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敢相信嗎?韓國女團T-ara首次來中國錄制春晚,隨身攜帶的居然是避孕藥。

2013年,一位自稱是T-ara粉絲的網友發文,她在安徽衛視春晚后臺撿到了偶像遺漏的小包。

出于炫耀心理,該網友擅自開包,展示自己偶像的私密物品。其中一盒寫著韓文的藥品,瞬間勾起無數粉絲好奇心。

隨后,有網友認出這是某品牌緊急避孕藥,并曬出產品相關信息輔以證明。

韓國大熱女團來華演出卻隨身攜帶避孕藥,難免不讓人多想。

在輿論的誘導下,T-ara陷入各種“潛規則”傳聞,消息傳回韓國后,她們更是淪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棒子國網友的帶動下,T-ara好不容易在中國經營的口碑也開始下滑。只不過,事實真有大家想的這么不堪嗎?

經查證,T-ara包包中的藥品,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感冒藥。只可惜,當時T-ara正處于內外交困階段,沒人相信她們是無辜的。

將時間倒回至2009年,MBK公司推出六人女子組合T-ara。

出道第一年,T-ara憑借一首《TimeToLove》橫掃各大榜單,隨后推出的《DayByDay》,更是讓她們紅遍亞洲。

當時韓國業內人士給出的最高評價是,T-ara將成為少女時代最大競爭者。

變故發生在2012年,成員劉花英在演唱會前夕扭傷腳,缺席多個舞臺。

當晚演出結束后,成員們相繼發布動態,內涵劉花英不夠敬業。作為反擊,劉花英則發布小作文,自曝遭遇隊內霸凌。

又因為劉花英是后期加入組合的新人,而人類總是傾向于同情弱者,所以大家對劉花英的話深信不疑。

此外,粉絲還找到了不少劉花英疑似被“霸凌”的證據,比如被隊友戳眼睛、暴力喂食棉花糖等。


最重要的是,MBK作為經紀公司,非但沒有第一時間出面辟謠,反倒是宣布無條件與劉花英解約,這無形中便坐實了T-ara霸凌。

總之,霸凌事件爆發后,T-ara遭遇了長達5年的網暴。只不過,誰又能想到,這起風波從頭到尾,都是劉花英自導自演的鬧劇呢?

2、劉花英隨隨便便賣個慘,T-ara便遭到了40萬韓國網友的死亡威脅。

2012年7月,T-ara霸凌前成員劉花英的消息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為了替劉花英討回公道,超過20萬韓國網友簽下請愿書,要求T-ara解散。

韓國網友還專門成立了一個T-ara黑粉陣營,成員人數超過40萬。

這些黑粉除了給T-ara寄有毒的化妝品,還將死老鼠死貓丟在她們家門口。

最可怕的是,T-ara成員樸素妍曾遭遇車禍,很長一段時間連正常發聲都成問題。

據知情人透露,這起交通事故正是黑粉一手策劃。被辱罵、被威脅、生命得不到保障,這樣的生活,T-ara過了整整五年。

2017年,劉花英受邀錄制某綜藝并舊事重提,再次哭訴自己被霸凌的悲慘經歷。

只不過,這一次劉花英沒能如愿賣慘,因為曾在T-ara任職的工作人員站出來揭發了她的真面目。

工作人員透露,劉花英才是真正的施暴方,她不僅多次聯手姐姐欺負隊內成員,還威脅隊內最小的成員李雅琳,揚言要劃花她的臉。

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工作人員發聲后,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也站出來指證劉花英的霸凌行為。

還有人透露,當年劉花英的腳傷根本不嚴重,她是為了逃避演出,才強行讓醫生給她打石膏。

又因為劉花英父親是極具話語權的國會議員,T-ara成員只能選擇默默隱忍。

如今T-ara終于沉冤得雪,但成員們因此耽誤的寶貴5年,卻再也追不回來。

3、2018年1月8日,韓團女團T-ara在線喊話王思聰,“討要”90億韓元以及4臺法拉利。

將時間倒回至2015年8月,王思聰成立經紀公司“香蕉計劃”,并和T-ARA經紀公司MBK達成合作。

按理說,王思聰和MBK合作,并不會直接與T-ARA合作。

韓媒卻爆料,王思聰為了挖T-ARA,不惜砸下90億韓元的解約金,并承諾將為每個成員配置法拉利一臺。

只不過,這些年T-ARA始終待在MBK沒有挪窩,這則傳聞最終不了了之。

2018年,T-ara與MBK的經紀約到期,并決定不再續約。

本以為雙方合作多年應該是好聚好散,MBK卻帶頭造謠T-ara與王思聰的不當關系,甚至誹謗組合成員樸孝敏曾勾搭公司高層。

消息傳出后,T-ARA被王思聰“包養”的消息一度傳得沸沸揚揚。

又因為T-ARA沒有王思聰的聯系方式,她們只能通過微博喊話維護自身利益。

至于無辜躺槍的王思聰,一句“關我鳥事”雖然不太禮貌,但也算是間接還了T-ARA的清白。

只不過,T-ARA的維權之路才剛剛開始。為了逼迫T-ARA續約,MBK在合約到期前兩天,注冊了“T-ARA”名字版權。

一旦MBK申請商標通過,也就意味著成員們在未來10年內,不能以T-ARA名義進行活動。

如果要演唱T-ARA曾發行的歌,則需要提前向MBK支付版權費。

最終雙方為了版權一事鬧上法庭,好在法院了解來龍去脈后,駁回了MBK的申請要求。

令人唏噓的是,盡管T-ARA拿回了名字版權,但這些年遭遇的一系列風波,早已讓這個女團逐漸退出主流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