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小心思”都逃不過群眾的眼睛,畢竟你一個人掩飾得再好,也抵不過一群人的審視。
那么,呂麗萍是個什么樣的人,相信群眾心中自有公斷。
呂麗萍的兒子張博宇,最近也受到了母親一些不良事件的影響。
張博宇的新戲《做自己光》已經開拍,他在里面不是主角,只是飾演一個不是多么重要的角色。
為何說張博宇的角色可有可無呢?
我們可以通過官方宣傳的文案來看,張博宇的名字出現在聯合出演名單里,而這份名單里大多都是資歷較淺的新人,更像是來鍍金的,畢竟你參演了這部戲,也就有了演藝履歷。
大家都知道今年的影視行業市場并不樂觀,很多一二線藝人甚至都沒戲可拍。
圈里同行內卷之厲害也是外人不了解的,都是一個目的“撕資源”,蛋糕就這么點,有你的就沒我的。
但是等著吃飯的演員卻是千千萬,所以近兩年能有戲拍就很不錯了,也別挑三揀四,在乎角色大小了。
但是,就是這個可有可無的角色,還遭到網友抵制了。
問題就出現在張博宇的母親呂麗萍身上,她在近日發文慶祝兒子新戲順利開機,為張博宇送上了祝福。
畢竟呂麗萍有些影響力,她的言行還是有許多人關注的。
只是由于她的一些言行不得人心,這次幫兒子站臺惹來了網友不滿,以至于牽連到他兒子的新戲。
有人發聲表示抵制張博宇的新戲,更有人直言他被媽媽坑壞了。
當然了,我們也要學會理智一些,畢竟一部戲凝聚了眾多人的心血,不能因為一個人被否定。
如呂麗萍這樣的公眾人物,她的一言一行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力,也會影響著身邊的部分人。
那么作為她兒子的張博宇,受到母親的連累也就不奇怪了。
畢竟他能有今天的成績,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母親的福澤,如果說呂麗萍的人脈和財富都沒幫過兒子,有人信嗎?
有享福的時候,也就有挨打的時候,血緣關系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割裂的。
呂麗萍因發出大哭表情公開悼念安倍受到質疑,而且她的發文中多有對國外的褒揚,并且呂麗萍也被疑定居海外,面對洶涌質疑呂麗萍也不做回應,沉默只會加重別人的懷疑,她更像是默認了種種質疑。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合適的生活,你可以定居海外,你可以高喊國外的月亮又圓又大,但是你不能一邊拿著國內的錢,一邊高歌海外的好,這不是愛國,更不是一個公眾人物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