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人民藝術家秦怡病逝了,享年100歲。
一時間,陳凱歌、黃軒、胡歌等人紛紛發文悼念。
秦怡在年輕時,曾出演過《鐵道游擊隊》《青春之歌》等多部經典電影。
直到前幾年,還在大銀幕上現過身,96歲時出演了《妖貓傳》。
她是中國電影的活化石,是中國百年影史的見證者和耕耘者。
97歲時,被授予了「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家庭生活也歷盡坎坷。
丈夫、兒子、妹妹都早早離世,留下她孤身一人。
縱觀這位老藝術家的百歲人生,可謂「影壇翹楚,人間傳奇」。
今天,魚叔想和大家好好回顧她的一生,以作懷念。
秦怡
說起秦怡,老一輩影迷的第一印象,就是美。
她被譽為「東方維納斯」,連周恩來總理都稱贊她是「中國最美女性」。
當年,秦怡的出道,和后來走在街上被星探挖掘的偶像們幾乎如出一轍。
十六七歲時,她在重慶的劇場大廳里等朋友看戲。
結果被走過的應云衛、史東山兩位導演發現,勸說她當演員。
從此,秦怡便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秦怡一生的追求者眾多。
著名演員趙丹、作曲家陳鋼等人都曾經對她示愛。
不過,美了一輩子的秦怡,并不是一個花瓶。
從影80多年,她塑造了許許多多的經典女性角色。
《女籃5號》中的林潔,《鐵道游擊隊》的芳林嫂,《青春之歌》中的林紅……
1982年,秦怡憑借《上海屋檐下》,獲得第一屆大眾電視金鷹獎優秀女演員獎。
伴隨著事業上的成功,秦怡的名氣大漲。
在她演出的間隙,常常有觀眾將大門圍得里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演員們都沒法出去吃午飯。
追星的猛烈程度,和現在的粉絲比有過之無不及。
此外,那些存在于教科書里遙不可及的「大人物」,都是秦怡的座上賓。
抗戰期間,秦怡就和周恩來一起吃過飯。
在成名后,還和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結識。
在秦怡查出癌癥時,鄧奶奶還寫信來安慰她。
1947年秦怡結婚,證婚人是郭沫若,賓客也都是田漢、茅盾夫婦這樣響當當的大人物。
1987年,秦怡還作為中國影人代表,在外灘接待過格利高里·派克。
驚人的美貌,成功的事業,以及無人不曉的名氣,上天仿佛特別偏愛秦怡。
然而實際上,秦怡看似順遂的一生,卻充滿了無數的坎坷。
這種坎坷,主要來自于她的家庭。
從懂事開始,秦怡在家里就一直扮演著大家長的角色。
做演員成名后,父母、兄弟、姊妹們更全由她照顧。
一大家子11口人,全睡在她的房子里,橫七豎八,走路一不小心就會踩到人。
除了原生家庭的重擔,秦怡的兩次婚姻也都不那么幸福。
1939年,「話劇小生」陳天國愛上了秦怡,對她猛烈追求。
兩人認識不到半年,陳天國以死相逼,向秦怡求婚。
17歲的秦怡,在慌亂懵懂中匆忙進入婚姻。
然而,婚后的陳天國嗜酒如命,經常家暴,甚至還提出要將孩子送養。
秦怡無法忍耐,帶著孩子回到了上海,結束了這段噩夢般的戀情。
陳天國
秦怡的第二段婚姻,是和當時紅極一時的「電影皇帝」金焰。
金焰長相帥氣,多才多藝。
因為從小生活貧苦,樣樣都行,什么飯都會做,什么衣服都會裁。
對待秦怡更是細致體貼,無微不至。
兩人婚后過得相當甜蜜,很快誕生了一個兒子。
可惜,好景不長。
金焰因為韓裔的身份,事業受到重大打擊。
輝煌不再,片約也越來越少,還處處受人指摘。
相反的是,秦怡的演藝事業卻蒸蒸日上。
心理落差巨大的金焰仿佛變了一個人,整日郁郁寡歡,與秦怡感情也矛盾重重。
不久,金焰就被曝出,出軌了秦怡的妹妹,秦文。
五雷轟頂的秦怡想離婚,金焰卻始終都不同意。
兩人雖然還在一起,但貌合神離,婚姻名存實亡。
后來,金焰因為嚴重酗酒,且加上工作原因,患上了嚴重的胃病。
