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可以說是熱度最高的電影,從臨近春節提檔事件,到改為網絡首發,一直都是熱議不斷。但是拋開這些花邊新聞,回觀電影本身,卻讓人有了非常大的不解,從開播將近7分的分數,一路下滑到現在,只剩下6分,而且還有跌破及格線的趨勢。
電影口碑的崩盤讓人不禁想問,《囧媽》這部電影真的這么差嗎?這也讓人想起徐崢的巔峰代表作《人在囧途》,也是囧途系列電影的開端,兩者之間到底差了些啥?
《囧媽》其實是徐崢最后一部囧系列的電影,和《人在囧途》一樣都是比較典型的公路電影
其實就故事的結構而言,《囧媽》《泰囧》《港囧》這三部里,《囧媽》和《人在囧途》是最接近的,同樣是比較純粹的公路電影。
所謂公路電影,其實就是跟它的命名一樣,通過一段旅程的所見所聞來描述一個故事主題。近年最精彩的公路電影當屬《綠皮書》,故事發生在美國60年代,種族歧視盛行的年代,講述的是意大利裔的白人司機托尼和黑人音樂家謝利一起去美國南部巡演的故事。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人在囧途》是一部非常純粹的公路電影,講述的是李成功(徐崢飾)和牛耿(王寶強飾)的一段春節返鄉之旅,一路上各種意外頻發,囧意十足。這部電影也是徐崢的巔峰之作,目前評分最高的一部,達7.7分。后來徐崢執導的囧系列其實都是以這部電影打開的市場為基礎。
《囧媽》其實也是一部純粹的公路電影,只是交通工具變成了去往俄羅斯的旅游專列K3,多了熱氣球送行的戲碼。講述的是徐伊萬和媽媽盧小花去往莫斯科的旅途故事。但是《囧媽》卻只收獲了6分。
《囧媽》為什么沒有《人在囧途》的評價那么高?或者說到底差了些啥?
第一點:旅程的共情度,《人在囧途》春運的選題就贏了幾條街
1、《人在囧途》大獲成功的關鍵其實就是共情度高,因為它講述的是所有人都非常有感觸的春運的故事
無論你是什么身份,貧困或者富有,在春節都需要回到自己的家鄉,和自己的至親一起過節,這是中國人的傳統。
李成功是一個有錢的商人,對下屬刻薄,自命不凡,出行要坐頭等艙。但是在春運期間,他也只能和平常人一樣擠火車、拼巴士、坐渡輪甚至徒步,你再有脾氣也得收著。
牛耿是一個實在人,追債差2萬就只追2萬,他沒多少錢,但是他最開始也選擇了飛機出行。牛耿第一次坐飛機鬧了不小的笑話,其實這可能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很多人第一次坐飛機都是因為春運,車票買不到,或者其他原因,奢侈一把。誰第一次坐飛機沒有那么點糗事,所以觀眾看得很樂呵,也很有共鳴。
還有牛耿在巴士里帶領著大家唱歌的一幕,看著有點傻,卻在默默感動著觀眾,不知不覺中雞皮疙瘩又起了一身。春運期間火車里的那種擠,還有買到假票,這些事情都太真實了,可能每一個春節回家過年的人都遇到過,都會會心一笑。
2、《囧媽》的旅途,坦率地說過于小資
盧小花和她的姐妹們是要去莫斯科參與邀請演出,盧小花坐的是著名的旅游專列K3,一趟票價6000元,比飛機票還貴。但是這輛列車途經的風景一流,絕對是值回票價的。
但是這是一個知性老太太尋夢之旅,這個和一般的普通觀眾的共情度低了許多,觀眾很難在這趟旅程里找到生活中的共鳴。因此所有的共情度都壓在了徐伊萬和盧小花的母子關系上,能看進去的觀眾覺得感動,看不進去的觀眾就會覺得不好笑也不好看。
第二點:在《囧媽》里徐崢再次玩中年男人出軌的梗,但是這次玩出火了
在《人在囧途》里,李成功在城市里有自己的情人,李成功曾經和牛耿說過,他兩個都愛。坦率的說,李成功是一個渣男,但是還是有一點點良知的,特別是他很愛自己的女兒,后來發現小三到了老家找他的家人的時候,他還是相對有原則地斷了這段感情。
而小三曼妮在電影里也做了一回好人,當她看到李成功家鄉的妻子賢惠地照顧老人和小孩的時候,她主動選擇了放棄,選擇了重新開啟自己的人生。
《囧媽》里的徐伊萬又是一個渣男角色,雖然他并沒有真實出軌,但是在故事里的設定,他似乎比李成功還渣。所以說徐崢玩出火了。
