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綜藝有個“魔鬼定律”!
首播時必定是人滿為患,火遍大江南北,引發全民綜藝熱潮。
但隨著時代的更迭,不少王炸級別的綜藝都跟不上時代的節奏,只能走上“擺爛”之路。

比如第一季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何其熱門,每一期都有爆點!
寧靜的大姐大發言、張雨綺的憨憨人設、萬茜的人間淡菊,就連不怎么有名氣的李斯丹妮等人都大火。
延續著第一季的模式,第二季卻迎來了撲街瞬間,節目組和姐姐們的角色也轉變了,觀眾的熱情也少了很多。

大型連續劇的劇本、混亂的剪輯、跑偏的話題、單刀直入的廣告。
為了流量和收視率,這些綜藝一步步走上了作死的邊緣,著實令人感慨!
01、糊弄學派《最強大腦》
作為央視直推的科學類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的熱度可是空前的盛大。

沒有什么超一線明星,也沒有鋪天蓋地的軟廣,單是素人選手們的挑戰比賽就能看得人熱血沸騰。
最開始的時候,《最強大腦》將科學和娛樂相結合,給觀眾帶來各種科普,以及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幾季做下來,收獲了內地綜藝各項大獎,深受學生家長觀眾的喜歡。

似乎是嘗到了甜頭,《最強大腦》也開始大面積營造學霸人設。
原本的參賽選手都是低調內斂的學霸素人,但名氣大了之后,登上舞臺的選手都是名校高材生,與普遍的大眾水平嚴重割裂。
而且節目組也邀請了不少明星嘉賓做客比賽現場,可現下熱度高的明星,又有多少是真正的學霸呢?

對待問題的膚淺程度,無疑拉低了整個節目的檔次。
更為搞笑的是,節目的宗旨應該是通過大腦的記憶從而得出答案。
節目中居然有選手“公然作弊”,用做小抄的方式贏得了比賽。

彼時其他選手都露出詫異的目光,想必心里想著的都是:啊!這也可以?
最主要的還是評委們的態度,居然還能夸贊該選手很有頭腦,能鉆得了節目的漏洞也是一種本事。

如果要深究的話,《最強大腦》還有很多作弊、黑幕等熱門事件。
比如王易木、鮑云先后被爆出作弊、鮑云與魏坤琳互撕、王德才玩失蹤、魏坤琳出軌制片人等周邊新聞更是層出不窮。
觀眾本來以為自己粉了一檔實力綜藝,沒曾想里面的演糗事這么多!

該說不說,這樣的節目它不翻車,誰翻車?
02、相親騙局《非誠勿擾》
作為國內收首檔熱度逆天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絕對稱得上戀愛天花板!
主持人孟非、情感導師樂嘉雙劍合璧,為節目貢獻了不少經典臺詞和心靈雞湯。

不少嘉賓也靠著這檔節目殺出重圍,成為時代的眼淚。
還記得2010年那個叫馬諾的女生么?她貢獻了這么一句話“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車后面笑”。

雖然這話顯得那么勢利眼,但道出了無數女性的真實想法。
而后這句話成了經典語錄,即便是21世紀都有人在用。
還有那個真性情的方妮努爾,為某富二代一直留燈,卻在最后的時候批評他脾氣太差,不想和他牽手。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非誠勿擾》中許多奇葩的嘉賓也為綜藝帶來了更多的熱度。
吃到甜頭的人多了,自然也會有那么幾個砸場子的。
曾上過《非誠勿擾》的男嘉賓李志民便在社交媒體上公然吐槽節目組有很多套路,相親就是個騙局。

原來節目組為了搞噱頭,早早地為上節目的嘉賓們量身定制了專門的劇本,冥冥之中的緣分都是通過工作人員的手掌控。
根據爆料,《非誠勿擾》會為每個嘉賓提供出場費,如果牽手成功的話,還會獲得五萬到十萬的豐厚報酬。

果然,城市套路太深了,所有人的悲與喜都是演出來的,只有我們這些傻觀眾當了真!
03、大型改名現場:《廣告對廣告》和《蘑菇屋的廣告》
《王牌對王牌》和《向往的生活》算得上是國民度很高的綜藝了,不少明星都是通過上節目的形式積攢了不少粉絲。
第一、二季的時候,真的是白月光的存在!

