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是沒有辦法才從事物質生產這種倒霉的事情,他總是希望有更快更輕松的賺錢手段…
——馬克思《資本論》
一
2006年,寧浩徘徊在職業生涯的十字路口。
站在三十歲的邊緣,他拍過MV,一口氣賺過幾十萬,又一口氣賠了幾十萬,導過兩部胎死腹中的電影,有點不想干了。
但是不斷有投資方找他,希望他繼續干下去。
“又要老子干,又不給老子錢。我對這個事情好像沒那么有興趣了。”
找上門的投資人里,有劉德華。
寧浩也沒當回事,因為劉德華答應給的錢最少。
但是,談來談去,劉德華一句話打動了寧浩:
“錢我給你,拍什么你自己定。”
劉德華的300萬很快就到賬。
拿了錢,寧浩打了個電話給管虎,管虎拍拍身邊小弟的肩膀,“哎,有個戲,方言的,酬勞一萬,我推你過去。”
寧浩還給陶虹老師發了個郵件,詢問有沒有可能請陶老師客串一把。
陶虹和她老公共用一個郵箱,她老公橫插一腳主動回復說:“本子這么好,不給錢我也去。”
至此,黃渤、徐崢、寧浩順利會師。
電影用44天拍成,片子剪完后,寧浩已經彈盡糧絕,他把自己的小身家也都搭了進去,
“我已經對得起劉德華了,拍完就轉行算了。”
對于發行,他不抱任何期望。
誰知一天晚上,一個電話打進來:
“你好,我是中影韓三平,你的片子非常好,中影決定發行。”
劉德華受邀參加試映,看完之后老劉滿面春風:
“就像你被父母安排去相親,進去一看坐著的是全智賢。”
2006年《瘋狂的石頭》引爆全國,拿下2000多萬票房,寧浩一夜成名,高架橋上還跑出了日后的國民影帝黃渤,百億俱樂部導演徐崢。
那年,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票房2.9億,劉德華本人的《墨攻》票房6800萬,國產商業電影在爆發前夜,文藝男青年們明白自己距離大導演還差幾十個身位。
他們肯定想過自己也許能有名垂影史的一天,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么快!
二
講道理,徐崢本是一枚妥妥的文藝男青年。
上大學時,頭發還很濃密的徐崢一直沉浸在話劇的世界里。
他熱愛先鋒話劇,專注于藝術表達,只用兩年就拿到了白玉蘭獎,是上海文藝青年領軍人物。
當時徐崢演一場話劇,200塊。
他有個叫做李冰冰的學妹,拍廣告的報價已經是20萬,徐崢可能不知道。
1998年,徐崢主導了一個實驗話劇《擁擠》,觀眾買票來看發現就是徐崢一個人在臺上坐了40分鐘,氣壞了,記者也聯系徐崢要求采訪他的心路歷程。
一開始徐崢滿心才情,和看不懂的觀眾吵架,后來話劇團效益越來越差,徐崢快吃不上飯了,他這才發現,夢想是要扎根于物質基礎的。
2000年,徐崢剃了頭去演《春光燦爛豬八戒》,戲火了,媳婦也有了,頭發卻再也沒有長回來。
那一年,王寶強離開少林寺去當北漂群演。
他和其他5個人租住一個大院,一個月120塊。
全部人共用一個傳呼機,跑劇組沒戲時就去工地當苦力,這種朝不保夕的生活,他熬了兩年。
兩年后,馮小剛找他拍《天下無賊》,問他:“有沒有四個月檔期?”
王寶強說:“別說四個月,一年都行。”
《天下無賊》上映后,導演康洪雷到處找人出演許三多。
徐帆聯系康導,“您看看《天下無賊》里那個傻根的演員合不合適?”
劇本送到了王寶強手里,王寶強看了三天哭了三天。
康洪雷看著王寶強陷入沉思,“這就是許三多本人,甚至不用演。”
在《士兵突擊》劇組,王寶強和飾演成才的陳思誠相識,沒錯,多年后,他們將會發展出“唐探宇宙”,王寶強還會和徐崢黃渤入局“囧系列”,獲取財富密碼,每個人手上都擺弄著數十億的項目,翻云覆雨。
這里只需要再拉上一條線…
三
這條線要追溯到1996年。
1996年,張藝謀拍《有話好好說》遇到資金方面的困難。
彼時,市場對于演員的認可度高于導演,那個時候張藝謀和鞏俐剛剛分手,他失去了金字招牌。
當時,張藝謀和張偉平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看到張藝謀每天為了資金發愁,張偉平打算拔刀相助。
他原本是做地產生意的,有兩個樓盤在籌備,發現哥們兒遇到了困難,張偉平給國師透底:
“實在不行我來投,不會袖手旁觀的。”
張藝謀說,“真的?”
“真的,再過一個星期還是沒錢,你來找我。”
一個星期后,張藝謀打電話給張偉平,“你說的那個事,還算數嗎?”
《有話好好說》張偉平投了2800萬。
到了發行的時候,一個叫董平的人出現,他當時的發行公司在國內算是規模最大的,于是張偉平把片子國內外的發行權都賣給了董平,共計270萬美金。
那年,《有話好好說》國內賣了3000多萬,是年度票房冠軍,董平卻一直沒付款。
張偉平不愿意為了錢和董平打官司,主要也是考慮張藝謀的聲譽,這270萬美金的虧他就自己咽下了。
這也為之后“新畫面”開張,二張合作埋下了雷,但是,我們主要講這個沒付款的董平。
他是何方神圣?
