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劉琳
劉琳在《香樟樹》劇組和梅婷打過一架。
拍著拍著戲就打起來了。
劉琳沖著梅婷大喊:
“你怎么能這樣對我?”
梅婷:
“劉琳你還沒出戲?你知不知道這是在演戲?拜托你跳出來好不好!”
劉琳遲遲出不來戲,反而情緒越來越激動。
梅婷也很無語,劉琳一直把她當(dāng)做戲中人物,情緒走不出來,就只能打一架來消氣。
沒想到“不打不相識”,掐完架后劉琳和梅婷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此后只要有梅婷的戲,就會有劉琳。
梅婷只要發(fā)現(xiàn)合適的角色就會介紹給劉琳。
目前來看,是梅婷在帶劉琳。
其實劉琳起點很高,只是后來遇到一段失敗的感情,才讓她事業(yè)走向下坡路。
劉琳出道第二年就被黃百鳴邀請到香港拍電影。
首次拍電影就搭檔張國榮、吳倩蓮。
劉琳那幾年出演影視劇都是女主角,還在新加坡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得過“最佳女主角獎”。
在《過年回家》電影里,劉琳是女一號,李冰冰給她做配角。
后來劉琳遇到導(dǎo)演張黎。
張黎有才華是真有才華,渣也是真渣。
張黎被稱為“中國歷史劇第一導(dǎo)演”
《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等等。
劉琳和張黎在一起后,她就專心做起他背后的“賢內(nèi)助”。
他們在一起三年,劉琳就三年沒有參演過影視劇。
一直在照顧男友的衣食起居。
結(jié)果最后張黎娶了剛離完婚的劉蓓。
劉琳哭得死去活來。
心里壓抑的情緒抒發(fā)不出來,只能自己忍著。
被分手后,劉琳重新進組拍戲。
此時她熱度已經(jīng)過去,只能飾演配角。
接的第一個劇就是《香樟樹》。
女主是梅婷,正好趕上劉琳情緒失控的時期。
劉琳經(jīng)常演著演著戲就哭起來,越想越委屈,然后就和梅婷掐了起來。
這是她和梅婷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就掐起來。
梅婷對這個女演員很無語,后來才知道她事業(yè)、愛情都正處在低谷期。
漸漸地梅婷嘗試開導(dǎo)她,帶她走出低迷的情緒。
張愛玲曾說:“忘記一段感情有兩種方法,一是新歡,二是時間。”
在梅婷的鼓勵下,劉琳開始嘗試下一段感情。
這一次,她遇到一位真正愛自己、懂自己的靈魂伴侶。
他是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攝影師。
沒有張黎有名氣,也沒有張黎那么富有。
但他很會照顧劉琳,也會照顧劉琳的情緒。
劉琳喜歡喝咖啡,他就專門去各地的老咖啡屋,搜集回來一些很少見的咖啡豆。
劉琳喜歡花花草草,他就專門去學(xué)種花技術(shù),
專門在后院為劉琳種植了很考驗專業(yè)養(yǎng)殖技術(shù)的花。
他還會拿相機拍下來它們生長的過程。
然后給劉琳制作成相冊。
這些小瞬間都深深感動著劉琳。
2008年,劉琳終于身著白紗走向真正愛自己的人。
彼時,劉琳事業(yè)也即將迎來轉(zhuǎn)折。
只要梅婷一進組,就會翻劇本看看有沒有適合劉琳的角色。
《父母愛情》里的“江德華”,就是梅婷給劉琳介紹的。
當(dāng)時梅婷把劉琳帶進劇組,想讓她演“江德華”。
可劉琳想演“安杰”的姐姐“安欣”。
還是梅婷百般勸說,才說服劉琳演德華這個角色。
果然,“江德華”比“安欣”更有張力。
劉琳憑借“江德華”再次翻紅, 并入圍金鷹獎觀眾喜愛的電視劇演員獎。
《父母愛情》也被劇組人員稱為“送子劇組”。
殺青后,梅婷和張齡心相繼懷孕。
沒多久劉琳也懷上寶寶。
將近40歲的劉琳終于有了自己的孩子。
此后,只要劉琳進組拍戲,老公就全職在家照顧孩子,夫妻二人一致認(rèn)為必須留一個人陪著孩子成長。
也因此形成“女主外,男主內(nèi)”的婚姻模式。
2018年,劉琳搭檔趙麗穎、馮紹峰出演《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她在劇中飾演“盛家大娘子”王若弗。
咋咋呼呼、外表彪悍但內(nèi)心善良的大娘子圈粉無數(shù)。
劉琳憑借“大娘子”成功入圍白玉蘭獎最佳女配角。
2020年搭檔秦昊出演《隱秘的角落》,劉琳飾演朱朝陽媽媽“周春紅”。
2021年搭檔于和偉、張桐、馬少驊、張晚意出演電視劇《覺醒年代》,劉琳在劇中飾演趙紉蘭。
這幾年劉琳一直是入圍各種獎項,很可惜都是“陪跑”。
劉琳出道29年,不驕不躁,認(rèn)認(rèn)真真演戲,沒有功利心。
她心態(tài)很平靜,耐得住寂寞,經(jīng)得住錘煉。
有廣告、真人秀找她,她都會婉言謝絕。
劉琳身上有種“歲月靜好”的氣質(zhì),人淡如菊,沒有攻擊性。
不拍戲的時候她就會陪兒子上網(wǎng)課、玩樂高。
然后和梅婷一起帶孩子逛公園、曬太陽。
2022年,劉琳已經(jīng)有6部影視劇即將上映,
像她這樣優(yōu)秀的女演員應(yīng)該被更多人認(rèn)識。
02 顏丙燕
前不久文代會上有一張合照,其他演員都能在評論區(qū)讓觀眾叫出名字。
但評論下面有一句話:“站在周冬雨和宋佳中間的女人是誰?”
