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塌房,見怪不怪。
粉絲哀鴻遍野,經紀公司損傷慘重。
于是,「虛擬偶像」應運而生。
TA們沒有世俗的欲望,不談戀愛不犯法。
號稱永不塌房。

可萬萬沒想到,就在前不久。
虛擬偶像,也塌房了。
沖上熱搜第一不說,連央視網也發文點評。

到底怎么回事?
魚叔今天就來聊一聊。
虛擬偶像,是偶像文化的衍生品。
雖然屬于小眾圈層,但她們的號召力不亞于真人偶像。
比如去年登上央視牛年春晚的洛天依。
這位國產虛擬歌手,每年創收高達大幾千萬。

還有初音未來,虛擬偶像界頂流。
曾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為世界首次。
現場座無虛席。

不過,這兩位都是純粹數字化的虛擬形象。
隨著技術的發展,虛擬偶像的類型越來越多樣。
真人通過穿戴動作捕捉服,借助技術設備,也能「扮演」虛擬偶像。
而且更加靈活,能跟觀眾即時互動。
就像《黑鏡》第五季中,工作人員在臺后穿著動作捕捉服做動作。
臺上就會出現同樣行為的虛擬偶像形象,與臺下觀眾互動。


以及電影《西蒙妮》中的虛擬演員西蒙妮。
她的所有發言和動作,都是由操縱者在幕后完成的。
令她拿下影后大獎的神演技,實際上也是操縱者的功勞。

國內也不乏這類真人扮演的虛擬偶像。
一個名為「荷茲」的虛擬歌手,參加了選秀節目《明日之子》。
擊敗了不少真人選手,還和毛不易同臺對壘。

老一輩演員蔡明,也嘗試這個全新的領域。
以「菜菜子」之名出道。

而這次「塌房」的,就是由真人扮演的虛擬偶像組合A-SOUL。

該組合于2020年11月出道。
五個成員分別由五個真人女孩穿戴動作捕捉服,套上虛擬的「皮套」扮演。
虛擬偶像看起來沒有痛感,不會疲憊,也不會生病。
但扮演虛擬偶像的真人,卻是實實在在的肉身。
A-SOUL成員珈樂的中之人(虛擬偶像扮演者的稱謂),最近因身體及學業原因宣布停止活動。
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
有網友爆出,整個組合背后的真人扮演者們,都被長期職場PUA。
長期高壓訓練更是讓中之人們落下一身職業病。

就像《黑鏡》中的偶像歌手艾什莉,被經紀人瘋狂壓榨。
被蒙騙著簽下不平等合約。

長期高壓狀態下工作,導致艾什莉精神恍惚,情緒崩潰。
但即便如此還要繼續表演。
她想要反抗,誰料竟被經紀人下了藥。

艾什莉躺在病床上還不被放過。
經紀人給她帶上腦波儀器,提取她腦中的旋律制作專輯。
鑒于這些旋律全是憤怒的吶喊,不符合艾什莉的甜美人設。
經紀人就硬生生地將其改造成了歡快的樂曲。

再利用技術合成新的虛擬艾什莉,繼續收割粉絲的錢。
就像A-SOUL成員生日直播一場流水200萬,可中之人還在吃泡面盒飯。

元氣少女偶像的人設崩塌,浮出水面的是一個個悲催的打工人。
由此,有人大呼虛擬偶像也「塌房」了。
至此,我們才發現,永不塌房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其實,虛擬偶像的塌房是一種必然。
作為偶像產業的衍生品,虛擬偶像與真人偶像背后的邏輯是相同的。
那就是為粉絲提供情緒價值。
而情緒價值的輸出前提,是打造一個立體鮮活的人物背景,也就是人設。
就像《黑鏡》中的艾什莉,人設就是甜美活力追逐夢想的歌手。
連躺在床上,經濟人也要維持她的人設給她戴上粉色假發。
還編造一個連夢里都還在創作的勵志故事。

多少粉絲因為她一句「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而充滿信心勇敢嘗試。

現實中很多偶像,也會打造諸如學霸人設、耿直人設、刻苦追夢人設等等。
讓偶像形象更加完美立體,符合粉絲期待。
但其實,塌房的危機也正是埋伏在這一個個單薄的人設之中。
靠人設立足的偶像,也就只剩下人設。
一旦他們的言行舉止不符合人設,便一夜之間塌房。

