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刀貳
1990年1月1日,這個本該舉家歡慶的日子,香港富豪李嘉誠的家中卻傳出了噩耗。
這一天,他的原配妻子莊明月在家中猝死。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發了大眾的猜想。
隨后,李家傳出消息稱莊明月是因為突發心臟病身亡,但有報道引述當時警方電臺紀錄,指莊月明因服用過量藥物致死。
從那之后,有關于莊明月的死亡真相變成了一個謎團。
外界的紛擾與大眾不間歇的剖析真相,最終得出莊明月很有可能是自殺。
因為在香港資深媒體人劉山所撰寫的《神話背后——李澤楷》一書中提到:
步入晚年的莊明月長期抑郁,只能靠給兒子李澤楷打電話排解情緒。
身價千億、膝下有子、生活美滿,莊明月又因何會抑郁?
原來一直自稱情深義重的李嘉誠,也在妻子的眼皮子底下與女星親密來往。
在莊明月死后,李嘉誠對外宣稱要選一處上好的墓地來葬送她。
李嘉誠為這處墓地取名“明月樓”,面積極廣、裝飾豪華,
但沒成想,“明月樓”被大眾懷疑暗藏玄機,用盡風水之道,只為庇護子孫后代。
生前為李氏家族操持一生,死后還要被百般算計?
這番操作,讓看客也不禁感慨:富豪的世界沒有愛情,只有利益。
李嘉誠尚且如此,哪知他與莊明月的兒子李澤楷更是風中浪子。
果然,富豪多情,也絕情。
一、
“富商多賺亂世錢”,這句話放在李嘉誠身上同樣合適。
因為他就出生在動蕩不平的年代。
1928年,李嘉誠出生在廣東潮州一位先生家中。
自打他5歲起,父親就開始教他讀書認字,熟讀百詩。
如果按這個形式走下去,李嘉誠很有可能也會走向父親的老路。
可奈何,時局動蕩、戰火紛飛。
縱然李嘉誠有滔天的抱負,也在此刻無能為力。
為了躲避動蕩的生活,一家人只能前往香港投靠親戚,指望謀一條生路。
這個親戚不是別人,而是李嘉誠的舅舅莊靜庵。
那時,莊靜庵已經算得上是香港的成功人士。
不僅有自己的經營之道,還將鐘表鋪子開成了中南鐘表公司,名震香港,
又被人稱為“鐘表大王”。
只不過,李嘉誠一家趕來時,莊靜庵還在苦苦經營,名聲尚且差了幾分。
但對比于兩家的處境,莊靜庵不知要好了多少倍。
有了名門貴戚,李嘉誠一家算是穩定下來。
但哪知李父思家心切,郁郁不得志,最終手一撒,離開了人世。
彼時,李嘉誠只有14歲,生活的重擔就全部壓在了他的肩膀上。
為了承擔長子的責任,李嘉誠無奈之下跑到舅舅的公司打工,做起了打雜工。
可誰知,李嘉誠偏偏又練出兩個本領:
對財報、公司的數據過目不忘;
自己能讓身邊的人感到舒服。
雖然這都是他自稱的優點,但不得不說,這兩個優點的真實性還是有幾分準確的。
在李嘉誠的一生中,他當過打雜工、銷售、總經理和老板。
但在李嘉誠擔任銷售時,他便能為了一單生意,陪著一位老太太整日澆花,
最終靠著自己獨特的經營之道,拿下了這單生意。
而他的優點也不僅僅被那位老太太看重,
最重要的,是他的表妹莊明月。
在誰都沒有看清楚李嘉誠的潛力時,莊明月卻摸透了。
一個是寄人籬下的打雜學徒,一個是走向豪門的貴女,
可哪知,兩人的相遇竟然點燃了愛火,而整個故事都在朝不可預知的方向走去。
那時,莊明月還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前半生輝煌明耀,后半生凄慘無比。
二、
年輕時期的李嘉誠,身材高大、模樣帥氣,并且十分聰明。
這樣的人物,自然讓久居閨房的莊明月動了心。
同樣是花一樣的年紀,在荷爾蒙的運作下,兩人悄悄談起了戀愛。
時間來到他17歲這一年,已經干了三年打雜工的李嘉誠,在公司里升職了。
