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芷是湖南長沙人,出生于1904年,父親朱劍凡早年時期曾留學日本并結識了革命黨人黃興。回國后,朱劍凡花費巨資開辦了一所女校,投身教育事業,期間多次帶領學生參加革命活動。1918年,北洋政府任命張敬堯為湖南督軍,他上任后伙同自己的三個兄弟張敬舜、張敬禹和張敬湯橫征暴斂,大肆搜刮民財,無惡不作,還派兵鎮壓學生的反帝愛國運動。

湖南民眾對張氏四兄弟極為痛恨,稱為“張毒”。時諺稱:“堂堂呼張,堯舜禹湯,一二三四,虎豹豺狼,張毒不除,湖南無望。” 在這種背景下,轟轟烈烈的“驅張運動”開始了,毛澤東、徐特立和朱劍凡等人為驅逐張敬堯多方奔走,并帶領湖南72所學校的教職工罷課罷教。最終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張敬堯狼狽逃出湖南。
“驅張運動”勝利后,朱劍凡聲名遠播,成了著名的愛國教育家。之后,他還多次帶領學生參加愛國運動。受其影響,他的女兒朱仲芷大學畢業后也參加了革命,并在1927年加入了我黨。同年5月,反動軍官許克祥在長沙反動“馬日事變”,大肆屠殺革命黨人和進步群眾。為了躲避敵人迫害,朱劍凡帶著家人來到武漢,住在了老鄉李富春的家中。

當時蕭勁光也在武漢,常來李富春家中串門。北伐期間,李富春在譚延闿的國民革命軍第2軍任黨代表,蕭勁光是第2軍第6師的黨代表。在同一支部隊戰斗,又是湖南老鄉,因此二人關系極好。在李富春的家中,蕭勁光見到了朱劍凡。對這位愛國教育家,蕭勁光很欽佩,朱劍凡對年輕有為的蕭勁光也很欣賞,二人多次暢談,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期間,蕭勁光和朱仲芷相識,二人年齡相仿,又有共同的理想,在李富春的介紹下,最終走到了一起。1927年11月,蕭勁光和朱仲芷結婚。婚后不久,夫婦二人便受組織派遣前往蘇聯學習,三年后又一起回國。回國后朱仲芷先是從事地下工作,后來又轉任馬克思主義著作的翻譯和編輯。蕭勁光則進入中央蘇區任職,先后擔任過紅5軍團政委、閩贛軍區司令員和紅7軍團政委等職,成為紅軍高級將領。

1933年9月末,老蔣調集重兵對中央蘇區發起了第五次“圍剿”。周渾元部三個師由南城和硝石等地向黎川發起猛攻,蕭勁光奉命留守。當時他手中的兵力僅有一個70余人的教導隊和一些地方武裝,敵我兵力相差十分懸殊。在這種情況下,換誰也不可能守住黎川。為了避免戰士們無謂犧牲,蕭勁光帶領大家主動撤出了黎川。
現在看來,這個做法無疑是十分正確的。但當時李德掌握了紅軍的指揮權,主張“御敵于國門之外”,因此他對蕭勁光主動放棄黎川十分不滿,開除了他的黨籍和軍籍,并判五年徒刑。在毛主席和王稼祥等人的力保下,蕭勁光在被關押了一個月后獲釋,來到紅軍大學當了一名教員。在這段困難時期,朱仲芷始終陪在蕭勁光身邊,給了他許多安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這段曾經共患難的夫妻卻在感情上出現了問題,1940年二人離婚。

邢肇棠
后來朱仲芷嫁給了邢肇棠,新中國成立后,邢肇棠擔任過河南省副省長。蕭勁光則和偉濤走到了一起。從1927年結婚,到1940年離婚,蕭勁光和朱仲芷攜手走過了13個春秋,育有6個子女。除了長女在蘇聯失蹤外,其他5個子女都長大成人,并有了不小的成就。其中次子蕭伯膺是中將,三子蕭卓能曾經擔任過山東政協副主席,妻子是著名的歌唱家李谷一。從1983年開始,李谷一老師已經連續20年亮相春晚,她演唱的難忘今宵也成了春晚一道獨特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