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8日,她的追悼會在深圳舉行。
儀式開始前,她的親朋好友陸續(xù)從天南地北趕到現(xiàn)場,只為送別她在人間的最后一程。

佛樂響起,鮮花簇擁她昔年剃度時留下的微笑照片,年邁的老人在她生前佛友及相關慈善基金會工作人員先后致辭后,拄著拐杖,滿目悲慟地走上前,作為家屬代表進行發(fā)言。
會堂里響起陣陣抽泣聲,她的父親每每提及她的名字,總會哽咽難言片刻。

白發(fā)人站在黑發(fā)人的遺像前,幾次痛苦追問:“孩子,你真的走了嗎?你在我心里,永遠是我的花朵,是我最漂亮的女兒……”
之后,到場眾人在家屬帶領下,步入禮堂后廳,見她最后一面。
因家屬事先強調(diào),所以無任何媒體在靈堂內(nèi)拍照,所有人都很尊重她和她的家人。

據(jù)相關人士透露,那一天,她的遺容明顯經(jīng)過細心裝飾,但依然可以看出她最后的消瘦。
她躺在木制棺木里,四周環(huán)繞絢爛花朵,就好像很多年前,她所扮演的角色向往那樣,如花般悄悄凋零,埋在土中,日久隨土化,仍留一身干凈。
10分鐘的簡短告別儀式結束后,她的遺體被推去火化。

轉年,她的周年祭當日,她的骨灰被親屬帶到北京,安葬在昌平區(qū)某陵園內(nèi)。墓碑由兩塊石頭組成,一塊刻有她的姓名及生卒年,一塊則題寫馮其庸先生的悼詞。
除此外,墓前又立有一尊漢白玉雕刻的塑像,是她此生留給世人最經(jīng)典的角色形象。

墓后則是一池水、一株柳,仿佛她昔年書寫小詩所言,她從此化作一朵柳絮,與春風結作知己,乘風飄搖到天涯海角,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再沒有半點兒束縛。
她就是87版電視劇《紅樓夢》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

01,戲如人生:她一生作品不多,唯獨“林妹妹”最得人心,好似真正融入靈魂
陳曉旭生于1965年。她的父親叫陳強,曾就讀于中國戲曲學校,畢業(yè)后至鞍山京劇團當導演;她的母親名王元夕,是一位舞蹈老師。
生長在如此藝術氣息濃郁的家庭,陳曉旭從小便和藝術結緣。不過,她選擇的不是父親鐘愛的京劇,而是芭蕾舞。

陳曉旭在芭蕾舞方面天賦極高,12歲即能完成“白毛女倒踢紫金冠”這樣高難度的動作,可就在她通過全部芭蕾舞考核后,她的芭蕾舞生涯卻被迫中止在政審鑒定方面。
陳曉旭不得不放棄夢想,重新開始尋找奮斗的方向。

14歲,陳曉旭在雜志上發(fā)表第一首詩作,即開頭提及的《我是一朵柳絮》。
同年,她進入鞍山話劇團,兼任報幕員,每天苦練基本功,出演小配角,為日后進入演藝圈打下結實基礎。
1982年,陳曉旭在電視劇《家風》中扮演男主角妹妹一角,開啟演繹生涯。

次年,電視劇《紅樓夢》于全國范圍內(nèi)招收演員的消息傳出,陳曉旭在畢彥君的鼓勵下,主動拿著照片和小詩找到導演毛遂自薦,說她想競爭林黛玉這個角色。
很多年后,陳曉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覺得那個時候的我,性格真的很像林黛玉,不僅身形消瘦,而且愛讀書,醉心芭蕾舞。在拍《紅樓夢》時,我已讀過兩遍原著?!?/p>

導演卻十分懷疑陳曉旭的演技,問她是否愿意挑選另外的角色?
初出茅廬,心性與林黛玉一樣高傲的陳曉旭直言告訴導演:“我就是林黛玉,倘若要我出演別的角色,觀眾或許會認為是林黛玉在演別人。”

導演被陳曉旭說服,通知她去北京試鏡。仍在鞍山話劇團工作的陳曉旭沒有把這件事告訴領導及同事,只請了3天假,便偷偷跑到北京。

彼時的她并未想到,自己此一去,就在《紅樓夢》劇組待了整整3年,徹底融入林黛玉的“世界”,把林黛玉塑造得栩栩如生,宛如真實存在。
當年負責追蹤跟拍《紅樓夢》劇組的記者徐錦軍后來回憶說,自己最開始并未特別留意到陳曉旭,因為陳曉旭平日話不多,不像王熙鳳的扮演者鄧婕那樣咋咋呼呼,十分引人關注。

兼任演員隊隊長,于劇中飾演王夫人的周賢珍對陳曉旭的印象同樣如此,她表示,剛到大觀園的陳曉旭看上去特別瘦小,人又含蓄、安靜,在姑娘群里并不顯眼。
但隨著時間推移,周賢珍卻慢慢認識到陳曉旭對林黛玉一角的執(zhí)著。