董平說:“其實我沒什么背景。”
但是,馬克思主義教導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坊間傳聞,王中軍認識馮小剛,是董平牽線,董平買了《有話好好說》之后,又投了姜文的《鬼子來了》,姜文拍戲從來不講究預算,隨隨便便就超支30%,把董平氣的拍桌子:
“姜文對電影太在乎了。
越在乎就越講究,越講究就拍得越少拍得越慢,拍得越少就越懼怕市場,懼怕別人看不懂。
這就好比一個姑娘,上床上得太少,所以老是在顫抖。”
董平是老手。
在姜文這里輸掉的只好從別的地方補回來。
中國電影商業化這些年,排得上號的大片背后,幾乎都有董平的身影。
《荊軻刺秦王》董平發行的,《臥虎藏龍》董平聯合監制的,顧長衛拍《孔雀》的錢,董平投的。
他手眼通天,周星馳拍戲從來都很慢,董平竟然讓他簽下了“七年五部”的合約,把星爺逼得夜不能寐。
王家衛,陳可辛都不是好對付的人,面對董平,他們都變得好相處了起來。
在圈內這些年,江湖上稱董平“文化局第一殼王”。
董平1996年成立華億影視,2000年和北大青鳥一起組北大華億,2003年又變成保利華億,2005年香港上市公司友利控股收購保利華億50%股份。
2008年,董平將自己的股份變現2.28億,退出華億。
這是第一殼。
2009年,董平將手頭的影視業務轉入一家叫做“上聯水泥”的香港上市公司,之后將這家公司更名“文化中國”。
6年后,阿里以62億的高價收購“文化中國”60%的股份,變身為“阿里影業”。
這是第二殼。
說起來短短幾句話,中間有多少盤根錯節,你懂的。
而且,董平不做對賭。
那么,他是如何將這些關系網牢牢栓緊的?
咱們且看下去。
四
寧浩,黃渤,徐崢,寶強,這幾年里各有際遇。
徐崢遇上王寶強,是拍《人在囧途》,故事的背景是內地春運,導演葉偉民是香港人,他哪里懂春運的點在哪里!
拍戲現場,經常看見徐崢在給演員講戲。
戲拍完了,徐崢和王寶強想,我們為啥不能自己拍一部?《囧途2》?
還是苦于沒資金。
關鍵時候是劉儀偉給徐崢指路,他去找了光線傳媒的老大,徐崢幾乎在王總面前演了整部電影,最后到手3000萬投資。
黃渤,徐崢,王寶強拉著人馬就到了泰國,后來你也知道了,《泰囧》票房12億。
《泰囧》上映那年,寧浩的《黃金大劫案》也上了,票房很不理想。
于是,寧浩又開始籌備《心花路放》。
《心花路放》兩家出品方,一個寧浩的“壞猴子”,一個“黃渤工作室”。
黃渤那兩年其實很忙,《泰囧》他也投了錢,但是膽子小,投少了,徐崢更氣,12億票房,他只拿到導演紅包4000萬。
徐崢要拍《港囧》,這次用自己的公司“真樂道”投資,再也不為他人做嫁衣!
在這個暗潮涌動的關頭,董平出現了。
他做了這么幾件事:
第一:帶著徐崢,寧浩認購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的股份,成為三大股東,之后將其改名“歡喜傳媒”。
第二:“文化中國”收購“北京逆光順影”,黃渤有“逆光順影”44%的股份,之后,阿里收購“文化中國”,黃渤就順勢成了阿里影業股東。
第三:徐崢的《港囧》利潤在上映前就以1.5億保底賣給了“歡喜傳媒”,賣家是“真樂道”,買家是“歡喜傳媒”。
看上去合理的操作,其實是徐崢左手倒右手。
但這么一倒手,所謂利潤變成了實際的數字,之后如果票房爆了,股價大漲股東還能再賺錢變成更大的數字。
就問你怕不怕!
那么,游戲玩的這么溜,歡喜傳媒這些年為何巨虧20億呢?
五
“歡喜傳媒”成立至今7年了。
中間疫情就有三年,這三年來,因為疫情世界發生了多少改變不需要小編再一一盡述。
而為了布這個歡喜局,董平鋪了個大攤子。
比如簽約王家衛,要求是拍一部一共18集的網劇,合同規定王家衛的義務是“至少導演一集”。
為了這一集,歡喜給王家衛上億股權,并且承諾會為這個網劇投資至少3.6億。
歡喜傳媒旗下,有王家衛,陳可辛,張一白,張藝謀,寧浩,徐崢六張王牌。
可是這幾位爺,這兩年都沒拿出什么貨來。
再加上董平的賺錢方式——要把一個IP吃透。
從《人在囧途》到《泰囧》,《港囧》,《囧媽》,觀眾已經是看見囧字就有點怕了。
再加上這兩年艱難的生活,面對黑色幽默,有點笑不出來了。
就像徐磊導演說的那段話:
“在這個局面下抱怨電影行業受到的沖擊,有點像祥林嫂,徒勞而招人厭煩。
而電影本身的處境則越來越像孔乙己——它是這樣的使人快活,但是沒有它,人們也便這樣過。”
電影曾經很重要,在順風順水的時候,我們能夠接受電影的一切冒險較量,浮夸嘲諷,可是,當生活面臨更大的挑戰時,看電影,顯得不合時宜了起來。
再加上娛樂圈明星的頻頻爆雷,屈指一算,王家衛拍一集電視劇就可以拿一億!
一個年薪15萬的普通人賺一億要600年…
我自己的人生還不夠囧嗎?我還看啥囧系列?
沒有了觀眾買單,資本運作也就失去了土壤。
玩慣了資本的操盤手們,突然就發現,東西砸在自己手里了,于是,虧損了,實名舉報了,各種幺蛾子就來了。
江山各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
或許也沒別的,只是單純的,時代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