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代,影視行業(yè)遭遇重創(chuàng),這是全球性的。
但是對于國產(chǎn)片來說,也是迎來了轉(zhuǎn)機,在對抗進口大片方面,逆勢而上,接連創(chuàng)造佳績,不管是主旋律,還是文藝片,還是現(xiàn)實主義題材,可謂全面開花。

2020年的《八佰》;
2021年的《長津湖》《你好,李煥英》;
2022年的《水門橋》《這個殺手不太冷》;
這些影片,都在票房上格外亮眼,在全年票房TOP10中,國產(chǎn)片的比重越來越大,尤其一些起初并不被看好的影片,都是逆勢突圍,超出預期。
不管是《你好,李煥英》,還是《這個殺手不太冷》,以及如今的《人生大事》。
《人生大事》靠著明星演員備受關注和期待,但是單單靠著演員想要突破5億的票房并不容易,更何況如今持續(xù)逆跌,接近10億大關,在票房正在全力趕超好萊塢大片《侏羅紀世界3》。
拿下12個單日票房冠軍,即將突破9億大關,超過《侏羅紀世界3》,《人生大事》真爭氣!

好萊塢大片這兩年在內(nèi)地并不吃香,單單靠著情懷,靠著視效,已經(jīng)很難滿足國內(nèi)觀眾的需求了,相反,國產(chǎn)一些影片,靠著故事、口碑不斷逆襲,也給當下那些國產(chǎn)爛片好好上了一課。
優(yōu)質(zhì)的影片,永遠不缺市場。
《人生大事》作為導演劉江江的處女作,以現(xiàn)實主義的視角觸及殯葬行業(yè),帶給大眾一場治愈的觀影之旅,直面人生大事,笑看人生起伏。

1、首先來看殯葬行業(yè)。
在上映之前,《人生大事》被稱作中國版的“入殮師”,當然看完之后,會發(fā)現(xiàn)這是兩部完全不同類型風格的影片,所以不能如此等同對待。
而殯葬行業(yè)作為冷門行業(yè),這兩年開始備受關注,諸如90后女生當殯葬師的新聞不絕于耳,有著高學歷、高工資等一系列標簽,但是依然還是招不到人,就在于這一行業(yè)的特殊性,加上國人對死亡的忌諱。
《人生大事》對殯葬行業(yè)的觸及其實是非常有限的,雖然對準的是殯葬師之家,但是并不在于揭露殯葬行業(yè),更多是之外的一些事情。
但是無疑打開了大眾的視野,讓更多人開始關注了解這一行業(yè)。
其實,近兩年涉及殯葬行業(yè)的作品眾多,有懸疑犯罪網(wǎng)劇《再見那一天》《雙探》,有喜劇片《東北告別天團》,再往前看,還有《鋼的琴》,都是從不同角度去講述從業(yè)人員的故事。
無一例外,這些影視作品中的從業(yè)者,都有個共同點,也就是犯過錯,坐過牢。而殯葬行業(yè)也成為吸納邊緣人群的一大行業(yè),因為這些人群重返社會并不會被公正以待,相反這些冷門行業(yè)卻為他們提供了機會。
《人生大事》中的三哥就是這樣一個人,三哥的身份也是遭來了嘲笑與歧視,影片開頭就是這樣身份被質(zhì)疑的鏡頭呈現(xiàn)。
當然,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是影片的呈現(xiàn),無疑就是在呼吁大眾能夠公平對待這些犯過錯之人。同理,在《東北告別天團》《再見,那一天》中,很多這樣的人,起初找工作都是被拒,最終殯葬店接納了他們。
所以殯葬行業(yè)本身就有著某種神秘性以及包容性。
通過這樣的作品,真正展現(xiàn)出了人間的大愛與溫情。

2、其次,就是人生大事。
除了生死,皆是小事,雖然影片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講述著各種瑣碎的日常,但是對死亡的探討也是一大亮點,正因為避諱,所以才是它的可貴之處。
除了三哥直面死亡之外,也就是通過小文對外婆離世的認知來不斷揭示新的死亡觀。
這無疑是對小孩們一場很好的死亡教育課,甚至對成年人來說也是一場生死觀的洗禮。
“人死了會變成天上的星星”“種星星的人”……
顯然,這樣的描述,并不新鮮,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是如此去對待或描繪死亡的。
就像剛剛收官的《回廊亭》中,姜遠星說親人離開就變成了星星一樣。
但是在以往都是成年人的死亡觀,而如今直接要灌輸給未成年,甚至很小的小孩,更是意義非凡。
三哥起初也是無意識的,只是硬生生地告訴小文,什么是死亡,但是小文并不理解,也不認同,甚至大吵大鬧,逐漸地在與小文的互相接觸中,真正開始改變了對死亡的認知,也最終傳遞給了孩子,這是一場雙向的生命教育,死亡認知,更是互相救贖。
最后小文以星星認知,而三哥以煙花葬禮告別父親,完成了對死亡觀的全新升級。
當然,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小文在其中一段劇情中,給一個小孩的骨灰盒上作畫,以及三哥給父親辦的煙花葬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同年齡段的人,對死亡都有著一種理想主義的浪漫情懷。

“人生就像一本書,哪一個都要翻到最后一頁,有的畫上的是句號,有的畫的是省略號,人生除死,無大事,什么名啊利啊,都是過眼煙云。”
老父親生前的一段話,是通透的,也是一種直面死亡的態(tài)度,最終三哥也是秉承了。
3、最后是家庭倫理觀。
三哥就是成年版的小文,而小文就是童年版的三哥。
三哥出生于殯葬世家,二哥的意外離世,給整個家庭的打擊是巨大的,為此三哥變?nèi)?,這是老一輩對兒女的一種希冀,所期盼的不過是健康成長,當然,三哥也為此與父親之間的隔閡越積越深,直到老父親生命最后,父子之間的關系才緩和。
影片中父與子之間的矛盾沖突,無疑是中國傳統(tǒng)家庭中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

另外就是小文遭遇拋棄,上演了無人撫養(yǎng)的尷尬局面,這其實在張子楓的《我的姐姐》中也是進行了揭示和表達,雖然是人情社會,但更是利益社會,即使有著血緣關系的親情,在利益面前也是不堪一擊的。
而小文的最終結(jié)果是生母與養(yǎng)父之間的一種共存,當然這是一種理想化的表達和呈現(xiàn),但是就如導演所說不能用傳統(tǒng)邏輯去看待這件事,這是傳統(tǒng)家庭倫理觀的重塑。

《人生大事》最為關鍵的還離不開所有演員的精彩演繹,不管是大膽突破自我的朱一龍,還有小演員楊恩又,以及其他實力派配角,而整部影片呈現(xiàn)出來的煙火氣更是濃厚,一下子將觀眾帶入到現(xiàn)實,加上情感的濃烈表達,最終力挽狂瀾,提振了整個影史,持續(xù)逆跌,創(chuàng)造了春節(jié)檔之后國產(chǎn)片的票房新紀錄。
隨著后續(xù)票房不斷增長,躋身年度國產(chǎn)影片票房榜TOP5不成問題,這無疑是國產(chǎn)影片的又一次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