轉發了此微博,并配文:“房祖名當導演啦!新片宣布殺青,片名為《北京晚九朝五》。”
后面因各種因素,屢次撤檔和改片名。
直到2021年12月10日,又改了片名,最終定檔。
不過,導演一欄已換成其他人,所有宣傳物料,也隱去了他名字。
這不奇怪,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但柯震東就很離譜了,公然挑戰社會底線。
然而,比起這,更離譜的還是其粉絲的“大愛”。
她們紛紛為偶像洗白。
“為什么那么多年了就不肯放過這個大男孩!他已經受到很多懲罰了!他也是人,他也是個普通人!”
有的人陰陽怪氣,“又氣死誰了,恭喜凱凱。”
甚至,還有人引用《小時代》的經典臺詞:
“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一次被原諒的權利。”
臺詞本身沒錯,但不適用于劣跡藝人身上。
給他們機會?請問誰來給犧牲的緝毒警察復活的機會?
肯定有人會問,他們復出和緝毒警察有什么關系?
因為他們為吸毒而花出去的錢,最后都變成毒資,打在了緝毒警察的身上。
緝毒警察,是和平年代里,最危險的職業之一。
田浩講過一個真實故事。
他是云南邊境緝毒警察。
任務兇險,出生入死,已經失去不少同伴。
第一次失去的同伴,叫小栓。
小栓還有4個月退役。
有一天,部隊要求緊急集合,因發現有人帶毒渡江。
他們做好埋伏,等待嫌疑人上岸。
還沒等嫌疑人走進,一位緝毒警察沉不住氣,跳出來抓人。
嫌疑人反應很快,拔腿就跑。
緝毒警察見狀,立刻起身拼命追。
追到大橋上時,突然聽到“撲通”一聲。
嫌疑人跳橋了。
正在大家懵圈時,又一個身影一躍而下。
是小栓。
那座橋將近20米高。
傍晚,噩耗傳來,小栓遇難了。
田浩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他為逝去的同伴痛哭,可也害怕有一天倒下的是自己。
圖源:一席(田浩的演講)
他深知這份工作有多危險。
第一次執行任務時,他的腳不小心踩空。
毒販聽到聲響后,掏出槍掃射,就差那么一點,他就倒在毒販槍下。
當邊境緝毒警察后,他一直瞞著家人。
直到,母親在電視上看到他執行任務。
她幾度催促兒子回家,并因此患上抑郁癥。
他也想過放棄。
但他不能,使命和責任在身。
他表示:
“我沒有放過一天假,槍械從不離身,要隨時做好5分鐘內出發執行任務的準備。”
他經歷過生死時速的追逐,目睹過戰友為國捐軀,和毒販斗智斗勇。
圖源:云南新聞網
這就是緝毒警察。
以生命為刃,用鮮血染戟,每天都行走在危險的邊緣。
據統計:
我國每年都有近400名緝毒警察因公犧牲。
每年公安系統犧牲的緝毒警察是一般警察的4.9倍,受傷率更是高達10倍。
手掌被子彈打穿、腹部中彈、盆骨恥骨被打斷……這些都是家常便飯。
為了打擊毒販,他們要經歷九死一生。
去年熱搜上有張照片,讓無數人淚目。
照片中的男子,叫蔡曉東,是緝毒民警。
這一次,他的照片沒打馬賽克。
那天,他剛好休息,帶妻兒出去玩。
剛到景區,接到電話要出任務。
這一去,他再也沒有回來。
在追擊毒販時,他犧牲了。
得知消息后,妻子泣不成聲。
她趴在靈柩上,拼命地想和丈夫靠得更近一些。
年幼的兒子,還不懂發生了什么。
看著哭泣的媽媽、矗立不動的爺爺,還有躺在玻璃棺里的爸爸,他不停地喊:
“爸爸抱抱,爸爸抱抱……”
妻子徹夜未眠,凌晨在朋友圈發了一組照片,讓人瞬間破防。
看到這一幕幕,我們有什么資格替他們原諒吸毒者?
1994年9月,緝毒警察張從順偵辦一樁跨國販毒案。
執行任務過程中,他把救援的機會讓給其他人。
最終他因公殉職。
在張從順的葬禮上,小兒子張子權哭成淚人。
“我一看見爹爹的照片,我就想哭。”
當時,他10歲。
他立志要當警察。
后來,得償如愿,他成了一名緝毒警察。
但很不幸,2020年12月15日,他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年僅36歲。
他犧牲后,女兒一遍遍給他發語音:
“爸爸,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陪陪我?我想你了。”
可手機那頭,再也沒有回應了。
相比這樣的家破人亡,吸毒藝人憑什么喊冤?
網上流傳著一句很揪心的話:
當你在互聯網上,清晰地看到一位緝毒警察的照片,就意味著他可能已經犧牲了……
更令人難過的是,很多犧牲的緝毒警察,生前隱姓埋名,死后連墓碑都沒有。
在電影《湄公河行動》中有這樣一幕。
緝毒犬去世后會立碑,但犧牲的緝毒警察卻沒有。
中國警察網安徽站對此做出解釋。
“因為毒販會跟隨前去祭拜的親友進行報復,這是出于安全考慮。”
這絕不是聳人聽聞。
有個緝毒警察說過自己的經歷。
他堅守一線幾十年,兢兢業業。
最終卻保護不了家人。
毒販發泄無門,把毒手轉到他外甥身上。
外甥才13歲,毒販給他強行注射毒品,引誘他染上毒癮。
來源:齊魯晚報
這是他永遠無法釋懷的痛。
有位網友稱,認識了一個緝毒警察。
犧牲后沒有立碑,家人連清明節都不敢去祭奠,怕被毒販報復。
孩子不敢跟他姓,父親一欄是空白的。
和平時代里,緝毒警察面臨的危險和報復,是最血腥的一筆。
屹立背后是山海家國,和長眠在墓下無姓名的某某。
安徽公安在線,曾分享過緝毒警們的小故事。
“女兒上幼兒園三年,只悄悄去接過幾次。
讀三年級了,從沒去開過家長會。
感覺特別對不起孩子,但我必須確保她的安全。”
“去外省執行任務,原計劃10天,后面去了76天,不能和家里聯系。
回到家推開門,老婆看到我,沒說話,只是哭。”
人們總說,他們是刀尖上的勇者。
可卻忘了,他們也是父親、丈夫、兒子、有家人,有牽絆。
可他們只能為大家舍小家,只能在夜深時默默舔舐傷口,在天亮后無聲守著山海家國。
如果被他們保護的人,反過來為毒品開脫,那他們的血與汗,都白流了嗎?
有句話說,“公眾人物之于大眾,是標桿,是榜樣,更是一種引導。”
深以為然。
當吸毒者沒有被嚴懲,反而可以輕松復出,繼續活躍在聚光燈下,備受矚目。
那他的粉絲會怎么想,未暗世事的孩子會怎么想?
“看吧,吸毒無傷大雅,我偶像都能照樣營業。”
這樣的觀念,一旦形成風氣,后果不堪設想。
如果他想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當然可以。
但重新做藝人,不行。
因為,我們對吸毒者的縱容,就是在褻瀆緝毒警察的付出。
我們無法征戰一線,但對毒品的態度,也是一道道不容小覷的“利刃”。
遠離毒品,讓毒販無毒可賣。
吸毒的人少一點,緝毒警察犧牲的概率也就小一點。
抵制吸毒藝人,向緝毒警察致敬,愿他們都能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