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可以的話,你會怎么向崇拜的作家致意?跟他要簽名,改編他的小說,或是拍一部恐怖片讓他慘叫連連?這就是斯蒂芬·金40年前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奇遇。他一向以文字令人徹夜難眠,這回卻遇上令他大開眼界的駭人電影。這部鮮血淋漓的恐怖片正是山姆·雷米的《鬼玩人》,斯蒂芬·金就此與一位熱情的書迷結下不解之緣,甚至改變對方的一生。

1982年5月,斯蒂芬·金在宣傳與喬治·A·羅梅羅合作的《鬼作秀》(Creepshow)時偶然撞見這部作品。有趣的是,《鬼玩人》正是啟發自羅梅羅的《活死人之夜》。它將活尸包圍的民宅改成被邪靈占領的小屋,并用可憐的預算拍出離經叛道的瘋狂能量、野性暴力及肆意噴灑的血肉。
斯蒂芬·金很喜歡它,卻覺得它的口味實在太重了。跟此片相比,《鬼作秀》就像兒童節目一般溫和無害。

我們在斯蒂芬·金的影評里,仿佛還能看到他下筆時心有余悸的神情:「此片讓我想起有位編輯說過,當作品玩得太過火,即使再優秀都得割愛。」「它就像我們在營地嚇唬別人的怪談,愚蠢簡單且生猛有力,但導演可一點都不蠢。它無疑是今年最狂暴的原創恐怖電影,問題是,由于沒人敢買下此片,恐怕觀眾永遠看不到它上院線了。」

當時的斯蒂芬·金并不曉得,這部電影的營銷經紀人,同時是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人之一的厄文·夏皮羅(Irvin Shapiro)正在偷偷觀察他坐立難安的反應。試片結束后,準備離場的斯蒂芬·金立刻被夏皮羅攔下,并將他介紹給本片的導演。對方的雙眼充滿熾熱的神采,活像來戛納追星的青少年。

厄文·夏皮羅可以說是山姆·雷米的啟蒙導師,他傳授了許多營銷電影的秘訣。「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小。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他要不是餐廳的打雜小弟,或輟學的高中生,不然就是天才。事實證明他的確有兩把刷子。」
斯蒂芬·金如此描述他與導演山姆·雷米的第一次會面。雷米是斯蒂芬·金的書迷,看到偶像竟然蒞臨他的首部作品《鬼玩人》試映會,興奮的情緒難以言喻。

1981年,二十二歲的雷米與朋友完成《鬼玩人》時,它的片名還叫《死亡之書》(The Book of Dead)。雷米的初衷很單純,他想拍一部令人大呼過癮的恐怖片,在市場大賺一筆。當時影壇已經有了面具殺人魔、拿電鋸追著人跑的屠夫、被惡魔附身的小孩,或把人逼瘋的邪惡飯店。現在再加上召喚惡靈的魔書與嗜血的邪魔,似乎并不成問題。

《死亡之書》免費試映時獲得空前的成功。一時之間,口碑與話題迅速在學生族群間發酵。自認勝券在握的雷米立刻帶著趕工印制的宣傳品跑遍全國,但對片商來說,小鎮電影院與州立大學放映廳的掌聲并不代表什么。即使是影展一票難求的觀摩片,也不一定能通過市場考驗。
就連曾接納《十三號星期五》的派拉蒙公司,也認為《死亡之書》太過粗糙怪誕,難以包裝及營銷。如果夏皮羅這位伯樂沒有即時伸出援手,或許它將會因為所有發行商的觀望態度,而永遠被封存在某個林中小屋的地窖里。

夏皮羅曾將許多外語片引進美國,也提拔過喬治·A·羅梅羅等恐怖導演。他建議雷米將電影改名《鬼玩人》,并利用戛納國際電影節作為走向世界的跳板,等累積一定的熱度后再反攻國內市場。此外,他也指導制作團隊在宣傳照上運用強烈的視覺元素,讓片商一看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雖然他們順利將《鬼玩人》賣到英國與香港等地,美國對它仍望而卻步。就在這時,斯蒂芬·金仿佛受到死亡之書的召喚出現了。與雷米同行的夏皮羅立即把握良機,向他邀稿一句《鬼玩人》宣傳用的推薦詞。

斯蒂芬·金習慣跟大眾分享自己喜歡的作品,這讓他的名字總是以推薦人的身份在各種領域出現,至今他仍在社群媒體替不少被遺忘的佳作背書。但這次他卻拒絕夏皮羅的請求。「我不想只用一句話交差,」他說,「不過我可以給你們一篇影評,想引述里面的任何內容就盡管用吧。」

斯蒂芬·金的影評在半年后刊載于《陰陽魔界》(Twilight Zone)雜志,是美國首篇詳細介紹《鬼玩人》的文章。他在文中繪聲繪影的描述電影的恐怖效果、拍攝手法及被國內市場拒絕的困境,既激發讀者的好奇及關注,也引起新線電影公司(New Line Cinema)的注意。
斯蒂芬·金對《鬼玩人》日后成功在美國上映、及山姆·雷米的事業起飛,絕對是最大功臣。但斯蒂芬·金沒料想到,四年后,他在冥冥之中又救了《鬼玩人》系列一次。

當時斯蒂芬·金正在拍攝自編自導的恐怖喜劇《火魔戰車》(Maximum Overdrive)。有一天他聽說劇組有位新成員曾在《鬼玩人》的續集《鬼玩人2》的片場工作過,并透過對方輾轉得知,雷米又陷入資金短缺的危機。于是他立刻聯絡《火魔戰車》的制片迪諾·德·勞倫提斯,力薦他投資這部「不拍會悔恨終生」的新作,這才讓《鬼玩人》順利誕生。

但《火魔戰車》就沒那么幸運了,此片的惡評讓斯蒂芬·金再也不敢碰導演工作。雷米的死黨布魯斯·坎貝爾口述這段往事時,我們很難判定故事的真偽,畢竟雷米跟坎貝爾捏造軼聞應付記者的紀錄罄竹難書。
但無論如何,雷米的確將斯蒂芬·金視為他的英雄,就像他在斯蒂芬·金作品改編的迷你影集《末日逼近》(The Stand)里飾演的打手鮑比,對黑暗首領蘭道爾?佛萊格(Randall Flagg)忠貞不二的信念。

即使雷米現在已是縱橫恐怖片與超級英雄電影的賣座商業導演,這份初心也依然未變。他至今仍期待能跟斯蒂芬·金正式合作,并點名他的小說集《守夜》(Night Shift)做為可能的改編對象。
另外,斯蒂芬·金的兒子喬?希爾(Joe Hill)近來有意重拍《火魔戰車》,如果雷米有機會參與制作的話,或許這又是一次命運的巧合回歸吧。

雷米執導的《奇異博士2:瘋狂多元宇宙》(左)與《鬼玩人》(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