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伏妖》并非網絡電影,早在1月8日就在影院上映了。但由于票房不理想,僅有306.2萬,所以在上映16天后就轉為網絡播出了。
看了一下《長安伏妖》的相關數據,在2020年12月9日到影片上映的2021年1月8日這個區間內,共有1.3萬人表示想看這部影片。從有意愿觀影的觀眾分布上來看,一線城市占比20.7%、二線城市27.5%、三線城市12.5%以及四線城市的39.3%。結合以上數據,不難得出結論,《長安伏妖》是一部不被市場期待的影片。原因也很簡單,前期宣傳不到位和缺少大牌演員的加盟。
當然了,如果影片足夠精彩,一樣可以通過口碑來吸引觀眾。但《長安伏妖》的豆瓣評分只有4.4分,已經基本上被定義為爛片了,那么《長安伏妖》到底爛在哪里了呢?可以從劇情邏輯、細節以及演員與角色的契合度三個維度上去解析:
劇情邏輯:人物的行為不合理
先說劇情邏輯,至少存在一處明顯的硬傷。那就是延東在意識清醒之后,為什么不去找長安六騎,反而單槍匹馬去見魚承恩呢?按照影片中的設定,只有延東尸體的尸毒才能讓人類妖化,因此延東此舉無異于在送人頭。即便延東事前不清楚這一點,但延東作為能夠封印妖王的大英雄,絕對不會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莽夫。既然有人敢盜取玄牝珠,就是證明會有更大的陰謀。可影片中的延東卻輕易就上了魚承恩的當,因此對于這個角色的塑造無疑是失敗的,缺乏合理的邏輯性。
其實影片中在邏輯上不合理的劇情有很多,比如說盜墓賊為什么要把玄牝珠藏進糯米團里。盜墓賊之所以盜墓就是為了錢,即便要把玄牝珠藏起來,也應該藏在自己可以找到且不容易被人發現的地方。藏在糯米團里,具體會被誰吃可就不一定了,完全脫離了盜墓賊的掌控。可以理解這些邏輯上有瑕疵的情節是為了推動之后的劇情,但如何把伏筆埋得合理,往往會決定一部影片的成敗。
細節:特效鏡頭從賣點變成了槽點
再來說細節,一般劇情邏輯上有問題的影片,細節上也很難處理好。因為相當一部分細節是服務于劇情邏輯的,沒有邏輯的細節反而會起到反效果。具體到《長安伏妖》這部影片,邏輯細節不是沒有,但有邏輯細節很少。比如李長安吃藏有玄牝珠糯米團的過程,很合理的交代了李長安為什么沒有發現自己吃的糯米團里有東西。
可也僅此而已,看過了《長安伏妖》的BD百科了。說出品方邀請了東歐、韓國以及國內八大視效團隊,用近一年時間聯合打造1300多個特效鏡頭。但所呈現出來的效果,說5毛錢過分了,但最多不能超過1元錢了。特效鏡頭的效果也屬于細節的一部分,尤其是把特效鏡頭當作賣點的影片,特效鏡頭不過關直接會拉低影片的質量。相信很多觀眾在看到《長安伏妖》特效鏡頭之后,必定會忍不住吐槽。要是知道了這樣的特效鏡頭是出自多國八大特效團隊,避免不了會各種調侃和嘲諷。
演員與角色的契合度:克拉拉演得不好、安琥與角色南轅北轍
最后說演員與角色的契合度,這一點上《長安伏妖》應該可以打90分以上了,畢竟保劍鋒、吳孟達、賈冰、遲帥、孫耀威、徐冬冬、羅家英這些演員的演技還可以。要說剩下那10分差在哪兒了,個人認為差在克拉拉和安琥的身上,但兩人的問題各有不同。
作為《長安伏妖》的女主角,克拉拉不僅演技有待提高,而且表演的方式與影片中其他演員有些格格不入。如果把影片中所有演員視作一個整體的話,克拉拉明顯游離于這個整體之外,這樣就會顯得公孫玉這個人物很突兀。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公孫玉這個人物的設定本身就過于“花瓶”了。因此演得不好有克拉拉的責任,也有劇本的問題。
至于安琥,其個人形象與所飾演的延東有些南轅北轍了。延東是能夠封印妖王的大英雄,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上來說,應該給觀眾一種英氣逼人的感覺。說白了得有強大的氣場,貌似安琥不具備這樣的氣場,也有可能是造型的原因。再加上劇本強行給延東這個角色降智了,不免會讓觀眾有這樣一種感覺,妖王當初真的是被這個貨給封印了嗎?
只能說《長安伏妖》票房慘淡是有原因的,如今觀眾的欣賞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對影視作品的需求不再僅僅是看看熱鬧而已。想要贏得觀眾的認可,還得在劇情邏輯、細節以及演員與角色的契合度上多下功夫,為了拍電影而拍電影是拍不出好電影的。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