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炳”有次接受采訪表示:當初《七十二家房客》劇組打電話找到他,希望他能夠參演。當時檔期已經排滿,但是為了致敬經典電影版的《七十二家房客》和懷念自己的恩師,他欣然接受了邀請。他電話問需要拍多少集,劇組方說:“一百二十集”,太子炳當時電話信號不太好,他這邊電話誤聽到“一拍二十集”。
直到現在《七十二家房客》的熱度不減,拍到了二千多集。太子炳一直為這次美麗的誤會而耿耿于懷,他早就希望能有更多時間過退休的生活。現在《七十二家房客》的火熱,愣是誰也想不到。
這部以民國時代為背景的短劇,真切讓觀眾感受到了當時人們生活的水深火熱。當時的社會風氣貪官污吏,官商勾結,惡霸橫行,欺壓百姓。最苦的就是善良的平民百姓,過著逆來順受的日子。《七十二家房客》形象地反映出了民國時代的混亂,人們迫切需要改變現狀的愿望。
從這部劇中,我們無時無刻都感受著舊時代的文化影子,從服裝、場所、道具到人物,都給觀眾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它填補了廣東電視劇在民國時期的文化傳承空白。相對于《外》劇緊跟時代的現代情景劇,《七十二家房客》反而不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說回“太子炳”,他真名為彭熾權,1947年9月出生在廣州,祖籍為番禺,畢業于廣東粵劇學校。六十年代初,他在廣東粵劇學校經過五年的系統學習,由于成績突出,就提前兩年畢業了,一開始就分配到了高鶴縣粵劇團。
當他剛準備在藝術的道路上大放異彩之時,文革開始了,他也被迫脫離舞臺而下鄉當知青。多年的艱苦歲月并沒有讓他改變當初的理想,勞動期間他不斷進行著藝術探索。
等到1973年文革后期,他再次重返舞臺時,他以百倍的熱情全力撲向粵劇藝術事業。由于他長久以來的勤學苦練,接觸久別的舞臺一點也不感到生疏,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讓他重新接觸舞臺如久旱逢甘雨,促進了粵劇藝術的傳播和成熟。
現在彭熾權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戲劇家協會理事、佛山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佛山市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
彭熾權已經有75歲了,在《七十二家房客》中已經超過70歲的演員還有金醫生馮剛毅、裁縫佬盧家全、雞公福林星云等,牛局長魯牛更是超過了80歲。
這些都是資深的演員前輩。可以說《七十二家房客》靠他們精堪的演技,給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文化盛宴。更有網友表示,如果他們慢慢淡出這部劇,可能他也不再看了。
彭熾權在老一輩的演員中看起來是最年輕的一個,這也更符合他在劇中太子炳的形象:肥頭大耳、白凈油頭、爆發戶式的裝扮,平時欺負街坊鄰里,一副得勢不饒人、狐假虎威的模樣。
太子炳在劇中算是吃軟飯的一個,攀上了八姑這個“遺姍”,共同擁有七十二家大院,于是他們和眾多房客之間的故事就在這里展開。作為劇中的反派角色,他是一個矛盾的角色, 當他失勢時就巴結包租婆,翅膀硬了就肆意妄為。對房客極盡苛刻剝削之事,表面上又說得自己公道講理。
當初決定接演這個角色,主要還是紀念自己的師傅。彭熾權是老版電影《七十二家房客》中“太子炳”的扮演者文覺非的徒弟。彭熾權曾演過不少反派,但像“太子炳”這樣的“衰人”,他還是頭一回演。他自己都感嘆說:“看完試片,我都呆了,真是好‘樣衰’啊!”就這樣,太子炳成為了彭熾權的一個經典角色。
看到這里,從他對自己演的“太子炳”形象的描述,我們不難看出真實生活中的彭熾權也是個性情中人。一直以來,他“太子炳”的形象早已深入觀眾的腦海,彭熾權本人生活中也是比較低調,以至于大家都對他真實的形象模糊不清。
實際上生活中的他就是個平易近人的人,心態樂觀積極。出名后的彭熾權,沒有像劇中的太子炳那樣耍大牌,出行也是簡單像平常的出行,他面對年輕粉絲也是熱情地配合拍照。沒有像一些流量明星的保安隨從一層層的包圍陣勢。
彭熾權只有一個女兒彭琳。據說她8歲時即以童星身份踏入藝術生涯,也算是一個頗有名氣的小歌手,是彭氏音樂機構金牌的聲樂教育老師,彭琳一直在幕后從事聲樂教育多年,但其實她一直都有一個歌手和演員夢。
彭琳開過多場個人演唱會。不過當歌手一直是一條艱難的路,前期的名氣很重要,最重要的還是歌曲好聽,聽眾有共鳴才好。
彭琳一直翻唱其它歌手的歌曲也不是辦法。2011年彭琳推出唱片國語專輯《米卡羅》。不過反響平平。
不過她一直聽眾父親彭熾權的教導:成名與否看機緣!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夢想。自己除了努力和堅持,剩下的就交給上天安排。相信彭琳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已經75歲的彭熾權是學習粵劇出身的,從舞臺表演磨練到現在,熟悉的觀眾都稱他為“千面老倌”。他在舞臺上可以駕馭的角色多種多樣,演出過成百上千的作品,多次受邀出國演出,受到了當地華人的歡迎和贊賞。《七十二家房客》這部劇讓年輕觀眾更加喜歡這些老一輩的粵劇名伶們,廣府文化在這里再一次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