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香港電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全年票房收入高達30多億。
這一年,周星馳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而杜琪峰導演,周星馳主演的《審死官》,更是豪取4988萬港元票房,拿下當年票房冠軍。
正因為這次成功,所以促成了杜琪峰與周星馳的第二次合作。
影片由杜琪峰執導,周星馳、梅艷芳、張曼玉、吳孟達等人主演。
1993年,周星馳這部喜劇,票房輸給好萊塢大片,是港片命運的轉折:
《濟公》丨降龍羅漢與濟顛
杜琪峰+周星馳組合,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
邵氏決定投資《濟公》這部電影,目的在于希望憑借兩人的票房號召力,能夠重振昔日雄風。
雖然片名取為“濟公”,但實際上只是借用了歷史上濟公傳說的這一人物形象,故事皆為原創。
而在風格上,以杜琪峰的宿命論為主導,穿插著周星馳的無厘頭。
只可惜,電影上映后,票房遭遇了滑鐵盧,只賣了2000多萬,成為了當年周星馳上映的所有電影中最差的一部。
后來,臺灣省片商王英祥以3000萬臺幣的價格,買了電影的發行權,結果依舊票房慘敗。
在《濟公》之后,兩人也再沒有合作過。
究其原因,無非是兩個方面:
一是兩人在電影中注入的想法太超前;二是好萊塢特效大片的崛起。
一、宿命論與無厘頭的碰撞
降龍羅漢(周星馳 飾)不滿天庭的態度,私自篡改生死簿、亂牽紅線,招來了眾仙的不滿。
玉帝為了平息眾怒,下令將降龍羅漢貶為豬狗,并且十世不得輪回。
幸虧,九重天外的觀音大士及時站出來解圍,玉帝便答應給降龍羅漢一次將功補過的機會。
只要他下凡投胎,在沒有法力的情況下,感化被老天所罰的九世乞丐、被男人欺負的九世妓女、作惡多端的九世惡人。
如果成功,那么他和眾仙的恩怨將會一筆勾銷。
降龍羅漢投胎來到了清官李茂春的家中,并成為了他們的兒子,取名為李修緣。
很快,他遇到第一個要感化的人——九世妓女小玉。
小玉從小生活在怡紅院,不知道廉恥為何物,公然在大庭廣眾之下與男子尋歡作樂。
面對圍觀群眾的謾罵與指責,李修緣便上前為她解圍。
原本,怒氣沖沖的群眾都感動得離去。
事后,小玉非常感謝李修緣,并對他漸漸產生了好感。
隨后,李修緣遇到了被九世惡人追趕的九世乞丐。
見狀,李修緣教訓了九世惡人袁霸天,希望他能夠改邪歸正,放下屠刀重新做人,卻換來了惡語相向。
袁霸天走后,李修緣又收了九世乞丐朱大常為徒,想要幫助他走出困境。
結果,朱大常的自卑心理,已經根植在骨子里,導致隨便一個人都會欺負他。
剛開始,李修緣想要強行改變三個人的命運,結果發現無補于事。
后來,他發現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結,只有徹底解開這個結,才能幫助他們找回自我。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九世乞丐朱大常最終被九世惡人袁霸天打死;
九世野雞小玉為情所困,將自己毀容;
九世惡人袁霸天最后自殺身亡。
而李修緣因擅自使用自己的金身,穿梭于陰陽界尋找乞丐朱大常的魂魄。
沒想到中了邪魔黑羅剎的奸計,金身被取走,導致黑羅剎降臨人間。
最后,李修緣為保天下蒼生,跳進了黑羅剎口中與其同歸于盡。
劇情發展到這里,看似是一個悲劇的結局,其實并不然。
朱大常在臨死之前找回自尊,再次投胎到了一個富裕的家庭,不用再做乞丐;
小玉選擇了從良,成為了當地的豆腐西施;
袁霸天因自責,所以選擇轉世做豬;
而降龍羅漢雖然肉身飛灰湮滅,卻贏得了與玉帝的賭局,又因其消滅了黑羅剎,阻止人間的一場浩劫,被封為降龍尊者。
二、《濟公》為什么會失???
整部電影看起來,單論故事可謂是妙趣橫生,充滿哲理。
但是從某種角度來看,周星馳和杜琪峰的風格,其實不是特別的搭。
就拿杜琪峰來說,配上周星馳的無厘頭,使得《濟公》不如《大塊頭有大智慧》那么嚴肅。
又或者是站在周星馳這邊,有了宿命論,《濟公》又不如《唐伯虎點秋香》搞笑得那么純粹。
所以,周星馳從此就開始專注自己的風格。
而周星馳飾演的濟公,也不符合觀眾心中的標準。
首先年齡上就不相符,其次形象過于顛覆,披頭散發反而不像濟公,更像蘇乞兒。
而對于“濟公”,我們首先會想到游本昌,這個人物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雖說香港和臺灣沒有看過《濟公游記》,但是畫像上的濟公形象,其實跟這個版本大同小異。
在1993年,《濟公》在臺灣省上映后,沒有收到很大的反響。
最關鍵的因素,并不是《濟公》拍得不夠好,而是好萊塢大片對亞洲電影市場的沖擊。
《侏羅紀公園》的誕生,引發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甚至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觀眾的“口味”。
毫無疑問,《濟公》的票房慘敗,是港片沒落的一個縮影。
隨著時間的推移,香港電影對整個市場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好萊塢順勢開始進入了電腦特效時代,真正成為了電影人的夢工廠。
28年前,只因想法太超前,周星馳這部喜劇,票房輸給了好萊塢大片。
雖說《濟公》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就電影本身來說,仍然還有很多可取之處。
杜琪峰流暢的導演手法,程小東對神怪武打動作的處理,星爺和老搭檔吳孟達的默契配合,以及張曼玉艷壓群芳的表演……
恍如隔世,但一切又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