但這樣的處境卻不能滿足他的胃口。
眼看著表妹身邊圍滿了富家子弟,李嘉誠想要成功的心越加急切。
于是,他從舅舅的公司內辭了職,跑到五金店做銷售。
在那里,他練就了能言會道的本領。
可做來做去,他還是覺得不夠,不想寄人籬下的他決定自己當老板。
于是,在莊明月的游說下,莊靜庵愿意出資幫助李嘉誠。
那是1956年的一天,莊靜庵與李嘉誠站在維多利亞港的邊上,
當莊靜庵問到他想要開什么場子時,李嘉誠毫不猶豫地開口:塑膠廠。
隨后又加了一句:“長江塑膠廠”。
那時,連莊靜庵都不知“長江”取自何意,直到多年后李嘉誠功成名就,才將寓意娓娓道來:
“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里。”
那時,屬于李嘉誠的故事浩然開篇,影響千萬人的首富也在這里定下了心愿。
于是,靠著長江塑膠廠和塑膠市場,他賺得盆滿缽滿。
但想要開辟一番新天地,只靠自己是遠遠不夠的。
于是,莊明月再度閃亮登場。
別看她是嬌生慣養的貴女,但莊明月卻很有實力。
不但精通英語和日語,還對投資之道很有研究。
可以說,李嘉誠的勛章上,有一半來自于莊明月的努力。
為了讓李嘉誠成功,莊明月出錢又出力,
不僅變賣首飾為他投資,還教導李嘉誠學習英語,幫他打開了外資這把鑰匙。
從那之后,李嘉誠算是又打開了一扇逆天改命的大門。
1958年,這一年李嘉誠30歲,邁向了而立之年。
他也終于站在了世界的肩膀上,成為了聞名于世的“塑料大王”。
不僅如此,他還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成為了百萬富翁。
那一年,他笑得春風得意,在他心里,日后能賺夠3000萬就是他的終生目標。
可偏偏一位算命先生,再次將他的人生推向了下一個高潮。
三、
剛剛跨上一個階級的李嘉誠,身邊并不缺來來往往的貴賓,
他樂得接受,也愿意隨他們交談一二,絕不放過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
哪知,偶然的一天,號稱“白龍王”的風水大師陳伯找上了他,
給他留下了一句話:“你財庫不平,三千萬只是九牛一毛,日后必成大器。”
這句話讓李嘉誠很是激動,也是從那時開始,李嘉誠對于“風水”便尤其偏愛。
為了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李嘉誠學著霍英東等人的步伐,走進了房地產的地界,準備狠狠賺上一筆。
恰在這時,莊明月的身影再度擠進了李嘉誠的世界。
多年的情深意重讓兩人萌生了結婚的想法,
那時的李嘉誠以為,如今的自己已經有資格成為舅舅的女婿,但偏偏莊靜庵還是看不上他。
為愛情蒙蔽雙眼的莊明月,一氣之下威脅父親,如果不答應就要“斷絕父女關系”。
此般狀況讓莊靜庵痛心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那一年,35歲的李嘉誠迎娶31歲的莊明月,為了向天下昭告自己的情誼,
李嘉誠斥巨資買下了極佳的深水灣道79號,位于山頂,風光極好。
兩人共筑愛巢,十分的美滿和愜意。
在婚后的第二年,莊明月為李嘉誠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李澤鉅,又過兩年小兒子李澤楷出生。
從那時,莊明月在家中相夫教子,而李嘉誠在外大殺四方。
1972年,李嘉誠就乘著香港股市,身價一番百倍,并將長江實業接連在英國與加拿大上市,
彼時的他距離首富更進一步,
而莊明月也開始涉身長江實業,成為了管理者,只為丈夫的事業能夠一帆風順。
