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一個處處講斗爭的環境下,很多事都是魔幻的。
比如,胡錫進成了公知,張學友成了“港獨”。
7月1號,是香港回歸25周年的大日子,作為“四大天王”之一的張學友也是出鏡說了一些感慨。
面對采訪,他說自己在香港生活了25周年,經歷了不少事情,高高低低,起起伏伏。
但自己仍舊相信這個城市,也希望這個城市會變得更好。
末了,他說了一句“香港加油”。
很正常的一段采訪,自己祝福自己的城市。
但!
你永遠想不到這屆小粉紅的腦補能力有多強大。
他們說,他全程不提“回歸”和“祖國”,就是別有用心。
采訪視頻發出后,小粉紅立即展開攻勢,紛紛吐槽他不夠愛國。
還有的角度更刁鉆,說從沒見他捐過款。
難道不賣力歌頌,都是一種罪過嗎。
總之,好端端的一個祝福視頻,被扣上了各種帽子。
后來,這個視頻就被官方刪除了。
這屆藝人真的太難了,不僅經常參加文藝座談會,匯報思想,還要時刻謹言慎行,防止被人扣政治帽子。
今天呢,張學友也是坐不住了,發表了一個回應,說明了自己的初衷:
“本人覺得我是一個愛國家、愛香港的中國人。我聽過北京加油、上海加油、但香港加油卻因為一些犯了錯誤的人用過,變成了愛國不愛國的標桿,成為了禁語,我個人無法理解。本人身為中國人,會繼續努力在大家的監督下做一個好人,一個好歌手。”
文末,還特地用了“蟻民”二字來形容自己。
可以說求生欲十分強烈。
不求生不行啊,還記得今年5月中旬,洪金寶的兒子洪天明只因說了一句“我是香港人”,就遭到了很多網暴,一度登上熱搜。
“珠玉在前”,天王竟然還重蹈覆轍,只能說建議以后加強學習,每天逛逛某音,某博,及時了解這屆粉紅的G點和腦回路。
畢竟香港房價不便宜,天王的家里,也塞不下那么多的帽子。
02
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扣“不愛國”和類似“漢奸”之類的帽子?
其實,這離不開這幾年的流量激勵。
自咪蒙垮掉后,某克文、某司馬、某留學生等媒體接過前輩的大旗,開啟了媒體愛國流量的新時代。
不同的是,咪蒙制造的是男女對立,而他們制造的則是愛國對立。
凡是他們認同的愛國,就是愛國,凡是不符合他們那套標準的,就變成了“恨國黨”,“帶路黨”。
他們的那套標準是:
不能說中國的不好,不能說中國的問題,只能說外國的不好,只能說外國的問題。
眼見愛國生意越做越大,很多媒體也是轉向跟風,恰起了愛國流量。
畢竟模仿是生意人的基本模式,不會創作,抄作業還不會嗎?
深圳水果店攤主黃生,搞了個“黃生看金融”,每天一篇震驚,不是美國炸了,就是英國完了。
數百萬的粉絲每天看得樂呵呵的,樂完之后還為了他的愛國情懷,買了一波理財產品。
最后,黃生進去了,這些粉絲的錢也清零了,共青團還發文警惕“愛國流量”了。
但是,這股風氣還是停不下來。
為什么呢?
因為市場還是在獎勵這種機制。
搞愛國流量,能吸收廣大的下沉市場用戶,能恰到飯,能安全接廣告,哪怕是盧某文為本拉登翻案,也秋毫無損。
但另一方面,非愛國流量的風險越來越高。傳統公知幾乎被全面打倒,最后內卷到胡錫進都成了公知。
作為百花齊放的大學,也是各種學生舉報老師上課“夾帶私貨”,搞得人心惶惶。
那么作為普通生意人,自然就不得不做選擇——你不為愛國買單,就要被市場埋葬。
而當絕大多數的自媒體都在搞愛國流量,那么越來越多的網友也自然接受了那套“不歌頌,即漢奸”,“一批評,就賣國”的邏輯。
所以,哪怕張學友僅僅是說了句“香港加油”,就慘遭批斗。
03
這種風氣當然是危險的。
“別有用心”、“漢奸”、“賣國賊”,都是50年前的那場浩劫中高頻亮相的詞匯。
甚至可以說是遺風未散,卷土重來。
再把眼光放到中國的歷史上看,你會發現,那些玩弄愛國流量的人,基本上都是禍國殃民的罪惡種子。
趙高是最愛大秦的人,然后,他用愛國的帽子把蒙恬、李斯弄死了。
楊國忠是最愛大唐的人,然后,他用愛國的帽子把玄宗身邊僅有的幾個忠臣弄死了。
秦檜是最愛大宋的人,然后,他用愛國的帽子把岳飛弄死了。
當年皇太極屢攻大明而不下,最后想到的主意就是在北京到處散播袁崇煥不愛國的帽子。
以至于崇禎認為袁崇煥收了后金的50w,將他凌遲處死。
袁崇煥一死,金兵入關,崇禎吊死在煤山上。
歷史是個好東西,歷史一再證明,那些壟斷了愛國話語權和流量的人,那些最愛給別人扣帽子的人,就是毒害國家最為深的人。
但可悲的地方就在于,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大奸似忠,大偽似真。
曾幾何時,中國慈善界的半邊天都是由壞人撐起來的:丁書苗、禹晉永、樓忠福、劉漢……
現在,我再看看中國愛國界的半邊天…….他們總是熱淚盈眶,情緒激昂每天對著美帝說要開戰,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卻對身邊的罪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他們只有在安全的時候才是勇敢的,在免費的時候才是慷慨的,在淺薄的時候才是動情的!
而當愛國成為一門生意,甚至成為可以弄死人的罪名,那么愛國就沒有任何真誠可言了。
有的只是恐懼、謊言、還有求生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