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論音娛
今天凌晨時分,林俊杰新歌正式上線,繼周杰倫與方文山合作的新歌后,這首歌曲同樣也是一首與方文山合作的曲子。然后鑒于兩家部分激進粉絲的緣故,關(guān)系似乎不太好,所以我這個雙粉……本篇文章主要分析VOCAL,除了開頭這個方文山這個點,后面并不會和周杰倫新歌做對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林俊杰-《將故事寫成我們》,說說我的看法吧!

這首歌曲相較于早前的《STW》、《我們很好》……這里比較主觀,應(yīng)該是我實際上還是比較俗氣,更喜歡比較常見的流行情歌,所以覺得這首歌曲會更好一些。當然,相較于《對的時間點》,如果要我評判的話,我會選擇《將故事寫成我們》,因為這首歌曲的VOCAL遠比《對的時間點》強悍,而VOCA對于我這樣的聽眾來說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

歌曲主歌部分并不算難,放在老林以往的歌曲中來看也是屬于比較簡單的一類。所以直接聊副歌吧,第一部分副歌要聊的是關(guān)于老林的平衡混聲,我覺得如今老林在混聲方面已經(jīng)把均勻換聲這個程序做到了:
【這段緣分,沒有人轉(zhuǎn)身】
【所有未來,說好了一起等】

其中的這段緣分、所有未來,說好了一起都是處于一個頭聲占比較大的一個弱混狀態(tài),并沒有主動加力,直到后面的等字才轉(zhuǎn)實,而老林聲音中的金屬芯卻是一直都保持著的,即便已經(jīng)刻意收了很多力,但是我們依然能夠非常輕易地感受到。
我們再來看第二段副歌,此時的對比就是非常明顯的了,依然還是這兩段旋律,不過換了歌詞:
【走過紅塵,再也不怕冷】
【卻小小聲,牽著手在默認】

重機能和輕機能唱法是兩回事,按照道理來說【過紅】二字已經(jīng)達到了#G4的高度, 也是一個屬于老林該換聲去演唱的地方了。可是這一段演唱中,我們幾乎聽不出老林聲音中有著在換聲區(qū)應(yīng)該有的壓力,取而代之的是輕松。
后續(xù)的第二段同樣與第一段相比,同樣采用了重機能方式演唱,不再是由弱轉(zhuǎn)實,而是直接全程實著唱。我在聽的時候還是感慨了一句【為什么可以這么輕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著手#A4-#G4 】和【默認#G4-#G4 】二處了,沒有一絲一毫的尖銳感,取而代之的是寬和厚實。
副歌銜接中間的一段,這里只提最后一句【幸福 是你 有了我】的【我】字,#A4 轉(zhuǎn)C5拉長音,這個開口音這樣的難度在這首歌曲里面是屬于第二難的位置,HighC并不是最難的,咱們接著看。

文章差不多結(jié)尾了,這首歌曲并不太適合翻唱,除非你是聲樂大佬,不然我建議降低三個半音來演唱,而且即便降低了三個半音,最后一處,或許仍然得考慮假音:
【卻小小聲,牽著手在默認】

這一處的難度前面已經(jīng)分析過了,除了最后一個字突然變調(diào)-【認-D5】,如何評價這個D5的質(zhì)量?有壓力是肯定的,但是質(zhì)量卻也是極高的,尤其是金屬芯的保持,我一直想去找演唱中的那條線,可從來沒找到過,高位置很難維持。
這一處D5如果要找一個地方來對比,那么我建議各位聆聽林俊杰【像我這樣的人】MP3版本4.27秒處的【的】字,或許就能感受到老林進步有多迅速了。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贊并分享喲!【至于說為什么這么愛老林,主要還是因為VOCAL,我最開始學聲樂就是因為老林,因為那會自己唱個《江南》都費勁,更別提《學不會》之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