說到底,人設本質是構建的,它掩蓋的是真實的性格。
這種掩蓋不可能長此以往,面面俱到,總會露出破綻。
就像艾什莉的真實性格,是個憤怒直率的暴躁大姐。
硬是藏在甜美元氣的人設之下,久而久之壓抑崩潰。
她也感覺自己像披了一張別人的皮。

而當艾什莉終于做回自己,釋放出真實人格。
會讓粉絲覺得陌生、難以置信,以至于出現「塌房」的聲音。

而《西蒙妮》中,操縱者毀掉西蒙妮的方法,恰恰是讓她做出不符合人設的舉動:
抽煙,學豬吃食,大談性話題。

打碎不真實的幻想,偶像就會塌房,這是一種必然。
那虛擬偶像沒有人的七情六欲,就不會塌房嗎?
其實,幻想的泡泡終歸是脆弱的,不可能長久。
區別只是塌房的方式,以及時間或早或晚。
A-SOUL的塌房,便源于光鮮女愛豆人設與悲催打工人事實之間的巨大落差。
就像曾經的玲娜貝兒塌房風波。

玲娜貝兒本身人設是古靈精怪,傲嬌又不失暖心。
但在部分演員的演繹之下,卻顯得粗魯、煩躁,令游客感到冒犯、下頭。
許多相信「那些毛絨腦袋是實心」的人,也因幻想碎裂而高呼塌房。
就像A-SOUL五個成員,被設定為性格迥異、各懷才藝的女生,過著快樂而充實的校園生活,為能踏上夢想的舞臺而努力發光。
但現實卻是中之人拿著與偶像人設不匹配的薪水,演出受傷還要繼續,凌晨4點還在上班。

美好的幻想散去,沒人愿意看到冰冷的事實。
即便是虛擬偶像,也與真人偶像的邏輯并無不同。
沒有足以拿得出手的作品來扛起實力派的實體形象。
大多偶像設定,深究下來就只有一個人設。
人設在,偶像在。
人設崩壞,偶像形象便毀于一旦。
而與真實的人生相比,單薄的人設經不起考驗與審視,塌房就成了必然。

除此之外,虛擬偶像塌房之必然,也在于它內在邏輯的扭曲。
本意被設定為真人偶像的進階形態。
就像推出A-SOUL的公司,一開始打出的口號就是絕不重蹈真人偶像的悲慘覆轍。
「永不戀愛,保持身材,準時打卡,按時營業」「不會變老,永不塌房」等口號,都是針對現實中真人偶像常被詬病之處,特意強調的。

但矛盾之處也在于,虛擬偶像不會犯真人犯的錯,但同時也因沒有人的感情,無法與粉絲建立情感聯結。
在電影《她》中,即便是與操作系統戀愛的男主,也會質疑AI無法理解人類的感受。

所以,扮演虛擬偶像的中之人,就擔負起了讓虛擬偶像「活過來」這個責任。
可以說,中之人的表現直接決定了虛擬偶像性格是否討喜,業務能力是否過硬。
所以A-SOUL成員嘉然的宅舞連跳贏得滿堂喝彩時,人們歸根結底稱贊的是中之人。


而當嘉然對粉絲的經歷共情而傷心難過時,卻發現這個虛擬偶像的外殼連落淚的表情都沒有。
她只能轉過身去,發出屬于自己的抽泣聲。

就像《西蒙妮》中虛擬影后接受采訪時,讓觀眾傾倒的魅力與應變能力,其實都屬于操縱者。


所謂優于真人的虛擬偶像,成敗終歸還是依賴于真人,這無疑是矛盾的。
其次,真人偶像為了后續發展,會「脫離掌控」自組工作室,對公司造成損失。
虛擬偶像看起來是永遠忠于公司,對公司言聽計從。
但誰想到,粉絲投射在中之人身上的情感,讓這種「優勢」蕩然無存。
A-SOUL每次出現中之人換人傳言,都會引起粉絲抗議不滿。

這顯然與資本方「只要皮套在,皮套里的人可以隨意更換」的預期不符。
本來只屬于真人的塌房方式,也會在虛擬偶像身上重現,這是由背后邏輯決定的。
如果偶像只能以單薄的人設、營業來作為立足之本。
那無論是真人還是虛擬,都難逃塌房的命運。
因為說到底,這種行為都忽視了一個事實。
真正的偶像,本該鮮活立體多面,并非一個簡單的人設可以概括。
認為「可以將一個人包裝成任何樣子」歸根結底是資本的傲慢,也完全輕視了粉絲對于「真情實感」的追求。
虛擬偶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在打造出下一個「巨星」之前。
正視有血有肉的人,把人當人,是基本,也是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