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占率第一。

熱度榜第一。

播放指數第一。

劉亦菲成年后第一次回歸小熒屏演古裝劇,便與陳曉共同貢獻了一部“爆款”《夢華錄》,不僅各項榜單登頂,還打破了古偶口碑低迷的魔咒。
近年來的古偶作品,尤其是S+古偶,都普遍處于兩種狀態。

一種是人氣與口碑雙雙撲街,路人盤極低,只能淪為粉絲自嗨劇,豆瓣評分一跌再跌,有些作品甚至快趕上了《逐夢演藝圈》的待遇。

另一種是人氣與口碑兩極分化,數據成績不算差,有不少還逼近了爆款水平,口碑反饋卻普遍維持在5分上下,能上7分+的都屬優質爆款。

國產古偶打分盤基數在各類題材里偏低,這是多年來一直存在的現象,后續又演變出“S+古偶口碑必撲”的魔咒,受大眾詬病已久。
《夢華錄》的面世,卻強勢打破了這種現象。
它不僅在數據上重拾了古偶大爆成就,還喜提8.8的豆瓣高分,是古偶里的獨一份,也是2022年已播新劇里的NO.1,真正拿到口碑人氣雙豐收。

對于這一成果,有人點贊名副其實,有人認為是觀眾“報復性打分”,更有人質疑《夢華錄》如今的熱度是“營銷”而來,網友各持已見。

七話早前預見到了《夢華錄》的大爆,卻完全沒料到它能突破古偶口碑極限,但結合作品質量與市場現狀來看,這一成就卻又在情理之中。
觀眾報復性打高分?
的確有。

七話前面提到,國產古偶評分基礎盤偏低,這是國產偶像劇長期存在的境遇,《夢華錄》能以8分+開畫并一路飆升,或多或少,都有點觀眾報復性打分心態助力。
隨手搜搜,一邊給《夢華錄》打高分一邊吐槽古丑的觀眾數量頗豐。

究其原因,還是那句內娛苦古丑久矣,碰到一部審美好的劇,大家便更希望它能成標桿,如網友所言,不捧顏值高、審美好的古偶,難道縱容古丑橫行嗎?
營銷?
肯定也有。

新劇上線后通過營銷增強作品曝光率,這已經是當下影視劇宣發的基礎操作,以存在“營銷”指控作品成績“注水”,客觀來說,并不能成立。

在營銷幾乎已是每劇必備的大環境下,口碑爆款卻仍舊是稀有品,這足以證明爆款可能離不開營銷助力,但沒有一部口碑爆款,是全靠營銷實現的。
營銷增加了作品曝光率,留下觀眾的卻是作品本身。
網友“報復性打高分”的現象亦是如此。

如果作品本身扶不起來,再強的營銷都只能讓它淪為“S+必撲”的新成員。
能踩中機遇收獲高分回饋,根源還在作品質量,在這方面,《夢華錄》有四大看點很有競爭力,是它能口碑與人氣雙爆的關鍵所在。
選角,審美回歸
“古丑”已經被吐槽近三年,但影視行業卻像毫無所覺,持續無視大眾的呼聲,這種情況下,選角審美回歸正常的作品,很容易吸引觀眾視線。

劉亦菲與陳曉兩位古裝神顏坐陣,是《夢華錄》未播先火的關鍵所在,它與去年的《你是我的榮耀》一樣,在卡司確定之時,便鎖定了熱門關注。
開播之后,兩位演員的神顏更成為作品盤活路人觀眾群的一大籌碼,趙盼兒誘周舍這段花魁臥床撫扇戲,讓很多網友一眼掉坑。

陳曉的拉絲眼神,也引發了全網扒6月男神的風潮,再加上林允、柳巖、徐海喬等多位高顏值藝人加盟,《夢華錄》從選角便與審美差的古丑拉開了距離。

當市場審美持續滿足不了觀眾訴求時,一部回歸正常,甚至聚集了頂級顏值的卡司陣容,便擁有天然優勢,一部偶像劇有沒有尊重觀眾,選角便能見真章。
質感,古韻再現
《夢華錄》是一部古偶,但它卻沒有當下古偶的“塑料感”,這個塑料感并不是指服化道廉價,而是作品整體觀感,不像古代人的故事。

