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看得越久,越覺得牛。端妃和敬妃看著差不多,都是沉默是金是類型。但端妃是韜光養晦,皇上心里的參謀和伙伴。敬妃是明哲保身,一顆制衡的棋子。

大橘四郎多高明啊,端妃家世不比華妃差,皇上讓端妃送湯藥,華妃沒了孩子,華妃又讓端妃沒了孩子,一下子除掉兩個武將之女的后患。先讓她們互相怨恨,還讓兩大家族互相制衡不結盟,皇上毫發無損,從容脫身。#甄嬛傳#


端妃作為全劇的最強輔助,一格電耗到了所有反派領盒飯。劇版甄嬛傳端妃的原型是歷史上的耿太妃,享年96歲,熬死了雍正和他的所有妃子。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皇五子弘晝。胤禛登基后,于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詔封耿氏為裕嬪,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行冊封禮。

雍正八年四月晉封為裕妃。雍正皇帝崩后第14天即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七日,新即位的乾隆皇帝尊封她為貴妃,因當時正在雍正皇帝的大喪期間,冊封禮推遲到乾隆二年九月才舉行。

耿氏在貴妃位上度過了41個春秋,到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初一日,乾隆皇帝以是年十一月為裕貴妃90歲大壽,晉封耿氏為皇貴妃,在她生日的前5天即十月二十八日為耿氏舉行了冊封皇貴妃典禮,以90歲高齡而被封為皇貴妃,這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1785年1月27日,耿氏因病薨于紫禁城,享年九十六歲。第二天,乾隆帝親自到金棺前忌酒行禮。遺體出神武門、北上門、北上東門后,被移至吉安所暫安。乾隆帝下旨賜謚號:純懿。

所以不管是《甄嬛傳》中的端妃,還是原型耿太妃。開了省電模式了屬實是,端妃就是魔獸M團中血線一直很危險卻一直很健康,從頭站到尾,還時時控制著整個本的節奏和局勢的神級boss。血多血少無所謂,我藍量回復夠快,關鍵是,天賦還點的氣定神閑。

大家肯定端妃勸諫皇上的名場面,至今記憶猶新。這個語言組織能力絕了,擱現在她寫議論文肯定是一把好手。崔槿汐和蘇培盛的事,不是簡單對錯呀。端妃開篇并沒有直接求情,而是說孟子,程朱理學啥的。

一開始保持中立,并未引起大橘四郎的反感。對方表現出,感興趣。后面話語權,對方就會順著你的思路走,大橘問:為什么這么說呢?


接著端妃短短幾句話,就讓大橘四郎的理論依據破滅了。端妃真TM的會說話。她但凡不說話,只要一開口,就是扭轉乾坤!把孟子搬出來把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砍掉了。

端妃《孟子》不是白讀的,外面那些庸脂俗粉嘰嘰喳喳在皇上面前晃悠,也沒見起什么大作用,人家端妃整日養病,皇上依然尊重她重視她說的話,這就是有內秀和空有皮囊的區別吧。端妃很會議論文,好喜歡桃花論這一段。

皇帝對于端妃為崔槿汐蘇培盛求情,心里還是有疑心。覺得很有可能是甄嬛托她求情,大橘那么傲嬌的人,絕對不允許勾結的,個人理解,其實封建時代的皇帝忌諱的是自己的貼身太監和后妃、朝臣走得近。

看花如看人,有喜歡的,就有不喜歡的。從皇后再到蘇培盛個人,端妃都處處做出了分析,格局很大。我們寫議論文,通常會急于把對方的觀點,貶得一文不值。情感攻勢也是破題的關鍵,皇帝真的相殺蘇培盛嗎?我想還是猶豫的。畢竟,就算一只狗,一只貓養家久了都有感情,皇上是人,不是神。

最后端妃跟皇上說起孟子和朱熹,勸皇上不要嚴懲槿汐和蘇培盛:“皇上可曾聽過一句話,不癡不聾不做家翁?!?,最后還提了甄嬛的身孕“許是臣妾沒有生養,見熹妃和惠嬪都懷有身孕,實在聽不得這些打打殺殺的事。”


崔槿汐和蘇培盛對食,禮法上講這算穢亂后宮,朝政上講,怕宮女太監以此勾結,結黨營私(可以參考魏忠賢和客氏)。端妃最后的一招,就是一個神補刀。一方面提醒皇上自己不孕的事情,還要為皇家子嗣考慮。

端妃看得那么明白,也知道當初是皇上讓她去給華妃送的藥才被華妃報復從此不孕,一石二鳥兩個將軍之女都不能有后了。

在《甄嬛傳》敬妃畢竟跟甄嬛是算好友,畢竟甄嬛把朧月給她了,敬妃也會付出真心,端妃全局利用甄嬛,甄嬛當了太后,端妃就害怕甄嬛來收拾自己所以避世了。
最后不肯再見甄嬛無非是不想再斗罷了,因為她的敵人都沒了,灌她紅花的華妃,讓她背鍋的皇上,太后都死了,她還得了個免費女兒,自然沒啥好參與的了,至于她愛不愛皇上,宮里那幾個基本上一開始都是愛的吧,一個男人讓你背鍋每天被打,我才不信那么多年下來還有那么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