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內地影視行業沒有分級制度。但最近新出了一部動畫片,竟然“手動”分級…
每集開頭,都打上一行字:建議觀影年齡18周歲以上。
片中的情色、暴力元素幾乎沒有。之所以18禁,我想是因為它呈現的某些社會現狀,實在太畸形…
恰好,它也是一部立意大于制作的動畫,探討的議題比作品本身精彩多了:《謊顏》
25歲的韓予曦,每天都用刀劃破手腕…
她活得太痛苦了,只有這樣才能稍稍解脫。
她也曾站在陽臺上,打算跳下去,一了百了…
幸好,一通電話救了她,是整容醫院打來的。
一直以來,韓予曦都因為這張臉,飽受磨難…
塌鼻梁、小眼睛、方臉、滿臉雀斑…絕不符合當下流行的審美。
小時候,韓予曦受到的教育是,內在美很重要。
可長大了才發現,這不過是人們在說謊,長成自己這副模樣,別人根本沒有靠近和了解的欲望…
因為長得不好看,韓予曦從小到大一直不受歡迎。
她沒啥朋友,老是被排擠。就連打個工,都被同事說“丑人多作怪”。
自卑敏感的韓予曦,不得不時刻戴口罩把臉擋上。這樣做的話,“大家都舒服”…
談戀愛也不順利,沒有哪個男人青睞她。
好不容易談了個對象,結果這渣男和她在一起,只為了白吃白喝,理所應當的伸手要錢…
要是韓予曦不給,男友就拳打腳踢,還罵她是長著蛤蟆臉的丑八怪…
有一次,韓予曦撞到男友在家偷人…
一個美艷女人躺在他懷里,男友哄著說:她就是我的一條舔狗,長得這么丑,我看到就惡心!我怎么可能碰她呢?
這最后一根稻草,徹底壓垮了韓予曦瀕臨崩壞的人生。
明明既獨立又有才華,打工賺錢學美術…但因為“丑”,韓予曦一直被釘在恥辱柱上。
被整形電話從陽臺上叫下來,韓予曦隔天就來到醫院。
她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但她可以改變自己。
醫生對著她的臉比比劃劃,模擬了術后圖…
蛤蟆臉丑女消失了,一張美麗的臉出現在屏幕上。
韓予曦驚呆了:我也可以變這么美?會有風險嗎?
風險?醫生的話很有說服力:對有些人來說,活著本身就是個風險。
對現在的你來說,只要能變美,這點風險又有什么關系?
可是,這筆手術要花掉100萬。韓予曦一個打工人,哪來這么多錢?
醫生早就準備好方案:只要你去參加素人變美節目,手術費可以全免。
這是整容公司和電視臺共同推出的節目,對素人進行整容前后的采訪,通過營造“她會變美嗎?”這種懸念,吸引收視率,并且造星…
韓予曦看過這節目,上一個整容成功的女孩,現在還在代言口紅…
再也不能像以前那么活了,韓予曦下定決心,一定要變美!
沒過幾天,她打點好一切,躺到手術臺上…
動畫片《謊顏》4月起在B站上開播,每周四更新,共16集,即將更新第7集。
從制作的角度來說,這部動畫的3D建模很不完美,人物動作僵硬,還不如做成2D。
敘事倒是可圈可點,題材新穎,故事吸引人,每集都有懸念。這要得益于精彩的原著漫畫《皮囊》。
漫畫由韓國作者Kim Tam Mi創作,2018年開始連載。看得出作者功底很強,情節跌宕起伏,畫面豐富有表現力,善用線條和色塊表現人物情緒。
漫畫《皮囊》封面
據說,漫畫連載后,原著作者在韓國遭遇網暴。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尾,從此銷聲匿跡,至今也沒再推出什么作品。
這一切都是因為,這部漫畫批判性很強,通過女主人公整容前后遭遇的種種不公,對韓國社會“顏值至上”的畸形現狀,進行了狠狠抨擊。
甚至還暗指,有一雙無形的手,推動全社會對美貌的瘋狂追求,引發整容狂潮,并從中牟利…
一部抨擊整容的漫畫竟能讓作者遭遇這種攻擊,足以見得韓國對于外貌的狂熱追求有多畸形。
圖片源于網絡
經常看韓劇的人都知道,在韓國,外貌至上主義的確非常盛行。
求職、人際關系、婚戀…幾乎凡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事,都被外貌深深影響。
相貌好看的人,會獲得不少優待。而相貌平平,很可能連工作都找不著。
如果是容貌上有什么缺陷,則更是會被霸凌、被排擠…
對于美貌的過分苛求,催生了韓國繁榮的整形業。有部紀錄片《整容之都》,就揭示了這一點。
在韓國,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做過臉部整容手術,超過60%的韓國人都會在20歲時做手術整容。
光是首爾的江南地區,就有超過400家整容診所。
這是什么概念呢?就好比,人們去接受手術整容,就和吃飯下館子,逛街買衣服一樣簡單方便…
紀錄片主人公安妮,是個英國姑娘。
她還在襁褓中就遭遇意外,皮膚被嚴重燒傷,尤其是臉…
她曾接受十幾次面部手術,都是為了救命。可如今,她依然有一張布滿傷疤,與常人完全不同的臉。
現在,安妮已經懷孕,有了幸福的家庭。
臉上的傷疤已然無法改變,但安妮依然想修補自身的缺陷,所以不遠萬里來到韓國,打算整個鼻子。
但在韓國的種種見聞,讓她震驚…
安妮選擇的整形機構,墻上用韓、英、中三種語言,貼滿了提示語。
醫生的韓語、英文非常流利,竟然還會幾句簡單的中文對話,諸如“放心,你會變漂亮”一類。
想必也是因為接診的中國患者太多,才特地學習的…
面診時,醫生還會告訴來訪者:眼睛小會顯得很兇,明明你沒有生氣,但人們會覺得你在生氣。如果我是老板,我不會聘請那些看起來不友善的人。
在整形醫院,安妮見到了其他準備做手術的人。
有個小眼睛姑娘,接受雙眼皮手術,希望求職能變得順利。
有個漂亮女孩,要做全臉重塑手術,以修正她不夠尖的下巴,和不夠小的臉型。手術包括磨掉骨頭,取出大腿的脂肪填充進面部…
這是非常大型的手術,勢必存在很大風險。而這個女孩,明明已經很美,完全不需要承受這些…
真正需要手術來掩蓋瑕疵的安妮,因為技術原因被醫生拒絕。而那么美麗的人,卻被推上大型手術臺…
這不禁讓人思考,是誰在推動這一切?