但如此聰慧的她,當然知道“男人有錢就變壞”的道理,
于是,她與李嘉誠約法三章:“縱使在外多聰明,都不要將女人帶回家里。”
于是,一致對外的夫妻二人,勢必要將李氏家族發揚光大。
1978年,李嘉誠與船王包玉剛因收到洋人資產一戰,徹底打響了名聲,
不僅成為香港杰出代表,還在國慶節那天,登上了長城。
于是,頗有眼光的李嘉誠又將目光頂上了內地房地產。
在一通開疆擴土后,58歲的李嘉誠赫然成為香港首富。
那一年,不僅是他身心倍舒,就連風水師陳伯也為自己的“預言”沾沾自喜。
從那之后,李嘉誠蟬聯香港首富多年,風頭無兩。
而莊明月也帶著兩個兒子健康長大,準備接受父親的“商業帝國”。
1989年,名氣火遍世界的李嘉誠獲得了英國女王的認可,佩戴上了頒發的CBE勛章。
一時之間,再上高潮的李嘉誠,無疑有點飄飄然。
這一年的最后一天,李嘉誠帶著莊明月參加了迎新年宴會。
兩人坐在席中,開懷大笑,好不讓人羨慕。
只是誰都沒想到,當鐘聲敲響后,莊明月卻在家中離奇死亡,而她的死因直到現在都還是個謎一樣。
有人傳言莊明月長期抑郁,而李嘉誠在那一晚又違背約定,將女星帶回了家中,
而莊明月正是因此,吞藥自殺。
但一切傳聞,都沒有得到李家的回答。
反而她的去世,又讓李嘉誠在“風水”上大做文章。
四、
在莊明月的葬禮上,李嘉誠發誓絕不再娶,并以亡妻的名字在香港大學內捐贈了一棟樓。
如此看來,伉儷情深,而李嘉誠的愛妻名聲一番遠揚。
可正是這棟樓才是讓外界議論紛紛的存在。
這處面積極為曠闊、內飾豪華的大樓,外形卻被大眾認為形似“棺材”,
并且樓內的樓梯只安裝了上行電梯,下行卻沒有。
而莊明月晚年也一直靠輪椅度日。
并且在大樓正門玻璃上,裝飾物更形似“銅錢劍”,
幾個令人議論紛紛的地標物,加上李嘉誠沉迷“風水”的特點,
很難想象,這處莊明月大樓的真正意義。
而這還不是李嘉誠的絕情之處。
在莊明月去世后,李嘉誠發誓不娶,營造“絕世好男人”的形象。
可另一邊,他卻與比自己小33歲的紅顏知己周凱旋牽手逛街。
如此種種,不僅讓外人感嘆無情,也讓小兒子李澤楷心生不滿,父子倆的感情一直是個謎。
但或許商人的絕情與多情會遺傳,不僅李嘉誠如此,李澤楷更是青出于藍勝于藍。
五、
被稱為“小超人”的李澤楷,不僅事業上高出哥哥李澤鉅一頭,
就連情史也比哥哥要“出色很多”。
作為“首富之子”,李澤楷的身邊并不缺年輕貌美的女人,
但相比于父親與哥哥的謹慎,李澤楷卻在情史上遍地開花。
多任女友,越換越年輕,還因與梁洛施的故事成為了市井之談。
雖然沒能結婚,但梁洛施卻生下了可以拿住李澤楷命脈的兒子,
加上李嘉誠重視家族發展,梁洛施更是穩穩拿住了父子倆,
雖然李澤楷繼續風流人間,但卻不影響梁洛施富足的過完后半生。
操勞半生,也為兒子鋪墊半生的莊明月,怎么都沒想到,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竟會如此。
如今,李澤鉅兒女成群,但李澤楷卻孤身一人,李氏家族依舊光輝顯耀。
95歲的李嘉誠雖隱退幕后,可依舊把持著家族的命脈興衰,
前半生倉惶,后半生富貴,極少人能夠有機會體會李嘉誠的人生起落,
而唯一與之共進退的莊明月,也在富商的無情中,悲痛離世。
或許,在豪華的深水灣道別墅中,令人感動的情誼早已不在,
取而代之的卻是利益至上的灰色地帶。
雖然直到如今,李嘉誠還會帶著一家人祭奠莊明月,
但誰又知,他心中的情誼又剩了幾分?
那些藏在豪門地下的秘密,又究竟有多少呢?
看完記得關注@文刀貳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