徐伊萬遇到娜塔莎的時候,如果不是因為列車員和媽媽的關系,徐伊萬可能就非常輕易地和一個外國美女發生了點什么。而且在電影里娜塔莎會講中文,還身材火爆,容貌姣好,主動勾引徐伊萬,這些都刺激著熒幕前的女性觀眾,這讓徐崢哭著在電話里和張璐(袁泉飾)說不想離婚成為一句笑話,毫無信服力。
隨后在電影里,有徐伊萬鉆進了女士裙底的戲碼,又有不小心看到女乘客換衣服的戲碼,這些針對女性的低俗的梗都進一步拉仇恨,在很多的影評里都能看到女性觀眾按捺不住的不滿和不屑。
第三個點:《囧媽》電影時長比《人在囧途》要長半小時,但是內涵卻沒有《人在囧途》豐富
1、《人在囧途》里其實包含了很多的值得去說的社會現象
王寶強飾演的牛耿一開始就遇到了春節農民工拖欠工資的問題,結果自己的工資還要自己去追。幾個工人連字都看不懂,要去長沙追債討工錢,明顯是被老板耍了,還好遇到好心的李成功給了他2萬。
春節的交通問題,可能很多人第一次坐飛機會鬧笑話,比如帶了一堆違禁品;再比如買火車票買到假票;還比如那些永遠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到達終點的長途車,都太真實太有共鳴了,這些都是當時的社會現象。
張歆藝出演的“女騙子”,反映了“假行乞”的現象,以及“窮慈善”、“醫藥費貴”的可憐。巴士想經過村道抄近路,遇到的耿直村民的一幕充分反映了村民樸實的可愛,其實他們真的不是想訛錢,只是親人被傷害必須同仇敵愾。
牛耿和李成功住的60元一晚的最低價標間,最囧的一夜。多少人在人生無奈時住過這樣的低價賓館。
李成功和曼妮的婚外情,李成功和妻子美麗(左小青飾)的兩地夫妻關系,父親在外打拼,兒女在老家長大的無奈。這一些列都是游子外出打拼的社會現實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人在囧途》不是為了囧而囧,其實它通過這一段春運的故事,帶給了我們很多關于社會的各方面的思考,91分鐘的劇情非常豐滿。
2、《囧媽》的內涵相對單一,只有母子情和兩性關系
《囧媽》備受爭議的其中一個點,就是電影的內核過于單一,長達2個小時的內容似乎都是為了說明徐伊萬和盧小花通過這一段囧途終于和解了,而徐伊萬最后也放下了和張璐的一段感情。
相對于《人在囧途》而言,《囧媽》少了很多接地氣產生共鳴的東西。如果你沒有和這樣的老母親相處的經驗,你是很難產生共鳴的,甚至有觀眾反映電影很吵,徐伊萬和盧小花都很討厭,這就是觀眾沒有產生共情感的關鍵所在。
第四個點,《囧媽》也不是一無是處,這是我看過的把母子之間的溝通刻畫得最真實的一部電影
其實這部電影如果觀眾對了,還是會覺得很好看,內容豐富,不斷地被感動。所謂的觀眾對了,就是你也要有一位類似的母親,我本人就是這樣的觀眾。所以我看的時候,覺得過于真實了,在生活中我和媽媽的溝通幾乎一模一樣,所以我看得津津有味。
最后盧小花上臺演唱賺足了眼淚,真的非常感人,而回到家里盧小花摘下假發的一幕,也讓人不禁淚崩。臺上的盧小花是那么的知性有氣質,在她摘下假發的一刻,她又變回了風燭殘年的老人,歲月似乎一下奪走了她身上的光,讓人不禁唏噓。
這些母子感情的刻畫,坦率地說,徐崢是成功的,這也是為什么這部電影其實還是有很多的觀眾喜歡的根本原因。
其實很多觀眾都誤解了,以為《人在囧途》是徐崢執導
很多人會把《人在囧途》定義為徐崢導演的巔峰之作,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徐崢的巔峰之作其實是《泰囧》,《人在囧途》是徐崢主演但是不是他執導的。《人在囧途》的導演其實是葉偉民,他也是《十月圍城》《百變星君》《欲望之城》《投名狀》等等知名電影的導演。
所以你仔細對比《人在囧途》和徐崢的囧系列,其實還是有比較明顯的風格差異的,《人在囧途》里面的梗其實細看是有香港喜劇電影的風格,比如酒店里一堆壯男舞刀弄槍就是典型的港片喜劇元素。而徐崢的囧系列,其實帶有一定的模仿色彩,但是又不完全,所以總是覺得差點什么。
結語
其實評分并不能代表觀眾對一部電影的喜好,只能說從一個相對專業的角度去評判一部電影,也許從影評人的角度來看,《囧媽》確實有不足之處。但是從觀眾的角度、從情懷的角度,個人認為《囧媽》還是一部很有誠意的電影,就我個人而言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