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又二分之一》片名由來,是導演費里尼拍這部片時,已經拍過七部半的電影,六部長片,三部合拍片段或短片,因此這是他第八部半的片,前一部是極為轟動的《生活的甜蜜》。《八又二分之一》也是與他的個人感受深深相連的電影,雖然片中主角圭多并不完全是費里尼,但有很多相似之處。圭多是知名意大利導演,要準備新片,但面臨各方面壓力與創作瓶頸,拍攝時間與劇組都排出來了卻還不知道要拍什么,因此躲到水療中心想喘口氣,不過此時他的過去也不斷找上他,私人生涯與工作都卡關,令圭多分心、困擾。

圭多《八又二分之一》結合主人翁的工作、私生活、與腦袋中的幻想及回憶,充滿自我剖析,帶著許多自嘲。觀眾看到他生命中的女人一個個出現,老婆路易莎情婦卡拉女演員克勞迪婭還有年少時遇見的妓女、修女、女性朋友、有過遐想的女人。觀眾也看著他向往著青少年時光,困在中年的難受真相里。他與每個人的約定幾乎都做不到,他的謊言使得所有人活受罪,自己內心也備受折磨。劇組已將他的新科幻電影場景之中的發射平臺蓋好,但那也是個巨大的謊言,圭多還沒有劇本構想,根本不知道能用在哪里。這座發射不了太空船的平臺,象征圭多對身邊所有人編的謊,也像在嘲笑想飛但是飛不上去的圭多。

畫面在圭多的回憶、幻想與欲望之間流動,虛實交錯。但除了一些非常清楚是真實或腦內的想像的部分,另外還有一些畫面,不容易分辨出虛實。總之或許可說,對圭多而言,只要他覺得現實難受,在他心中,周圍環境的某些區域就會轉化為幻想或回憶的元素,所以并不會有非常清楚的時間切點,去表明何時由實轉虛。只不過,現實總是用毫不留情的方式,硬生生刺進他的幻想場景。《八又二分之一》把圭多亂糟糟的感受與情緒,使用精心安排的視覺呈現出來,讓觀眾可以理解那些無形的玩意。
或許不僅對劇中主角圭多而已,對導演費里尼也一樣。他了解身邊女性對他的不滿與氣憤,他也很有罪惡感,但不知怎么處理。圭多明白老婆的痛苦,老婆路易莎在圭多的一部電影里看得見外遇情的影射,那些戲看在路易莎眼里當然是刺痛無比,而圭多也知道。他其實不想日日編謊,他也很累很痛苦,但卻停不了外遇渴望以及慣性說謊的問題。

而圭多理想中的完美女人,克勞迪婭·卡汀娜飾演的女演員克勞迪婭透過運鏡與演技,在圭多幻想中與實際出現時的情形,給人很不同的感覺。幻想里面是如此完美而理想,現實之中的氣質卻完全不同。幻想中的克勞迪婭出現時的衣服與周圍光線,都是白的亮的,真實克勞迪婭出現時,則都是陰暗、黑色的。他的理想繆思女神,只能活在幻想之中,于是圭多漸漸發現不能去期待其他人來拯救電影與靈感,要往自己心中尋找。這是個女性只有圣母或蕩婦兩個邊可選的世界,圭多試圖找到更好的平衡去面對這些女性,但似乎沒有很成功。身為女性,其實相關部分看得有些討厭,但這是導演的潛意識,是幻想與欲望,不是他能操控的部分,他選擇誠實面對,與自嘲。我們誰沒有過病態瘋狂的幻想與癡迷呢?我對他的坦然態度挺佩服的。

圭多原本糾結于如何完成他人的希望,但在最后的嘉年華般的畫面,他接受生命中的混亂與焦慮,加入了人生這亂糟糟的馬戲團,加入了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這可說是圭多以自己為中心打轉、以電影形式呈現的內心自畫像吧。
馬斯楚安尼演得剛剛好,他真的自憐自厭,快要到一種惹人厭的地步,但他的自嘲與幽默感,又救回那種自溺的感覺。順道一提,看過《八又二分之一》,再想想由這部改編的,還真是不需要拍,《華麗年代》的男主角雖然是由影帝丹尼爾戴路易斯擔任,但那部里面的圭多只有討人厭,少了一點自覺,即使多了音樂劇元素,感覺還是沒有什么存在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