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改編自安徒生童話《小美人魚》的真人大電影,自從選角以來,就飽受爭議。
而隨著電影上映的檔期臨近,很多宣發也是緊隨而來。
然而,作為主演“小美人魚”的哈雷貝利卻透露,自己在內部觀影會的時候。
看著大屏幕上身影靈動的自己,感覺到十分震撼。

就像是一場夢,即使醒來了,也依然如此。
甚至一度落淚,控制不住情緒,哭了出來。
這也是電影宣傳的常規操作了,讓主演出來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不僅可以吸引觀眾的注意,也能夠讓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更加地投入情感。
同時。

也能夠讓明星演員的粉絲觀眾,能夠了解,演員在出演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
只是,哈雷貝利的這次說法,卻是引來了不少的嘲諷。
有人認為,在這次的內部試映會之后,也許是她察覺到了,以后這種“正確”的機會,可能不太會輪得到她了。

好萊塢電影在上映前,基本上都會有內部試映會。
一來,是為了檢驗電影的完成度,是否需要改進不拍等等工作。
二來,因為內部試映會的封閉性,也能夠讓主創人員,能夠更好地貼近觀眾。
在封閉的影院之中,電影主創人員能夠直接看到觀眾對于某個情節的反應。
反應良好,則情節可以保留。
若是反應不好,那么主創人員也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來進行適當的調整。

比如《復仇者聯盟4》之中那段著名的“美國隊長翹臀”。
原本導演想刪除的。
因為在導演的設想之中,這個“翹臀”的梗意義不大,在《終局之戰》的氛圍之中顯得有些突兀。
但是在內部試映會之中,有這段跟沒這段,觀眾反應差距較大,觀眾也普遍比較認可這個橋段。
經過考慮之后,才又將這段“翹臀”納入到正片之中。

而哈雷貝利的這次的內部試映會,除了哈雷貝利的說法之外,其實還有著不少的爭議說了出來。
比如,一些好萊塢影評人,表示不太看好這部電影。
認為這部《小美人魚》電影雖然針對性地面向某些群體,做出了“大膽并且顛覆”的改編。
但也依然掩蓋不了,作為一部童話電影,在敘事情節上的薄弱。
甚至為了迎合某些群體的審美,在電影之中做出來的改編,完全無法做到賞心悅目。
與童話故事所倡導的“真善美”完全背離。

言外之意,懂得都懂。
這些影評人所說的某些群體,以及某些群體的審美,事實上也正是好萊塢目前飽受爭議的一個議題。
由于好萊塢社會的特殊性,尤其是在一些“運動”過后。
使得好萊塢資本“焦頭爛額”。
因為這種運動的性質以及思想,基本上就是“非A即B”的二極管思維。

不跟我一個想法,那就是歧視!
再加上好萊塢其他電影公司拍出來的一些“迎合”作品,比如《黑豹》也確確實實讓很多人看到了這其中所蘊涵的市場。
于是,就有了好萊塢電影“黑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
畢竟,對于好萊塢資本而言,都是賺錢。
拍電影不是目的,賺錢才是目的,至于拍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賺到錢。

尤其是黑人演員,在好萊塢基本上是沒有太大的議價權。
像雷費舍,這個在《正義聯盟》之后,想要乘著這股東風,跟華納商議要增加自己的片酬。
但華納也不是傻子。
合約之前就簽好了,片酬之前也談好了。
現在想要加價?不可能!
于是雙方鬧出了很大的輿論風波,最后的結果就是華納取消了《鋼骨》的這部電影,跟雷費舍的合作也沒有了。

而雷費舍不僅沒有提高自己的片酬,就連自己在好萊塢唯一一個商業大IP都丟掉了。
由此可見,雖然黑人演員的“出鏡率”提高了。
但是在議價權上面,卻依然沒有太大的話語權。
這對于好萊塢資本而言,簡直就是減少制作成本的利器。
票房穩定了,成本卻降低了,也就意味著利潤增大了。
這也是很多好萊塢片商愿意迎合這股“正確”風潮的原因之一,畢竟“用完就扔”的演員,自然也就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因而,哈利貝爾的哭泣被人嘲諷,也是不無道理。
畢竟對于哈雷貝利而言,下一次能夠再有這么好的運氣,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得償所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