很少有年輕觀眾能認(rèn)出來她,因為她實在太低調(diào)了。
一年都不上一部劇,綜藝節(jié)目上更沒有她的身影。
沒有一個廣告代言,沒有任何緋聞。
顏丙燕曾說:
“一切跟演電影、演電視劇無關(guān)的事,我都不參加。”
我不賺快錢,因為賺一次很可能就會有第二次。
我不想消耗觀眾對我的期待,也不想損耗我的本職工作。
拒絕這些,也就意味著要拒絕名氣、流量和熱度。
可是她不在乎,她在乎自己的本質(zhì)工作有沒有做好。
至于金錢和名利,她看得很淡,她絲毫不在乎。
顏丙燕在表演上非常有天賦,
參演的第二部電視劇《紅十字方隊》,就一把拿下金鷹獎最佳女配角獎。
后來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看見顏丙燕的消息。
那段時間顏丙燕在家照料自己病重的母親。
過了很長時間她才重新復(fù)出拍戲。
2007年,顏丙燕憑借電影《愛情的牙齒》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
剛拿下影后,顏丙燕就又消失在觀眾眼前。
別人拿獎后,都趕緊趁熱度去多拍幾部戲,從而名利雙收。
而顏丙燕卻不在乎, 她不在乎片酬。
她拍戲只看角色不看片酬,很多高片酬的片約她都推掉了,只因為自己不喜歡。
而遇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沒有片酬她也會演。
顏丙燕似乎有種神奇的魔力,她的表演很干凈、沒有過多猙獰,卻能讓觀眾感受到角色內(nèi)心深處的悲涼。
2013年,顏丙燕接了一部非常小眾的電影《萬箭穿心》。
這部影片在當(dāng)初只收獲了200多萬票房。
票房非常慘淡,影院都懶得給它排檔。
值得一提的是,在劇中扮演顏丙燕兒子的是“現(xiàn)男友”李現(xiàn)。
雖然這部電影知道的人很少,但顏丙燕演技足夠驚艷。
憑借這一部電影,顏丙燕直接拿下八大獎項的影后。
顏丙燕在圈子里被傳開,從此向顏丙燕發(fā)出邀約的導(dǎo)演“踏破”家門。
她基本上全都打回。
她有自己的原則,拍攝周期低于一個半月的,一概不接。
顏丙燕認(rèn)為低于一個半月,這部影片就無法精雕細(xì)琢,經(jīng)不起細(xì)看。
“快餐式”的影視劇、東拼西湊的劇本,在她眼里看來是對不起觀眾,所以她很注重作品質(zhì)量
她認(rèn)為演員一定要做好本職工作,作品在精不在多。
因為這種高標(biāo)準(zhǔn)的要求,顏丙燕平均下來一年都不出一個作品。
新影片輸出量很少,幾乎是兩三年出一部作品,然后又銷聲匿跡。
不接廣告、不直播帶貨,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踏踏實實磨煉演技。
她從不在熒幕上飾演“美女”角色。
她演過粗俗的農(nóng)婦,演過暴躁魯莽的女廚師等等,每個角色都在挑戰(zhàn)自己。
顏丙燕五官非常大氣,是濃顏系美女,可她從不用脂粉維持漂亮的外貌,
她認(rèn)為角色塑造的漂亮,劇本鉆研的透徹,遠(yuǎn)比皮囊更重要。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對手》,就是最好的例子。
顏丙燕在劇中扮演“段迎九”。
顏丙燕一進來就是一頭非常土氣的爆炸卷發(fā),大口大口的吃著炒粉。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又痞又土的人,竟然是一名偵查員。
