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面的人物,要么太壞,要么太精,真正心地善良又實誠的人根本不存在(因為這種人大都活不過三集)。
就拿盛家的人來說,盛紘是個絕對的利己主義者,只要自己面子上過得去,從不會管后院的婦人過什么樣的日子。
而小一輩的孩子中,盛長楓和盛華蘭都繼承了父親的這個“優(yōu)點”,成了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位盛家的大姐—盛華蘭。
盛華蘭作為盛家的嫡長女,一直都是備受寵愛的一位,祖母疼她,王氏寵她,連盛紘都對這第一個孩子寵愛有加,甚至還抱著華蘭上公堂理事。(連工作的時候都放不下孩子,可見他是真心疼愛華蘭。)
作為家里最得勢的大姐大,華蘭對誰都是一副大家長的模樣,教育長柏,訓(xùn)斥如蘭,即便是后面的寵的林小娘生的墨蘭和長楓也不敢在她面前造次。
就是這一位在娘家處處得勢,性子驕傲的嫡長女,嫁到婆家后竟然忍辱負重十幾年,人到中年熬到苦盡甘來的日子,實屬不易。
當(dāng)然華蘭最終能在婆家混出頭,并不是靠自己的隱忍,須知你越隱忍別人越會把你當(dāng)軟柿子捏。
前面我們講了華蘭繼承了盛紘的“優(yōu)點”,是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如蘭跟文言敬的私情暴露后,讓明蘭頂替如蘭嫁入侯府,就是她一手策劃的,為此她還特意安排明蘭跟顧廷燁在她的府里見面,電視劇里她還拉著明蘭去看馬球,給顧廷燁提供單獨表白的機會。
而她所做的這一切,并不是因為她能給顧廷燁的人品打包票,確定明蘭嫁過去不會受氣,而是因為顧廷燁是她老公的直屬上司,能促成這門親事對她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她為了老公的前程,賭上了妹妹的幸福。
由此看來華蘭是個自私的人,可有時候她又善良得讓人心疼。
1,無奈的選擇
華蘭嫁入袁家后,頭胎生了個女兒,本來想著再接再厲生個嫡子出來傍身,可是幾年過去了,肚皮卻沒有一點反應(yīng)。
婆婆本來就想拿捏她,便借著她沒能給袁家生兒子的由頭天天往兒子的房間里塞些美艷的丫頭做通房。
表面上說是為了給袁家傳宗接代,實際上是想利用這些美艷的丫頭來迷惑兒子,讓他跟華蘭的夫妻情分變淡,破壞小夫妻倆的關(guān)系。
自己沒有生出嫡子,要是哪個通房丫頭生個長子出來,這對華蘭來說就會成為最大的威脅。
相比靠美貌獲取男人的歡心,她更需要一個兒子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華蘭自然知道該如何應(yīng)對眼前的困境,與其讓那些不懷好意的女人生出個壓根兒都捂不熱的庶長子,還不如讓自己娘家?guī)淼难绢^來生這個孩子。
雖然嫁入婆家的姑娘都會從娘家?guī)Ш秒S時準(zhǔn)備獻給丈夫的丫頭,可是對于這種要給丈夫生庶長子的人,華蘭還是不愿意從自己貼心的丫頭里面挑。
雖然在盛家她是嫡出的大姑娘,身份尊貴,可是從小也見慣了林小娘的恃寵而驕,囂張跋扈,自己母親被排擠得退無可退,夫妻關(guān)系一度鬧到極點。
所以,她從骨子里就不相信什么妻妾和睦的鬼話。
她本來是想著找個父母兄弟的賣身契都捏在手里的二等或者三等丫頭。
畢竟是要生庶長子的人,總不好太過親近,若以后關(guān)系相處得好,還能相安無事,若是生了兒子后來個恃子托大什么的,萬一到時候撕破了臉,也不至于傷了從小的情分。
所以,即便她被婆婆逼迫地再著急上火,也從沒把主意打到自己貼身丫頭的身上。
可是從小跟她一起長大的姓宋的小丫頭,瞧著她在生大姑娘的時候傷了身子,怕是以后很難再懷孕生子,便動了別的念頭。
既然不會有嫡子,那將來肯定是庶長子最尊貴。
她便主動請纓要替華蘭分憂,嘴上還說著“旁人不放心,不如我跟姑娘貼心,我生下的哥兒,就跟您肚子里出來的一樣。”
華蘭嘴上雖然沒有說什么,對她的態(tài)度也一切如常,可身邊貼心的人都看得出來,華蘭是真的傷心了。
后來這個小丫頭被抬為妾室,如愿生下了庶長子,華蘭雖然在婆婆面前松了口氣,但這位妾室小娘也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
2,尷尬的存在
在尊卑有別的社會,雖然都是兒子,但嫡子和庶子,一字之差,在家庭地位外界名聲上卻差了很遠。
嫡子是家里的主人,而庶子卻是奴才生的孩子,終究是上不了臺面的。
而且男人在外為了家族大業(yè)應(yīng)酬,女人每日守著后院這么大點的地方,每天琢磨算計的都是如何在院里穩(wěn)住腳跟,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獲得更多的利益。