去醫院動手術,卻留下了后遺癥,從此一直臥病在床。
心軟的秦怡沒有選擇拋棄,她默默承擔起了照顧丈夫的責任,一直到1983年金焰去世。
秦怡不僅要照顧丈夫,還要照顧兒子。
十年文革期間,兒子受到驚嚇,患上精神分裂癥。
秦怡不忍將他送進精神病院,而是一直留在身邊照顧。
兒子發病時無法自控,會對人拳打腳踢,連媽媽也認不出。
秦怡就這樣忍受著,并逐漸摸索出安撫兒子情緒的方法——畫畫。
2007年,秦怡兒子去世,白發人送黑發人。
汶川地震期間,秦怡將自己積攢的二十萬元捐了出去。
她說,這些錢原本是為兒子存的,現在兒子走了,應當留給更需要的人用。
關于自己的經歷和選擇,秦怡曾經這么評價自己:
「我有我爸爸心軟懦弱的一面,要不然也不會人家說什么我都答應。」
面對嗷嗷待哺的大家庭,死纏爛打的前夫,背叛自己的丈夫,罹患精神病的兒子。
秦怡一直用最柔軟的心去包容,也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了出去。
但同時她也說:
「我身上也有媽媽勇敢堅強的一面,遇到什么事情,我都會去面對。」
是的,對人,她柔軟善良。
但對生活和工作,她又有著鋼鐵般堅硬的意志。
秦怡小時候就有沖勁。
16歲時,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出生在上海封建大家庭的秦怡,并沒有偏居一隅。
相反,她揣上十幾塊錢就偷跑出了家,要去前線抗戰報國。
在偷渡的水路上差點淹死,還曾拿起石頭和拿槍的士兵對峙。
在有了家庭后,她成了擋在所有人前面的堅實屏障。
文革期間,時常有人突然闖進家里翻箱倒柜。
秦怡干脆就把家人全鎖在臥室,一個人出去和他們面談,鎮定自若。
最終讓一家人得以完好幸存。
除了生活,工作中的秦怡也是意志堅定。
年輕時拍攝《鐵道游擊隊》,大太陽底下穿著棉襖,圍著圍巾,捂出了一身痱子。
她并不在意,認為拍戲的人沒有季節,電影工作者服務人民,就該吃得起苦。
2009年,88歲的秦怡獲得金雞百花獎終身成就獎時,曾經說:
「不管是88歲,還是98歲,我一定和同行們一起,繼續前進。」
老一輩電影人的堅持,讓在場許多演員都眼泛淚光。
她不僅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2014年,92歲高齡的秦怡,自編自演了電影《青海湖畔》。
期間遠赴青藏高原拍戲,大家都擔心她的健康,紛紛勸阻。
秦怡卻說沒事兒,抗戰時她還到過前線演戲呢,電影工作者就該吃得起苦。
2017年,秦怡參演電影《妖貓傳》。
黃軒曾說,雖然老師年紀大了,記臺詞不那么迅速,但她拍出來的所有狀態、眼神都很精準,令人肅然起敬。
對秦怡一生了解得越多,越能發現這位老人的可敬。
她經歷了中國社會最動蕩的歷史階段。
見過日本鬼子,送過親人離世,甚至遭遇過背叛。
但不論何時,她始終懷有堅定的道德準則,嚴謹的工作態度,以及深入骨髓的豁達與堅強。
她永遠是苦難的第一承擔者,永遠在照顧,在包容,在奉獻。
這在今天的年輕人看來,似乎不夠時髦,甚至有點陳舊。
畢竟,我們現在都愛大女主。
大女主必須瀟灑霸氣,必須一心搞錢,必須只為自己而活。
但,就像《新難兄難弟》中的梁朝偉與梁家輝一樣。
起初父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條,在兒子眼里已經過時。
當兒子穿越到過去,攜手父親走了一遭后,才理解了父親到底在堅持什么。
老一輩們的經歷和價值觀中,總有一些永遠值得我們敬佩、銘記和傳承。
她們的柔軟,她們的堅強,她們對待藝術持續一生的激情。
陳可辛在《新難兄難弟》的最后說:獻給所有留予我們寶貴回憶與智慧的前輩。
那么今晚,我想將這篇紀念短文,獻給我們柔軟又堅強的秦怡奶奶。
也獻給,那一代為中國電影奮斗不息的老藝術家們。
感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