《王牌對王牌》既搞笑又有梗,各種大咖互動也絲毫不拉跨。
節目的效率都很高,沒有出現任何亂剪輯的現象。
而《向往的生活》也真的像綜藝名稱一樣,一家人邀著三兩好友,歸隱田園,享受自然的熏陶。

可惜資本家是不會放棄熱度的!當節目稍稍火了以后,各種流量明星瘋狂入駐,導演組為了KPI著想更是加大廣告覆蓋率。
以前的嘉賓都是拐著彎的宣傳,到了《王牌對王牌》手里就是光明正大地看提詞器說廣告,不少觀眾調侃干脆取名《廣告對廣告》得了!

而《向往的生活》玩得更嗨,直接將廣告植入作為策劃的一部分,讓嘉賓通過說廣告詞的形式獲得對應獎勵。
如此操作雖然讓觀眾沒辦法吐槽,卻也留了個廣告繁多的臭名。

誠然,商業價值和綜藝內容是無法達到一個平衡的,想要讓觀眾滿意,就得從中取舍。
04、滑鐵盧名場面《中國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2021》的十周年慶來得太打臉!4.9的評分更是創下歷史最低紀錄。

雖然節目組稱有新意,有創新,奈何到了觀眾眼里依舊是一文不值。
早年的好聲音是什么樣的?
大眾評委下凡海選,每一個有歌唱夢想的人都能登上舞臺,為國內歌壇注入新鮮血液。
早年的節目中,你還能看到像吳莫愁、吉克雋逸等人青澀的模樣。

做音樂,《中國好聲音》是認真的,也捧出了不少集聚實力的唱將選手。
可隨著“綜N代”魔咒的叫囂,好聲音也迎來了最大的挑戰:沒有熱度。
為此節目組在導師上花了重金,請了周杰倫、陳奕迅等華語樂壇的王者坐鎮,這才讓它得以重回神壇。

可惜流量只是一時的,沒有創新的節目最后還是會被刷掉!
與此同時學員質量大幅度下降,拿得出手的歌曲也越來越少。《中國好聲音》也因此變得寡淡無味!
05、曾經和現在是兩檔綜藝:《跑男》、《極限挑戰》
跑男雖然不是本土綜藝,但從泡菜國引進后取得了超高的收視率,撕名牌也成了最經典的環節!

在國民度飆升的那些年,原版《running men》成員也趕赴內地,做客跑男,彼時的跑男是當之無愧的綜藝王者!
而鄧超、李晨、鄭凱、陳赫、楊穎等嘉賓也憑此成了爆紅明星。
隨著嘉賓和節目組的不斷磨合,不少人也在擺脫綜藝咖的身份。大家長鄧超、搞笑男陳赫,以及鹿晗都紛紛退出綜藝。

大半成員的“離家出走”讓跑男陷入公關危機。為了節目收視率著想,節目組請了蔡徐坤、郭麒麟等當紅明星。
不過熱度是上去了,但品質方面卻層次不齊,曾經的撕名牌也全部腰斬,玩起了各種益智類小游戲。
跑男不跑了,還剩下什么呢?

《極限挑戰》也是如此,曾經的極限男人幫可以和嚴敏斗智斗勇,沒有任何劇本,卻能創下各種封神瞬間。
張藝興淚灑劇組、沙溢騙得懷疑人生、惡搞一眾小鮮肉,換在現在那個綜藝敢做?

可惜嚴敏走了,極限男人幫也散了,換來了雷佳音、岳云鵬等具有一定國民度的成員。
自此以后,極限男人幫這五個字再也沒有出現在《極限挑戰》的留言板下,節目形式也變得刻板了起來。
曾經的國民綜藝,現在的拉跨內容,這些綜藝靠著一點微薄的情懷維持著向前的動力。
歸根結底,是劇組的責任,也是整個創作團隊的失誤,讓這些曾經膾炙人口的佳作落下神壇,就此令人唏噓不已!
-END-
轉自FancyMusicc 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