她說,為了確定大家適合演誰,劇組把所有人聚在一起集中學習,并按照各自意愿一輪輪表演關于角色的小品。
很多人最后結果都與初衷截然相反,唯有陳曉旭的目的非常明確,從一開始就只演林黛玉的小品。

事實證明,陳曉旭的確成就了87版《紅樓夢》林黛玉的經(jīng)典形象。
同時,林黛玉也成就了陳曉旭,令她在萬千演員中脫穎而出,有了屬于自己的經(jīng)典,叫廣大觀眾記住并喜歡上她所飾演的林黛玉。
陳曉旭一生拍攝的作品不多,唯有林黛玉的角色最深入人心,好似真正融入林黛玉的靈魂,“演活”了林黛玉。

就連陳曉旭本人,亦是如此認為,她告訴來訪者:“我能在上萬競爭者里獲得‘林黛玉’的角色,是一種因果緣分;我從十幾歲開始理解她,感受她,還把她的詩抄寫在日記本,倘若一定要追溯到前世,或許我和林黛玉就是同一個人。”

02,人生似戲:事業(yè)、愛情,得到什么,失去什么,紅塵走過一遭,答案誰知
然而,世間事總有兩面性,陳曉旭因林黛玉“封神”,同樣也局限在了林黛玉的“世界”。

很久后,站在《87版紅樓夢》劇組再聚首節(jié)目舞臺上的陳曉旭,坦然說道:“《紅樓夢》替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發(fā)現(xiàn)精彩的大千世界,同時它亦向我關上一扇門,使我不能再繼續(xù)演藝事業(yè),為此,我只能重新開辟一條新路,卻意外發(fā)現(xiàn)它通向更美麗的遠方?!?/p>

1987年,《紅樓夢》劇組解散,陳曉旭留在北京闖蕩。
轉年,她在電視劇《家春秋》中飾演梅表姐一角,未能突破“林黛玉”的束縛,反響大不如之前。
所有人似乎都開始意識到,“林黛玉”將成為陳曉旭此生演藝生涯的“巔峰”,哪怕她再怎樣努力,亦幾乎不可能超越。因此,漸漸的,再無導演愿意找陳曉旭演戲。

陳曉旭不甘人生止步于此,迫切希望找到另一條新的“大道”。
她效仿親朋,沖入上個世紀80年代末“出國熱”浪潮里,打算到美國闖一闖,結果拒簽猶如一盆冷水,狠狠澆在陳曉旭的頭上。
陳曉旭不服,聽從朋友的建議,又去了德國。
未料,信心滿滿的她,卻只在德國停留3個月,便倉促回國了。

理由是,收入有限、存款有限的陳曉旭擔負不起德國住宿費,不得不面臨頻繁搬家的困境,令她差點兒患上“房子恐懼癥”,愈加懼怕拖著行李箱漂泊在異國街頭的感覺。

回到北京,陳曉旭又采納朋友的意見,毅然參軍,成為北京軍區(qū)文工團一名普通演員,有了穩(wěn)定生活。
那時,陳曉旭從未思考過未來在何方,每天僅僅按部就班跟隨部隊到各地演出,休息。

直到2年后,她的又一個朋友看不下去她的“隨波逐流”,建議陳曉旭離開文工團,趁熱下海經(jīng)商。
陳曉旭想了想,果斷順從朋友的話,于當年辭別文工團,加盟某廣告公司,組建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班子,開始闖蕩商海。
幾乎什么都不懂,一無所有的她在一家酒店租用一間客房當辦公室,帶著幾個大學生,舉步維艱。就在眼看干不下去之際,第一個客戶出現(xiàn)了。

那名客戶對陳曉旭說:“我知道林黛玉不會騙我。”
曾被陳曉旭視作“束縛”的林黛玉似乎帶給她希望,不僅第一個客戶慕林黛玉之名而來,而且有一家瀕臨破產(chǎn)的制藥廠,同樣因“林黛玉”的宣傳起死回生,“林黛玉”帶給陳曉旭一些機遇,令她的公司慢慢步入正途,得到穩(wěn)定發(fā)展。

期間,陳曉旭于個人感情及家庭方面也經(jīng)歷一番變動,她和支持她競爭林黛玉角色的前夫畢彥君離婚,又在《黑葡萄》的拍攝中結識郝彤,并與郝彤踏入結婚殿堂,成為夫妻。
1996年,陳曉旭創(chuàng)建自己的廣告公司,擔任董事長;1998年,陳曉旭又創(chuàng)建文化公司,同樣出任董事長及總經(jīng)理的職務;2004年,陳曉旭當選中國30位杰出女性廣告人之一;2005年,她被《世界經(jīng)理人》周刊評選為“中國經(jīng)濟年度風云人物”。

事業(yè)上的成功,反倒令陳曉旭愈加迷茫。
她說:“我曾經(jīng)專注賺錢,是想讓我的父母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可后來,我慢慢發(fā)現(xiàn),物質(zhì)的增長沒有給我的家人和我?guī)碚嬲鞓?。?/p>
她開始不斷反問自己:她究竟帶給父母了什么?
如果有一天,在她無知覺時悄悄衰老、虛弱的父母離她而去,她給予父母的那些,他們能帶走嗎?父母會去何方,她和父母是否還會見面?

