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娛,又迎來了一波「地震」。
起因是新浪微博全面開放了IP屬地功能。
豈料,一下揭了明星們的老底。
與行程明顯不符的IP屬地,實錘了微博并非明星本人所發(fā)。
就連回復(fù)粉絲評論,與其他明星互動,都由工作人員代勞。

人在美國,IP顯示北京
大家不由地再次感嘆:
內(nèi)娛,還有活人嗎?
這不,最近就有一檔節(jié)目,請來了內(nèi)娛鳳毛麟角的「活人」。
豆瓣開分8.8,成為今年最高分國綜——
《歡迎來到蘑菇屋》


光看海報,就能察覺出這檔綜藝有多窮。
請的嘉賓也是一群「過氣男星」。
陳楚生、蘇醒、王櫟鑫、張遠、王錚亮、陸虎。
都是07年的快樂男聲13強,簡稱0713。


但也正是「過氣」,讓他們沒有了偶像包袱。
敢于「糊作非為,互相傷害」。
本來是一檔田園生活慢綜藝,沒成想一開場就「火藥味」十足。
老友相見,相互揭短,句句扎心。
「當年我們大家都不待見蘇醒,都不喜歡他,每一場都說他怎么還不淘汰呢?」
這是事實,所以當年蘇醒和魏晨PK的時候,大家都把票都給了魏晨。

飯后張遠提議玩音樂。
王櫟鑫在一旁瘋狂補刀:
「你一個婚慶歌手。」

唱歌的時候,陸虎開頭有點小走音。
大家調(diào)侃他水平不夠,當年落選是必然。
「果然是倒數(shù)第一名?!?/p>

晚上6個人共處一室。
王櫟鑫睡覺打呼嚕,吵得大家都沒法入眠。
第二天被吐槽:
「這可能就是你離婚的原因吧。」

這是可以說的嗎???
要是換成流量明星,粉絲們怕不是早就撕得昏天黑地。
但「過氣男星」們心很大。
除了互損,他們還自嘲。
在猜剪影的環(huán)節(jié),蘇醒就主動認領(lǐng):
「因為我本人是殺馬特的鼻祖,這個發(fā)型讓我想起當時的我。」

早期的非主流造型都不忍細看。
大家捂臉暴走,瘋狂自嘲:
「一個比一個油膩!」

玩你畫我猜游戲時,節(jié)目組給的大多是他們的原創(chuàng)曲目。
但是他們接連喊過,默契全無。
理由就一個:
「這是我的歌,不可能會唱,一點都不紅!」

就在這種歡樂的氛圍中,原先設(shè)想的強行煽情的氣氛全沒了。
作為十幾年的老友,他們雖然嘴上互損,心里卻是團魂。
陸虎在行李里帶了一瓶魏晨的喜酒,給沒去的兄弟一人留一口。
邊喝酒,邊唱歌,邊敘舊,自然而然流露著老友重聚的暖心氛圍。

可惜,節(jié)目中0713的戲份只持續(xù)了兩天一夜。
在離開前,大家唱起了《我最閃亮》。
雖然沒有提詞器,但是每個人都是爛熟于心。
這段旋律早已刻在DNA里了。


玩尬的,國綜還沒怕過誰。
但要論走心的,還真沒幾個。
《蘑菇屋》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嘉賓自帶綜藝感,節(jié)目組的用心也功不可沒。

節(jié)目不受重視,預(yù)算太少,只有同類型的10%-20%。
嘉賓們不擺架子作妖,配合度也高。
或許正因如此,導(dǎo)演才得以保留最大的自由度。
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執(zhí)行,既保證了節(jié)目效果,又避免了拍攝過程中的無效溝通。

比如游戲環(huán)節(jié)的個性化設(shè)計。
一般的猜剪影,可能會是一些經(jīng)典電影角色。
但節(jié)目組選擇了07年快男們的一系列造型。
這就讓嘉賓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有了更深的參與感,同時會引發(fā)他們的很多聯(lián)想和感慨。
無需刻意造梗,便有「喜劇效果」。

其次,節(jié)目組給了嘉賓最大的尊重。
真人秀有劇本已是不爭的事實。
但不難看出,這次嘉賓們的很多行為都是自發(fā)的。
比如張遠架不住村民對他男人氣概的質(zhì)疑。
強忍住內(nèi)心的恐懼,去雞籠里抓了只雞。

而陳楚生也在聽說魚塘有魚后,直接拿起魚竿跑到岸邊釣魚。
結(jié)果在寒風(fēng)中凍了好久,連魚苗都沒看見。
在飯桌上一直吐槽。
當嘉賓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觀眾自然也會被這種歡樂的氛圍感染。

另外,由于預(yù)算不足。
工作人員和攝影機的數(shù)量也相對減少了。
歪打正著地為嘉賓們留下了一個相對寬松、私密的小空間。
讓嘉賓有安全感,也有助于真情實感的流露。

