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另一個“你”,長得和你一模一樣,有一個慈愛的父親,有同樣的口紅,有同樣的睫毛,同樣喜歡唱歌,都有心臟病……你會去找她嗎?
她也許在另一個國家,也許在同一個城市里,在某個瞬間跟你擦肩而過,也許根本沒有,只是你愛的中心理鏡像中的一個倒影,但是你可以感覺到她——和你靈魂隔著遙遠的距離凝視著。你會因為她而感到孤獨嗎?
在看完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兩生花》之后,我不禁浮想聯翩。
開頭二十九分鐘講述了波蘭姑娘維羅妮卡的故事。她在雨中放聲高歌,唱完后和男友做愛,醒來后對父親說:“我不覺得世界上一個人孤單。”她到克拉科夫市姨媽家去了,機緣巧合之下,她憑借自己獨特的嗓音被選為一首歌的主角。可是,她心臟不好,不應該這么任性。當她試唱的時候,忍不住被她圣潔的歌聲所吸引,也為她的心揪了一下。那根緊緊纏繞在她手指上的絲線,似乎也和我們的命運息息相關。演出進行到高潮迭起的時候,維羅妮卡病倒了。世界從此向她敞開了大門。
維羅妮卡在波蘭演出的時候,法國人維羅妮卡正在和一個男人做愛。后來,一段悲傷的樂曲時常縈繞在她的腦海里,而她卻不知道,這首歌正是波蘭維羅妮卡演唱的。她告訴父親,她在談戀愛,卻不知道是誰。
“就在不久之前,我感覺自己好孤單。這是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但什么也不會改變。”
“有人從你的生命里消失了。”
維羅妮卡死于波蘭,來自法國的維羅妮卡感覺到冥冥中有個靈魂在尋找她,或者說她在尋找她。直覺告訴她,她再也唱不下去了。她看了一出木偶劇,一位芭蕾舞演員在演出中死去,“上帝之手”使她起死回生,并給了她一雙天使翅膀。木偶劇的導演和兒童作家安托萬巧妙地安排了一些細節,使她覺得自己就是那個與她靈魂相戀的人。但借由安托萬,女孩最終發現,她曾在克拉科夫廣場拍過一張波蘭維羅妮卡的照片。原來,她一直在尋找另一個自己。
那是一幅令人動容的畫面,那是電影長河中唯一的兩個維羅妮卡。混亂的廣場上,坦克和士兵列隊前進,國家和時代的背景消失了,脆弱的靈魂和肉體的聯系浮出水面。波維撿起地上的樂譜,抬頭一看,只見一個女孩慌慌張張地跳上了大巴車,正趴在車窗上拍照,正是法維。
安托萬像導演了一出“上帝之手”,俯身吻著悲傷的法維,進入了她的身體。法維說,她感覺到白布在往下飄。這是一出戲中,木偶戲中的女演員死亡的場景。安托萬甚至為兩個女孩制作了木偶,并解釋說在表演的時候容易壞掉,所以需要準備更多的木偶。
最后,女孩開車回家,摸了摸那棵樹,那棵樹曾經教過她,讓她感受到生命的延續。
這部電影實在是太美了,24歲的伊蓮娜雅各布,身材嬌小,皮膚白皙,眼睛像是天使一樣,臉上帶著溫柔的笑容,充滿了女性的柔美,充滿了活力的歌唱。放大性感至死的感覺。極具藝術表現力的結構,濾鏡和音樂。
波維唱歌時,天上下起了雨。法維哭了,秋風也哭了。她們靜靜地注視著這一幕,絕對是一場精彩的電影。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另一部代表作《藍白紅三部曲》《紅》,雖然也是伊蓮娜·雅各布主演,但她對這部電影的觀感并不是很深,這部電影中,演員和電影之間的配合堪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了巫山之外,沒有云。”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種感覺。就像所有的感覺一樣,它難以用語言來描述,雖然它可以通過藝術來喚起。”毒舌影評人羅杰·伊伯特在評價《兩生花》時寫下了開場白,而他的第三部電影《偉大的電影》則以《兩生花》中的里波維為封面。整部電影的基調是這樣的:情節被削弱了,但二元結構凸顯,充滿了神秘的生命激情,所有的沖突元素都融入了超我的靈魂之中,以宗教、倫理學、生命的名義解讀,以個體的生死、愛與美的張力,喚起觀眾和電影之間的一條小小的通道。
導演說,電影的主題是什么,就是他自己。這兩個維羅妮卡就是他的精神化身,而這兩個維羅妮卡就是其中之一。基耶斯洛夫斯基從波蘭流亡到法國,經歷了戰后波蘭的混亂,柏林墻倒塌,東歐的劇變,世界就是他的戰場。
“我們生活在一個荒涼、冰冷的世界里……我對未來充滿了悲觀。”他一生共拍攝了36部作品,被譽為“深紫色敘事思想家”。
說來也巧,基耶斯洛夫斯基就像電影里的波蘭姑娘維羅妮卡一樣,在55歲時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多年前,我讀過劉小楓的《沉重的肉身》,第一次了解到,有一部電影,能從神學和倫理學的角度,賦予它神秘莫測的解讀。
今天,我最深刻地感受到了三個命題:偶然、想象和孤獨。影片開始時,維羅妮卡的兩位母親閃過短暫的閃現,教導孩子們如何認識生命和生命的可能性,比如星星和樹葉。當她們長大之后,維系她們的只是一根線,它連接著靈魂和肉體,連接著自己和別人,你能感受到它的緊張,感受到它斷裂時的悲傷。每一次轉折,都有可能改變我們的人生。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每一刻,都是偶然。
電影通過時間演繹空間,通過空間呈現時間,在波光粼粼的映照下,是想象賦予影片超凡脫俗的詩意。一部富有想像力的電影,是一位超驗的先哲,它可能會讓人看不懂,但卻能記住它的獨特味道。一部庸俗到了極點的電影,看一眼就能看懂,卻沒有任何意義。最近看過的電影里,總會有兩個維羅妮卡在廣場相遇,卻沒有認出對方;濱口龍介的小說《偶然與想象》里,兩位偶遇的女子扮演彼此記憶中的朋友,在地鐵口乘坐電梯重新開始;還有《銀翼殺手2049》中, K帶著德卡德去見了真正的孩子,然后接受了自己只是一個克隆人的事實。
一部好電影如同一段美好的人生,它可以使人辨別出優質的孤獨感,“思天地悠悠,獨哀而泣。”自我認識,是人生中最神秘、最孤獨的事,只有你自己才能體驗和完成。就像電影里的維羅妮卡一樣,她在和自己的父親做愛時,也無法消除靈魂深處的孤獨,直到確認自己的存在。然后,認識到生命的局限性,認識到命運的無解,意識到上帝手中懸在偶然和命運之間的靈魂線是多么脆弱和重要。人活著,該如何把握有限中的有限。
只有他,才能握緊那根細線。
一部偉大的電影,既能超越時代,又能超越性別,又能喚起人們內心的真實需要。
我想起了不久前的一個下午,大雪紛飛,車里的我正在經歷著表象和本質的撕裂。如此迷茫,還好能在絕境中活下來。
我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晚上,在回家的公交車上,我接到了朋友發來的信號,確認了對方是同類后,我的心猛地一震。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
多么像電影中的觸動,打開了邊界,真實和虛構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悲歡離合,卻永遠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