更像是現代人穿古裝玩Cospaly。
導演運鏡、生活氣息、演員儀態、臺詞風貌等元素都可能造成這種結果,類似的現代古偶案例之前已經盤點很多,這里不再提了。

早前正午陽光的宅斗劇《知否》能開局致勝,制作方營造的古代后宅氛圍感便是一個加分項,如今的《夢華錄》,也完美的呈現古色古香的人文風情。

趙盼兒搖曳的身姿,三娘制作點心的后廚煙火氣,花魁戲渣男的趣味感,男女主船艙共患難的狼狽、局促與情緒博弈。

每個鏡頭都有著濃郁的古人意境,人物表演不漂浮,鏡頭設計不蒼白,畫面有著濃郁的古韻,故事能讓觀眾沉浸下來欣賞,沒了經常被尬出戲的無奈。
連審核束縛住的激情戲,也碰到了非常“古風”的魚水之歡空鏡搭配,意識流車開得又穩又美,既平穩了藝術與規則,又撓中了觀眾的癢穴。

這讓不少觀眾直呼古裝劇的老底子風味回來了。
導演楊陽在古裝劇的審美與質感追求上基本沒有遺憾,如《將夜》春風亭雨夜打戲一樣,總能在保留傳統韻味中進行深挖,給觀眾帶來太多驚喜。
CP,高階拉推
古偶作品,愛情線仍舊是核心看點,CP選角有沒有火花感,故事碰撞有沒有撩動感,直接決定作品能不能攔住龐大的嗑CP大軍。

這一塊,選角已經提前成功,劉亦菲與陳曉相互拉絲的眼神觸碰,趙盼兒與顧千帆你來我往的推拉,造就了大量顧盼生輝CP的上頭名場面。
兩位主角的設定都是古代大齡青年,趙盼兒長于歡場,成于商場,顧千帆行于權力的陰私一面,兩個人都赤子之心,卻又不是懵懂少年人。

他們的心性與閱歷都很成熟,在欲望上又有著克制與守禮,這更帶來了古偶罕見的成年人推拉,斗嘴時嬌嗔歡快,曖昧時欲說還休。

把純與欲的反差營造到極致,攻擊力十足,高階互撩的古裝CP,想不讓觀眾動心都難,把言情看點單獨拎出來,《夢華錄》拿高分毫無爭議。
風格,種田魅力
一部影視劇到底是不是真的出圈,看話題討論面積夠不夠廣便可見分曉,在《夢華錄》開分之前,其實它在古言推文圈已經默默“爆”了。

很多古言愛好者都以《夢華錄》為題,尋找同類代餐。
讀者們還點名很愛這部劇的“種田”基調,這個“種田”并非專指農業種田,而是圍繞生活瑣事展開的小人物故事,平淡中帶著華彩。

在喜歡溫馨、勵志成長風格的讀者群里,種田文可謂是“頂流”,但也因為種田文節奏比較“平”,很少有影視劇拍這種題材。
《夢華錄》并不是典型種田題材,卻意外戳中了種田萌點,趙盼兒三姐妹一步步擺脫出身束縛打拼事業,恰好合上細膩的古言種田魅力。

言情線契合CP愛好者的上頭訴求,事業線踩中討喜的種田風,再加上選角與質感的加成,讓《夢華錄》從古偶里脫穎而出,順理成章。
當然,《夢華錄》也不是完美無缺,至少在原著粉眼中,它的改編是遺憾與驚喜并存的,原著的諷刺底色有所轉變,愛情與勵志成為主流。

但這些爭議并不影響它成為當下最亮眼的古偶。
營銷與環境際遇,或許可以讓一部優秀的作品收獲雙倍回饋,卻不可能讓一部爛劇變成精品,《夢華錄》的成功有運氣加成,卻離不開品質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