她熬夜通宵辦案,不施脂粉,每天素面朝天。
但她演技足夠精湛,蹲在廁所打胰島素、撒嬌和丈夫說“我不想離婚”等等。
演技切換自如,她是《對手》里最大的亮點。
顏丙燕出品,必屬精品。
只要有她出演,絕不會是爛片。
03 何賽飛
姨太太專業(yè)戶“何賽飛”。
何賽飛演過很多姨太太,都是囂張跋扈、非常心狠手辣的角色。
只要何賽飛一出場,就知道這個角色肯定不是善茬。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三姨太“梅珊”,《大宅門》里的朱九紅,《紙醉金迷》里的“朱四奶奶”,都是讓人咬牙切齒的形象。
《大宅門》導(dǎo)演郭寶昌這樣形容何賽飛:
“何賽飛太天才了,她真的是位天才演員,她能適應(yīng)各種各樣的角色。”
何賽飛仿佛就給人一種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的印象。
其實她本人和她角色一點都不像,她私底下非常溫柔、善良。
何賽飛在劇中往往飾演“既多情又薄情”的女子,而戲外她很重感情,情史還很干凈。
何賽飛是浙江省岱山越劇團的越劇演員,老公是劇團老師的兒子。
她老公是她初戀,倆個人第一次相見就被對方吸引。
戀愛五年后,何賽飛在事業(yè)巔峰時期結(jié)婚。
何賽飛因為拼事業(yè),生子的計劃只能一推再推,丈夫沒有任何怨言,這么多年一直站在她身后支持她,做她最堅強的后盾。
35歲的時候,何賽飛生下兒子。
丈夫還主動提出兒子可以跟媽媽姓“何”。
何賽飛和丈夫“相敬如賓”相處模式,是圈內(nèi)的佳話。
何賽飛和丈夫的婚姻模式也是“女主外,男主內(nèi)”。
丈夫一直在家陪伴兒子成長,何賽飛在外拍戲。
何賽飛起點也很高,
參演的第一部電影是張藝謀執(zhí)導(dǎo)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搭檔鞏俐、曹翠芬;
第二部電影是李少紅執(zhí)導(dǎo)的《紅粉》,搭檔王姬、王志文;
第三部電影是陳凱歌執(zhí)導(dǎo)的《風(fēng)月》,搭檔張國榮、鞏俐;
何賽飛演藝之路一直順風(fēng)順?biāo)菁肌”境掷m(xù)在線。
2018年,何賽飛搭檔姚晨、胡可、白冰、殷桃、周冬雨、馬伊琍、佟大為合作電影《那些女人》。
何賽飛憑借影片里“水芹娘”在平壤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主角獎。
何賽飛演技獲得很多圈內(nèi)人士認(rèn)可,她擔(dān)任過華表獎評委、亞太大獎電影評委、華鼎獎評委。
她出道31年,盡管自己名氣很高,但她從不接廣告,也不上任何真人秀和綜藝節(jié)目。
何賽飛現(xiàn)在活躍在戲曲頻道,依舊不忘自己越劇老本行。
用自己的力量傳承弘揚著民族傳統(tǒng)文化。
04 吳越
吳越因為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里飾演的凌玲,讓觀眾氣的牙癢癢。
“凌玲”被觀眾罵的“劈頭蓋臉”,連吳越自己都不敢看彈幕。
因為這個角色,讓不了解她的觀眾以為她就是這樣的人。
吳越也因此被誤會很長時間。
吳越把“凌玲”塑造的太成功 ,以至于觀眾遲遲走不出戲,對她有種莫名的抵觸。
可如果你慢慢了解她,就會發(fā)現(xiàn)她真的是位“寶藏”女演員。
吳越她表演豐富,生活簡單。
如果你用“人淡如菊”形容她,她會很詫異:“我這么濃烈,怎么會是人淡如菊呢?”