對美的追求永無止境,女孩們在追求變得更漂亮。可是,手術后的她們,容貌被改變后,卻似乎漸漸在趨向同一張臉…
眼睛更大,鼻梁更挺,臉更小更精致…
這樣的審美趨勢,究竟來自何處?
同樣的問題,國內也有。雖然程度不如韓國那么深,但它仍然以一種隱性的形式,存在于我們的社會中。
從外貌角度來說,一個人能夠被評判的地方太多了。
從身高不夠高,身材不夠勻稱,到皮膚不夠白,發際線不夠茂密…
都能成為被人指指點點,冷嘲熱諷,甚至是惡意中傷的缺點。這種隱性的歧視,比起直接霸凌所帶來的傷害,不會更少,只會更深…
為了對抗這份焦慮,越來越多的人折騰出了大問題,而這其中明顯女性居多。
有身材勻稱,甚至是偏瘦的女孩,為了追求極端的瘦,節食減肥而患上厭食癥,或是暴食癥。
如果沒忍住暴飲暴食,就躲進廁所里,用手摳喉嚨,強行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
有人為了支付高額的整容費用,背上了代價巨大的“美麗貸”。
不但拍下裸照作為抵押,還要償還比貸款金額高出幾倍的利息…
有人因為整容失敗,一時想不開,打算尋死,站上了天臺;
甚至也有人,永遠倒在了整容的手術臺上…
《謊顏》的片尾曲中唱道:我的面具沒有她的漂亮,剪一段心腸來做皮囊,割一層血肉來補紅妝。
這條變美之路,是用血和肉來鋪成的。
而現代人的容貌焦慮,也越來越到了不得不去重視,去改變的地步。
我們無從追溯,顏值的作用,是如何被放得越來越大。
或許是明星不必拼演技和作品,只靠刷臉就擁有無限流量。網紅只發幾張照片,就擁有了顏值博主的標簽,讓人們看到顏值帶來的紅利;
或許是美容行業的無良商家,無中生有制造焦慮,制造需求來刺激消費。鋪天蓋地的廣告耳濡目染,影響了人們的認知…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的確無法改變如今越來越強調顏值的環境,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改變自己,去解決容貌焦慮。
這里說的改變,并不是真的躺在手術臺上去整容。最需要改變的,或許根本不是我們的容貌,而是心態和認知…
事實上,一個人長得好看與否,取決于審美和認知。
你會發現,有人討厭黑皮膚拼命美白,但有人卻專門前往美容機構,通過某些技術曬黑;
有人不喜歡自己的小眼睛單眼皮,但有人卻靠著狹長的丹鳳眼,被認為是古風美女…
審美,本來就應該是多元的。
另一個殘酷的事實是,人注定會越來越丑。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下降,皮膚會越來越松弛,長出皺紋。眼神會變得渾濁,身材也會日漸臃腫發福…
對于普通人來說,美貌,本來就是稍縱即逝,難以留住的東西。
而一個人能否受到尊敬,能否受到歡迎,能否獲得幸福…
容貌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靠氣質、修養、才華、學識和個人魅力…
外形上的缺陷,也可以通過服裝、發型、妝容來彌補。
就拿安妮來說,她從小就長著一張“可怖”的臉,但她依然順利長大,看上去干凈大方,過得平凡而快樂…
在韓國,安妮見到了一位有同樣遭遇的女孩。
兩人相對而坐,臉上都布滿可怕的傷疤,那是火災留下的痕跡。
不同的是,安妮自信明媚,而韓國女孩卻眼神躲閃,仿佛曾遭遇過比大火更深重的傷害。
安妮說,從小母親就夸她很美,盡管她知道這不是真的,卻依然能給她帶來力量。身邊的人也一直在不停鼓勵她,讓她充滿自信…
而韓國女孩,在學校就一直遭到霸凌,從小孤單長大,沒啥朋友,覺得自己像個外星人…
相同的遭遇,卻因為身處不同環境,而造就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生…
還記得躺在手術臺上的韓予曦嗎?
整容成功后,她參加素人變美節目,在舞臺上,終于說出了真實想法:
是那些唾棄、咒罵、侮辱我的人讓我不得不接納這個結果。以貌取人的偏見,就像是一刀一刀的手術把我變成了這樣。
我,就是各位親手整出來的!
要我看,這才是這件事的真相:
真正讓人焦慮的,并不是容貌,而是那些像刀子一樣的偏見和攻擊。
而真正丑陋的,也不是她們的臉。
而是那些以貌取人,甚至是對別人的長相或缺陷指指點點,惡意中傷的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