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遍《知否》的劇情,我意外地發現,盛明蘭在電視劇版的故事框架里,一共覺醒了三次。
她的第一次覺醒,是因為三蘭私闖前院之后,父親盛纮和嫡母王大娘子,在處事方式和懲罰原則上的不公平。盛明蘭少女時代就明白了一句話:
形勢比人強。
第二次覺醒成長,是在孔嬤嬤的私房課之后,盛明蘭又因為無意義的爭吵,被連累了。這一次的成長,是少女盛明蘭最關鍵的一次成長,盛明蘭的逆襲,盛老太太和孔嬤嬤功不可沒。
第三次覺醒成長,是盛明蘭嫁給顧廷燁以后,經歷了從少女到女人的蛻變,而顧家的盛明蘭,更是讓她對人性有了新的認識。她認識到人性的優點,比如她和顧三媳婦的關系。也認識到了人性的丑惡,婆媳之間的爭斗,讓盛明蘭成長的飛快。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盛明蘭第一次覺醒,成長的故事。
我在寫三蘭姐妹私闖前庭時,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擅闖前庭是三蘭姐妹一生命運的分水嶺。大家可以看到文章結尾處的三蘭姐妹私闖前庭系列。
我們都知道,盛明蘭擅闖前庭之前,在盛家做事的原則,就是隱忍。
為什么盛明蘭會用這個詞來做她的處世之道和生存之道?

因為盛明蘭很客觀地認識到了自己當時的處境。
她沒有母親的寵愛,也沒有林小娘對她的寵愛。又不像盛如蘭,什么事情都是大夫人操心的。
所有人都說,盛明蘭是個好祖母,愛她,知道她在想什么。
有句話說的好,一生之中,真正對你好的人,并不需要太多。
盛老太太是盛明蘭前半生的依靠,并不代表盛明蘭什么事情都能去找祖母,也不代表她什么事情都能去找祖母。
祖母和主君之間的關系很微妙,盛明蘭很清楚這一點,為了祖母,為了自己,為了盛家的和睦,六姑娘早早的就學會了忍讓。
忍一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擅闖前院的事情,跟盛明蘭一點關系都沒有。
梁府吳大娘,可不是來看她的。

只要在院子里盡心盡力的滿足五姐姐的要求,抄抄詩文,烤羊肉,繡花,這樣的生活雖然不是盛明蘭的本意,卻也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少年盛明蘭擅闖前庭,與盛墨蘭、盛如蘭“對立”,注定要背鍋。
在這里,我并不是要指責三蘭姐妹,因為盛纮和大娘子,都是擅闖前院的人。要召見三蘭姐妹,可以同時召見,如果不召見,那就不召見。
很顯然,大夫人是偏心盛如蘭的,林小娘也不想失去任何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唯獨女主角盛明蘭,在這件事上,既不愿意,也不能拒絕。不管是體力還是主觀意愿,她都不是盛如蘭的對手。
論才情,盛如蘭當時還比不上盛墨蘭。
人們更愿意相信,他們親眼所見,明明是三蘭姐妹擅闖前院,卻被罰了兩個人。
盛如蘭,也是咎由自取。明明是自己理虧,父親一句話,她就反駁一句。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不用跪了,被罰跪在祠堂里三天三夜。
盛明蘭為什么會心安理得的接受懲罰,難道真如如蘭所說,她就是個軟骨頭?
沒有。

因為盛明蘭的第一次覺醒和成長,讓她真正明白了,一味的隱忍沒有任何用處,乖乖聽話,沒有任何用處。
只有自己強大,才能被人看到。就算你說的是真的,別人也不會相信。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實力,就算你身后有人保護你,她也無能為力。
所以,只有變得強大,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好,只有變得更強,才能保護真正愛你、關心你的人。
學會隱忍,才能變得更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