陳曉旭越想越心痛,心痛讓她驟然從忙碌中安靜下來,進入一種微妙境界。
1999年,搭乘朋友車輛的陳曉旭聽到朋友播放的《無量壽經(jīng)》,迷茫的心似乎在那一瞬找到方向,她為經(jīng)文中描述的一切感到驚喜與感激。
2個月后,她聽說凈空法師在新加坡講經(jīng),立馬辦理簽證,飛了過去。

她后來告訴旁人,那天,她看到老法師慈祥的面目,就突然覺得,她和佛法早已相識許久。
陳曉旭問凈空法師:“我可以做您的弟子嗎?在我心里,您早就是我的師父。”
凈空法師欣然應允,次日便替陳曉旭和她的妹妹傳授皈依,為她們開啟佛學之路。
03,一切虛妄: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她清白來,清白去,什么也沒留下
此后的日子,陳曉旭每天早上都會以誦讀《無量壽經(jīng)》當作一天起始,夜里睡覺前,則用誦讀《地藏經(jīng)》的方式去檢討、懺悔自己當天過錯,祈愿眾生能與她一樣,共修善緣、斷惡因。
她說:“哪怕工作再忙碌,我也會抽空在午休進行半個小時靜坐,效果很好,成敗變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從中學到什么,累積智慧,增長靈魂,提升道德?!?/p>

2007年2月,忽有一個網(wǎng)友爆料,陳曉旭剃度出家了。她的丈夫郝彤也將在幾天后出家。
消息一經(jīng)傳出,當即引起各大媒體關注,記者紛紛利用人脈,試圖聯(lián)系陳曉旭及郝彤,證實該消息。
當天晚上,有記者打通郝彤的電話,郝彤簡短回應記者,爆料屬實,陳曉旭在長春出家,自己亦將于近日進行剃度儀式。

不久,又有人爆料,說陳曉旭出家的原因并非網(wǎng)上眾說紛紜那樣,而是由于她得了乳腺癌,佛學能緩解病痛。
據(jù)親屬證實,陳曉旭自前一年便常感不適,姑姑陪她到醫(yī)院檢查后,確診癌癥。
家人皆很難過,唯陳曉旭十分平靜。她拒絕了手術治療的提議,獨自至百國興隆閉關修行。

2007年春節(jié),陳曉旭沒有回家同親人團聚;她的丈夫郝彤則突然回北京給雙方父母磕頭,坦誠夫妻2人即將雙雙剃度的事實,叫4位老人均驚訝不已。
落發(fā)之時,陳曉旭的病情已非常糟糕,行走需借助雙拐,可她卻特別固執(zhí),堅持強撐,不肯讓親屬、外人看到她病重模樣。
剃度儀式結束后,陳曉旭于幾天后飛到深圳,住入早已聯(lián)系好的道場,再未露面。

陳曉旭妹妹告訴記者,3月去看姐姐時,陳曉旭情況尚可,仍能站立;但到了4月,她卻已開始經(jīng)常陷入昏迷,身體每況愈下。
家人對此無比焦急,專門從北京請來一名乳腺科專家為陳曉旭治病,但陳曉旭拒絕了。
同年5月13日下午,陳曉旭再度陷入昏迷。傍晚快7點時,她忽而呼喊幾聲“媽媽”、“姥姥”和“姥爺”,之后便于睡夢中香消玉殞。

從她一直居住的居室向外看,能看到大片盛開的梅花,那是郝彤及親屬特地為陳曉旭布置的。
生命盡頭的陳曉旭,仿佛隱隱暗合她半生摯愛的林妹妹,于花叢中,清白而來,清白而去,什么都沒有留下。

陳曉旭去世后,她的雙親一直呆在她所在道場,陪伴著她。她的親人更是有意推遲她的葬禮時間,只為讓她的親友從各地趕來送別她最后一程。
同時,昔年與她一起參演《紅樓夢》的演員們及網(wǎng)友們亦紛紛送上悼念,緬懷陳曉旭的離去。
飾演迎春的金莉莉說,一周前,她和陳曉旭還在一起吃了一頓飯,陳曉旭的故去,讓她頗感意外,也特別難以接受。

因工作而未能到陳曉旭追悼會現(xiàn)場的“寶玉”歐陽奮強則連聲表示自己太難過,什么都不想說,只希望陳曉旭“一路平安”。
陳曉旭走了,“林黛玉”成為“千古絕唱”,她帶走了遺憾,卻留下經(jīng)典與美好記憶。
參考文獻:
《陳曉旭追悼會在深圳舉行》
《陳曉旭:只演兩部戲的名演員》
《陳曉旭的商海生涯:不懂廣告的廣告人》