可吳越本人真的很淡泊名利,不去參加紛紛擾擾的活動。
有喜歡的角色就拍戲,沒有就在家里過自己的生活。
吳越的運氣也一直不太好,每次入圍獎項都是陪跑。
不過有很多觀眾臉熟她,對她演技很認(rèn)可。
外界討論吳越最多的,還有她和陳建斌的往事。
陳建斌和吳越同居五年,最后陳建斌轉(zhuǎn)身娶了蔣勤勤。
吳越在這段感情里輸?shù)脧貜氐椎住?/p>
陳建斌在兩個女人之間的無縫銜接,將蔣勤勤推上輿論的風(fēng)口浪尖。
為此蔣勤勤解釋多年。
陳建斌現(xiàn)在和蔣勤勤有兩個孩子。
而吳越自從和陳建斌分道揚鑣后,再也沒有談過男朋友。
吳越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事業(yè)上,不拍戲就看書、喝茶、享受獨處生活。
吳越從不接拍廣告,也不上綜藝節(jié)目。
兢兢業(yè)業(yè)做本職工作,對自己也是對觀眾負(fù)責(zé)。
05 詠梅
詠梅是內(nèi)地第一位柏林影后。
你在詠梅身上看不到任何“勢力”,她本人氣質(zhì)就像她的名字一樣。
朱唇粉面,整個人氣場含蓄又深沉,她美的沒有任何攻擊性。
看見她仿佛周圍空氣都是安靜下來。
可是她的經(jīng)歷不像她本人的氣質(zhì)一樣溫婉、柔和。
詠梅很自卑,因為爸爸媽媽教育觀念有問題。
讓她覺得自己再怎么努力,都始終不如一個男孩子。
從小被媽媽灌輸錯誤的教育理念,導(dǎo)致她非常自卑。
即使長大后她也始終對自己不自信,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直到她自己步入社會,她才發(fā)現(xiàn)原來女孩子也可以活得很精彩,也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
詠梅不斷鼓勵自己,不斷讓自己變自信,她嘗試拍廣告、做模特、拍MV。
她和丈夫欒樹也因為一部MV相識。
欒樹當(dāng)時是黑豹樂隊鍵盤手。
詠梅在黑豹樂隊《Don’t Break My Heart》MV里擔(dān)任女主角。
倆人因此相識,只不過當(dāng)時沒有過多聯(lián)系。
當(dāng)時欒樹和王菲在談戀愛,后來王菲和主唱竇唯走到一起,婚后生下竇靖童。
欒樹在一次演出會中再次遇見詠梅。
兩個名字如詩如畫的人就這樣走到一起。
詠梅一邊經(jīng)營者自己的演藝事業(yè),一邊幫欒樹經(jīng)營著馬場。
雖然一直在賠錢,但詠梅從未想過因為物質(zhì)改變理想。
“梅花香自苦寒來”
2019年,詠梅搭檔王景春、王源、杜江合作電影《地久天長》。
詠梅扮演一位失去獨子的工人。
劇中的詠梅不施脂粉,勤勞樸實。
然而就是這么樸素的一個角色,讓她在國際電影節(jié)上名聲大噪。
她用實力告訴觀眾,演員可以不靠華麗的外表來獲取流量,足夠豐富的演技才是衡量演員的標(biāo)準(zhǔn)。
同年她和海清、陶虹、王硯輝、黃磊合作的《小歡喜》收視率非常可觀。
她飾演季楊楊的媽媽“劉靜”,
善解人意、與孩子做朋友的劉靜阿姨深受青少年喜愛。
詠梅看上去很安靜,其實她內(nèi)心世界很豐富。
她喜歡騎馬、喜歡機車、喜歡搖滾音樂。
詠梅現(xiàn)在還在經(jīng)營馬場,不為營利,只為理想。
詠梅對錢看得很淡,很多廣告商帶著非常豐厚的出場費去請她做代言,她都原封不動的還回去。
她不接拍廣告,不參加綜藝節(jié)目。
但只要有文化類節(jié)目找她,哪怕沒有出場費,她也會去。
在《朗讀者第三季》節(jié)目中,詠梅和董卿同框。
兩位站在那里就自帶“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場。
詠梅獲得柏林影后,找她拍戲的人排起長隊。
詠梅沒有被片酬吸引,她還是會很嚴(yán)格按自己的原則來挑選劇本。
沒有喜歡的,就不接。
甚至四年沒有拍一部戲,只為等到那個自己最喜歡的角色。
有人問她:“你為什么要這么執(zhí)著自己的原則?”
詠梅:“我想找回老一輩藝術(shù)家對藝術(shù)負(fù)責(zé)的態(tài)度。”
詠梅喜歡安靜、喜歡讀書,你找她要發(fā)短信,因為她不接電話。
這個習(xí)慣她保持了15年。
許戈輝這樣評價詠梅:
“他們就讓我談對你的印象,我是真的談不出來更多。那時候我覺得你是一個特別安靜,很風(fēng)輕云淡的人。我對你的唯一的感覺就是‘不是這個圈子的人’,有一種特別獨到的氣質(zhì)。”
在詠梅身上,我們找回了老一輩人的態(tài)度。
淡泊名利、對藝術(shù)認(rèn)真、對觀眾負(fù)責(z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