當(dāng)家主母想著如何打壓庶子來保全自己的孩子,小妾也整日想著如何給自己的孩子鋪路,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真的是被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顧廷燁雖然是個嫡子出身,可是她是個死了親娘的孩子,小秦氏為了給自己親生的老三鋪路,從小就對顧廷燁展開了捧殺的行動,高高的舉起重重的摔下,只想把顧廷燁摔進泥里,讓他死在外面,不要妨礙老三的侯爵之位。
前頭擋道的是個嫡子,都能這樣,何況是個庶子。
所以,庶長子對于當(dāng)家主母而言,一般只有兩種結(jié)果。
如果當(dāng)家主母自己沒有生兒子,則會拉攏親近庶長子,讓他為己所用。
若是當(dāng)家主母有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般都會打壓或者捧殺庶長子,總之要給自己的孩子鋪路。
即便是像盛家的大娘子王若弗這樣的,自己生的既是嫡子又是長子,她還總想著讓自己生的兒子永遠高高在上,永遠把庶出的兄弟甩在后頭。
可見,庶子想要混出名堂,要么自己既走運氣又有本事,要么就要沒有嫡子擋道。
雖然華蘭應(yīng)了丫頭的毛遂自薦把她抬為妾室,讓他生下庶長子。
可是后來華蘭用了賀老太太開的方子調(diào)理好了身子,接二連三地生下嫡子,而且夫妻倆的感情也越來越好,人到中年還能過得蜜里調(diào)油般親熱。
這樣一來,這位庶長子的存在反而有點尷尬了。
作為庶長子的母親,跟華蘭從小一起長大,陪著她嫁入伯爵府的貼心丫頭宋姨娘,沒有了剛生出庶長子時的得意,開始變得整日惴惴不安了。
有了嫡子的存在,長子即便是個哥哥,也終究是個庶出。
而且當(dāng)家的主君并不寵愛這個宋姨娘,反倒是跟華蘭的感情越來越好。
現(xiàn)在華蘭生的嫡子有寵愛,又有地位,她生的庶子卻什么都沒有了。
宋姨娘本以為自己生個長子,以后即便是孩子要孝順嫡母,但她作為生母也能獲得一輩子的富貴,這樣看來即便是失了華蘭的心也無妨。
可是她現(xiàn)在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卻沒換來想要的結(jié)果,無論是她還是自己的兒子,華蘭是見都不想見到。
賠了夫人又折兵,宋姨娘的這步棋,太尷尬了。
3,中年人的善念
你是否發(fā)現(xiàn)很多人,年輕的時候,脾氣大,心氣兒大,看誰不順眼就想懟兩句,看不過去的事情就想管一管,還疾惡如仇。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漸漸地變得什么都看淡了,想開了,能不生的氣就不會留在心里,對人也變得和善了。
人的性格真的會隨著身份的轉(zhuǎn)換,年齡的增長而改變。
華蘭年輕的時候為母親抱不平,對林小娘這樣的妾室憤怒,對婆婆的刁難表面上委屈隱忍,背后卻想著如何重拳出擊,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要算計自己的親人。
這樣一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怪話的兩面三刀的人,在經(jīng)歷過十幾年的斗爭后,終于過上了夫妻恩愛,平靜的生活后,也變得和善了。
她早年那么恨林小娘,那么討厭身子怨恨墨蘭,可是聽聞墨蘭生產(chǎn)時,她還是讓心腹丫頭拿了上好的人參去探望。
得知墨蘭連生了四個女兒后,還一直搖頭惋惜。
“這么多年了,我現(xiàn)在是一點兒怨氣都沒有了,只盼著四妹妹懂事些,別再跟妾室們斗個沒完,好好保養(yǎng)身子,下一胎生個兒子才是。”
對待起了野心背叛自己的丫頭,華蘭雖然表面上生氣了,不讓她來請安,也不愿跟她多說一句話,可是衣食住行從未虧待過她們母子。
都是丫頭抬上來的妾室,盛家的香姨娘也是生了兒子,可是依舊住在大娘子的院子里,母子倆的吃穿用度比仆人好不了多少,可是袁家的這位宋姨娘,卻能每天穿著綾羅綢緞,吃著珍饈美味。
眼看著兒子不是個讀書的料,宋姨娘便想讓當(dāng)家主母華蘭給孩子請個刀棍師傅,教孩子學(xué)武功。
庶子的學(xué)習(xí)一般都是沾了嫡子的光,才有機會的,她倒是真敢開口。
她知道自己現(xiàn)在的話在華蘭那里沒有分量,便找一起從盛家過來的依舊在華蘭身邊做丫頭的翠禪幫忙游說。
華蘭初聞時憋了一肚子氣,但最終還是軟了心腸,不僅請了刀棍師傅,還準(zhǔn)備把演武場辟得大一些,讓婆家庶出的三弟也跟著一起啟蒙。
華蘭的善良是被平靜幸福的生活養(yǎng)出來的,做了父母的人除了要給子女謀劃前程還想給兒女們積些福德。
4,寫在最后
墨蘭曾經(jīng)評價華蘭說她人前人后兩副面孔,有什么值得驕傲的。
華蘭雖然是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但卻是個能顧全大局的人。
因為要面子,所以能隱忍,懂謀劃。
她雖然自私自利,但好在她心中一直存有善念,做事也有自己的原則底線,這也是她最終能平安富貴地度過一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