晚飯時大家喝了不少酒,都處于微醺的狀態(tài)。
大聲唱起了各自的成名曲。
陳楚生的《有沒有人告訴你》一響起,大家已經(jīng)忘記了還在錄節(jié)目。
就像是老友們的一次聚會,話題自然引申到到人生的遺憾。
陸虎遺憾當年沒抓住機會好好表現(xiàn)自己。
張遠感慨生不逢時。
王櫟鑫直白地表示自己這些年過得不太好。
陳楚生也在聽他唱歌時眼淚止不住的流。

按理說嘉賓情緒崩盤的片段,就是最容易制造話題的。
但節(jié)目組并沒有消費他們,剪輯時也只是一筆帶過,將更大的篇幅留給了他們即興創(chuàng)作的單曲。
「我希望能讓所有參加節(jié)目的人,在節(jié)目播出后,得到相對正面的反饋。有一些綜藝節(jié)目,藝人說臟話了、罵人了,內(nèi)容放出去,一下就有熱搜,但這不好,不善良?!?/p>
不惡剪、有良心的國綜,實屬難得。


《蘑菇屋》能脫穎而出,絕非偶然。
當下同類綜藝炙手可熱,而它用口碑解答了一個問題:
怎樣才算是一檔好的生活類慢綜藝?
首先,嘉賓的搭配至關(guān)重要。
0713是認識了15年的老朋友,這就避免了磨合期的尷尬。
大家的肢體語言,溝通時的神態(tài)都非常親切自然。
而無隔閡感,恰恰是慢綜藝好看的關(guān)鍵。

比如王櫟鑫晚飯時做了一個啤酒鴨,就勾起了大家的集體回憶。
因為這也是他爸爸的拿手菜,當年北漂時大家都沒錢,總?cè)ニ也滹埑浴?/p>
由此又聊起不少追夢時的辛酸和快樂。
節(jié)目的可看性一下就充盈了。

而以往國綜的人員配置,基本上遵循大咖+喜劇人+流量的模式。
有人撐場面,有人制造笑點,有人保證收視率。
看似分工明確,往往徒增尷尬。
因為這三類人基本屬于不同的圈子,彼此不太熟悉,能聊的話題就非常有限。
最經(jīng)典的尷尬場面,就是《五十公里桃花塢》里。
宋丹丹以為張翰是歌手,還追問他有什么代表作。


而鐵打的大咖,流水的嘉賓,又造成了節(jié)目里的階級屬性不斷增強。
從一開始的各司其職,相互配合。
變成了大咖發(fā)號施令,流量卑微聽命。
喜劇人拋出來的梗也因為流量不敢接話,而紛紛落地。
場面之社死,一如領(lǐng)導(dǎo)帶員工去農(nóng)家樂團建。
觀眾本來就想看個樂呵,代入自己后誰還笑得出來?

其次,廣告會影響觀感,生活類綜藝更是硬廣重災(zāi)區(qū)。
而《蘑菇屋》做到了無植入廣告。
或許這是因為嘉賓不火,預(yù)算也少,拉不到贊助。
但卻恰恰保證了節(jié)目的連貫性,不存在任何僵硬的口播。
反觀部分同類綜藝,廣告時長快超過正片,而且總是讓觀眾猝不及防。
慢綜藝本就需要沉浸式觀看。
而硬廣的過多存在,反而會令人「下頭」。


最后,嘉賓本身足夠鮮活。
現(xiàn)在要想在內(nèi)娛找到一個不拗人設(shè)的明星,太難。
真人秀都變成了假人秀。
某些嘉賓白天玩一些千篇一律的游戲,劃水不想干活。
晚上又要走煽情路線,秒變訪談類節(jié)目。
可是一個個都戴著厚重的面具,字斟句酌,看得觀眾心累。

但《蘑菇屋》里的6位嘉賓都放棄了立人設(shè)。
互相揭老底不怕粉絲互撕,因為大家肉眼可見關(guān)系好。
該干活的時候也不矯情:
推車、抓雞、劈柴、挖菜、做飯,樣樣都來。
雖然能看出他們干活不熟練,但至少有干活的態(tài)度。

更可貴的一點,是他們不害怕暴露自己的性格缺陷。
王櫟鑫雖然已經(jīng)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但卻很容易激動掉淚。

張遠還未放棄男團夢,去年又參加了一檔選秀。
成為年齡最大「滿臉褶子」的選手。

其實性格缺陷并不是黑點。
反而是外界觀察明星的最佳視角。
只有袒露出不夠完美的那一面,觀眾才會知道,他們是真實的,可以被了解,被觸碰的個體。
而不是虛幻的,無法靠近,也無法共情的商品。

0713雖然已經(jīng)過氣了。
但在當年,他們也經(jīng)歷過一段紅透半邊天的光輝歲月。
正所謂造化弄人,此后他們各自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有人因打架被公司雪藏,有人早婚早育早離,有人借錢買房焦慮到脫發(fā)失眠,有人事業(yè)毫無起色,如今還要和00后爭出道位。
當年的口號是快男大舞臺,有夢你就來。
但與人生相比,再大的舞臺也顯得太小,而這也是它之所以迷人的原因。
當這群追夢者千帆歷盡后再回首,依然熱淚盈眶。
我們看客,又何嘗不是透過他們在看自己。
而慢綜藝最大的看點,不就是真情實感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