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牌對王牌》這種綜藝節目,是綜藝節目中的常青樹。在綜藝走向娛樂之前,王牌的收視率和口碑一直很高。
在前六季中,《王牌對王牌》第一季口碑最低,評分6.1。雖然分數不高,但已經達到及格線以上,季后賽成績一路飆升,最高口碑達到8.5分。
然而到了現在的第七季,人們看到了焦慮的一幕。第七季在豆瓣的評分已經降到了4.3,連及格分都沒保住。
原因如下:
一是在資本的操控下,節目組植入了太多的廣告,讓觀眾越來越反感。
二、消費客人無下限,隨意編輯。就像譚松韻icon的表演,一個非常漂亮的舞蹈。結果100分鐘的節目沒有容納譚松韻的一分三十秒的舞蹈,引起了熱議。
第三,常駐嘉賓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節目之前,沈騰和賈玲一直都是搞笑演員。到了第七季,他們幾乎成了看客,有時還心不在焉。
華晨宇的演唱環節讓觀眾厭煩,但為了流量節目還是老生常談。
這些尷尬的畫面在音樂特輯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原本觀眾以為看到吉克雋逸、汪蘇瀧icon、張韶涵、之后會經歷一場音樂節,但最終卻讓我們看到了滿屏的尷尬。
不過一向以娛樂和幽默為主的王牌對王牌,現在也開起了音樂節。雖然內容質量有所提升,但卻失去了應有的節目目的,游戲環節更是枯燥無味。整個節目就像雞肋一樣。
爛字講游戲,依舊邀請外國友人參與,同樣的套路,過程中選擇英文歌曲增加難度,但汪蘇瀧依舊搶先我一步說出答案。
本來以為他是王者,沒想到最后有“中華小曲庫”之稱的汪蘇瀧只唱對了五個英文單詞,之前他努力背單詞的畫面讓人覺得有點假。
作為王牌的御用嘉賓華晨宇,再次尷尬到一個新的高度。每期節目中,無論哪位大音樂人到場,只要華晨宇一出場,都會以一句“讓我們歡迎王牌家族的音樂做華晨宇”開場。然而,他舉得越高,摔得越重。就那兩個字“走吧”“走吧”他一出來就干吼,嚇得我捂住耳朵。
當然,光線刺眼這一點,似乎也不能證明華晨宇的實力。他還想玩高難度的游戲,倒著唱“猴子”。
能倒掛著唱,唱的穩穩的,真的有點費勁,但是這種咆哮的唱功,觀眾真的很難接受。不過現場的嘉賓都挺會說話的。吹完一個彩虹屁,我也默默摘下了耳機。
但一首《齊天icon》不足以證明華晨宇的存在,于是又唱了一首《兄弟想你了》。在“花式唱法”的加持下,一首面目全非的新歌誕生了。至于失蹤的兄弟,他唱完之后就沒有了。
是寶藏男孩歌曲宋亞軒icon的串燒終于撫慰了我的耳朵。不得不說,沒有比較真的沒有傷害。
之后,最無聊的環節出現了,這也證明了王牌節目組在江郎確實已經精疲力竭了。
大聲唱了一會兒后,出現了朱軍icon和馮鞏icon聊天的鏡頭。節目組開始抄襲央視的《藝術人生icon》節目,播放嘉賓訪談。
真的,聽了宋亞軒、華晨宇、張韶涵的三個故事,我真的很感動。沈騰和賈玲在整個過程中就像是看客一樣,或許是被他們的故事所吸引,因為不想打斷別人,所以一直保持沉默。
綜上所述,如果王牌對王牌繼續下去,也許連4.3分都保不住。同時也證明了賈玲和沈騰并不能挽救口碑的下滑。如果他們不從慘痛的經歷中吸取教訓,找到突破口,這個綜藝節目最終會被觀眾拋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