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唯追趕張曼玉失敗
戛納電影節各項大獎已經揭曉,我國觀眾最關注的湯唯,沒有獲得戛納影后!
作為本屆戛納影后最熱門的競爭者,湯唯的落敗,讓國內部分觀眾感到失落,甚至遺憾!
畢竟,我們太期待戛納電影節第二位華人女星獲得戛納影后了!
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影后,當屬18年前。
2004年5月24日,張曼玉憑借前夫執導的法國片《Clean》的女主角,奪得57屆戛納電影節影后,成為我國首位榮獲戛納電影節影后的華人女星。
此間18年,華人女星再無登頂,湯唯是距離影后最近的演員。
中國電影歷屆獲獎情況
那么,首位華人戛納影帝是誰?
答案是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活著》里的葛優。
《活著》電影里倪大紅、郭濤、葛優、鞏俐、姜武、牛犇等人參演,該片在內地上映受阻,海外名噪一時,目前已成為張藝謀經典電影之一。
戛納首位華人最佳導演是在1997年,王家衛憑借《春光乍泄》獲得戛納最佳導演。
后來,就是陳凱歌憑借《霸王別姬》,獲得最佳。
不要記混了,張藝謀獲得的是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廖凡、王景春、詠梅,獲得的也是柏林電影節影帝和影后殊榮!
柏林電影節中國電影人拿的獎更多一些!
1982年阿達《三個和尚》獲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短片競賽最佳編劇)。
1983年許雷《陌生的朋友》獲第33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88年張藝謀《紅高粱》獲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1989年吳子牛《晚鐘》獲第39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1990年謝飛《本命年》獲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1993年謝飛《香魂女》和李安《喜宴》一起拿金熊獎。
1994年吳子牛《火狐》獲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
1995年李少紅《紅粉》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視覺效果“銀熊獎”。
1996年嚴浩《太陽有耳》獲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
2000年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獲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2001年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獲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2003年影片《盲井》獲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藝術貢獻銀熊獎、《英雄》獲特別創新獎。
但大家發現問題沒有?
以上的獲獎時間,都集中在1980年代到2000年初。
那是西方人對東方神奇土地充滿好奇的時代,那時,雖然我們發展,但經濟還不夠強大,西方人還帶著一副高姿態、但又有幾分關懷與同情的姿態,當時參展的很多電影,都是反映我們的落后。西方人對著“土味”東方藝術有一種興趣,或者同情。獎杯里,有對我國電影的肯定,但更多是一種關懷與鼓勵。
現在,西方人心態變了,我們的電影,他們已經有幾分內心抵觸的。
當然,我們的電影水平還需要提高,而且,電影節摻雜的其他因素也多了起來。比如,本屆戛納電影節開幕,那個烏國的喜劇演員被邀請來演講。
湯唯將走向世界
湯唯落敗,實際根本沒有什么遺憾,就像當年張曼玉獲獎,她只是個法國電影里的一個演員。
就是湯唯獲獎,她也是因為韓國電影《分手的決心》而獲得關注!
當然,華人女星獲獎肯定鼓舞人心,但憑借國外電影獲獎,我們的電影創作者會略顯尷尬一些。
就像自己的孩子獲獎,和自己無關,是鄰居天天教育的結果,高興之余,還是有點尬啊!
不過,湯唯失去影后后,關注度會大大提升!
目前,她主演的電影《分手的決心》發行到全球192個國家和地區,這也創造了韓國電影的新紀錄,也就是說,湯唯這個角色,會被全世界人所知。
而湯唯即將主演的韓國電影《斧頭》,是本屆戛納最佳導演、韓國人樸贊郁的第二部電影,男主角是李秉憲。
拿獎后的導演知名度大增,他這部新作,獲得關注度很高,后續很有可能面向全世界發行。
應該承認,韓國影視這些年發展迅猛,國際上頻頻斬獲大獎,這是人家的進步之處。
本屆戛納電影節,韓國導演樸贊郁憑借作品《分手的決心》斬獲最佳導演獎,而宋康昊憑借電影《掮客》奪得了影帝。
2019年宋康昊主演的電影《寄生蟲》就奪得了第72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最佳影片、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和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
湯唯無緣獲獎,但其主演電影將發行到192個國家和地區,她將因此被世界觀眾認識。
你對湯唯憑借韓國電影獲得世界關注,怎么看?
歡迎朋友們留言。#湯唯無緣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